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范少妮,郭慧娟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范少妮,郭慧娟

栖霞市人民医院 山东栖霞 26530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畸形、动脉瘤、血液疾病等。此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必须及时观察和护理,使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0~70岁。

2 结果

25例病情恢复,4例手术,1例死亡。

3 观察

3.1 注意观察意识障碍程度,患者意识状态是反应病情观察变化及进展的主要指标。护士可通过呼唤、对话、刺激胸大肌外侧缘或按压眶上神经、观察患者反应。动脉瘤引起的出血患者入院时一般有剧烈头痛,病情严重者有意识障碍、昏迷、心脏损害心电图改变,而老年人常表现不典型,头痛、脑膜刺激征不明显,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多见。

3.2 瞳孔变化 瞳孔的变化是颅内疾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认真观察瞳孔的大小及反射的灵敏度,瞳孔的改变意味着脑疝或脑干的损伤的可能,应每1h观察一次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3 血压变化 1次/h测血压,观察血压是否稳定(收缩压100~110mmhg,舒张压60~70mmhg),血压过高、过低可导致脑循环自动调节功能丧失,降压过快过低可引起心肾供血不足,加重脑出血。

3.4 注意感觉及温觉异常 可用针刺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使用热水袋等热具,防止烫伤。

3.5 有无消化道出血 脑出血急性期有应激性溃疡的可能,认真观察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必要时留置胃管,定时抽胃液,做隐血试验,常规给患者静脉输H2受体阻断剂及止血药或从胃管内注入。

4 护理

4.1 卧床及避免一切增加颅内压的诱因 将患者安置监护室,绝对卧床4~6周,头部抬高15~30度,有利静脉回流,减轻颅内压,避免搬动。指导患者床上排便习惯。室内光线宜暗,避免一切引起颅内压增高的诱因,如咳嗽、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 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出血急性期大多伴有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神经反应迟钝,以致造成咽部肌肉群完全或不完全麻痹,口腔分泌物滞留,造成患者窒息,加重脑部缺氧。应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头偏向一侧,每2小时翻身、叩背1次;痰粘稠不易咳出时,利用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必要时吸痰,吸痰前后要加大氧流量。有舌后坠者应将下颌托起或用钳子将舌拉出。

4.3 控制高热 头枕冰袋,冰块置体表动脉搏动处,应及时更换,保证降温效果,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冻伤;温水浴或酒精浴;物理降温0.5h后测体温,观察降温效果,高温者应及时补给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4.4 用药的观察和护理:脱水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用20%甘露醇时,选粗直血管易固定的部位穿刺,注意保护血管。注意观察头痛症状是否减轻,局部皮肤有无渗漏、红肿。如果渗漏,及时采取措施,如更换穿刺部位,局部硫酸镁湿热敷等,同时,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减少低血容量、低钠血症的发生。观察尿量,警惕甘露醇的肾损害,预防脑血管痉挛应用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同时,注意避光和点滴速度,观察皮肤是否发红、多汗,心动过速和过缓,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同时严密观察血压,嘱病人和家属不要随意调整滴速,以免影响药效和发生不良反应。

4.5 吸氧 根据血氧检测数据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降低脑组织的基础代谢,减少耗氧量,以保护脑细胞功能,防止脑细胞变性坏死。氧流量为1~3升/分,避免流量过高,长时间高流量吸氧会造成氧中毒,SPO2<90%者,考虑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4.6 饮食 加强营养,高蛋白、低盐、低糖,半流质饮食。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糖升高,可使缺血的脑组织损害加重,诱发非酮性高血糖脑病,因此在急性期应限制糖的摄入。

4.7 加强基础护理 每2h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用力按摩受压部位,应用气垫床,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预防褥疮的发生;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防止口臭,预防口腔感染;保持瘫肢功能位,加强功能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被动活动应特别注意患侧肩关节的外展、外旋活动,防止肩关节挛缩疼痛[1]。加强脑功能锻炼,促进记忆恢复,强调越早越好,如对失写者要求抄写小学课本,对失语者要求背诵短篇课文等。言语训练应及早进行,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发音训练开始,一般先发唇齿音和舌前音,如b、p、m、f、d、t、l等,帮助患者协调唇、舌、软腭、喉部及其他肌肉的运动[2]

4.8 心理护理 脑出血病程长,生活不能自理,因而患者会出现悲观失望,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护士应多与患者交流,关心、同情、安慰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运用理解、鼓励、疏导、保证等方法来消除患者的恐惧、依赖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对症宣教,还可请治愈的患者介绍经验,现身说法等,并做好家属工作一起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5 小结

目前脑出血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有效的护理可直接影响到患者恢复的程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只有全面掌握了疾病的特点,灵活运用临床护理经验,落实各项护理措施,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减少、减轻脑出血的后遗症,真正体现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才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增琴.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华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5.

[2]田惠.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国护理杂志,2007,4(12):4.

论文作者:范少妮,郭慧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范少妮,郭慧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