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启示_次贷危机论文

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启示_次贷危机论文

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启示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次贷”和“次债”

所谓“次贷”是指美国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

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被划分为三类,它的分类标准主要依据信用分值(FICO)、负债比率、信用特征三项指标。第一为优质的住房抵押贷款,其FCO Score>670,负责比率在36%~38%之间,此类借款人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良好的信用记录、债务负担合理,还款能力较强;第二类是介于“优贷”和“次贷”之间的ALT-A,根据FICO Score>630;620;580,负债比率为45%;50%;55%;第三类即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其FICO Score<620,负债比率为60%~65%,此类借款人没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没有信用记录或信用级别低,债务负担沉重,还款能力低。

所谓“次债”是指由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蜕变而成的次级债券。

在美国,低收入者实现“居者有其屋”的便捷途经,便是通过银行或金融机构取得次级贷款,而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则通过投资银行进行信用评级,经由投行将资产证券化,并将不同信用级别的次贷组合包装形成众多的次级债券,最后通过社保基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向全世界发售。

“次贷”危机的成因

2007年2月13日美国次贷风险开始显现,汇丰银行为美国的次贷计提了18亿美元的坏账准备,全美金融公司和新世纪金融公司等住房抵押贷款机构纷纷发布亏损预警。

当次贷危机影响到全世界的经济运行态势时,人们不得不研究它形成的成因。综观已有研究成果;对成因的看法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其主要成因应是:美联储不合时宜的货币政策;美国放松管制的法律环境;缺乏监督的金融创新;美国人长期在吹捧中形成的不健康消费观念。

美联储不合时宜的货币政策。美国高科技发展经济的泡沫几乎与“9.11”恐怖事件的发生同时破灭,它终结了长达十年的非理性繁荣。为防止经济衰退,美联储长期实施低利率的货币政策:2001年至2003年,优惠贷款利率由65%降至1%,该利率水平保持长达一年之久;2001年9月至2005年5月,短期利率一直保持在3%以下。低利率货币政策导致企业流动性资产泛滥,充裕的银行信贷导致房地产和其他资产价格大幅上涨。为了抑制日益形成的通货膨胀,从2004年4月到2007年6月美联储又加息17次,利率由1%上升至5.25%,不断上升的利率水平又开始导致房地产市场在2006年出现“拐点”,使房地产价格下跌,交易量急剧萎缩。6年间利率出现如此大起大落,显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犯了不合时宜的毛病。

美国长期放松管制的法律环境。美国早在1980年就出台了“1980年存款机构解除管制与货币控制法案”,取消了对第一留置权按揭贷款的利率上限,特别是“可选择按揭贷款交易平价法案”,允许对按揭贷款采用可变利率。而后在“1986年税收改革法案”中,又取消了消费贷款的利息扣除规定,但仍保留按揭贷款的利息扣除。过于宽松的法律环境,长期助推着整个社会的过量货币流动,成为通货膨胀的“催化剂”。

缺乏监督的金融创新。美国传统的住房抵押贷款流程是:银行对客户实质审查发放贷款——将贷款计入资产负债表内——收取利息和本金——监督借款人还款能力;而创新的住房抵押贷款流程是:银行对客户形式审查后发放贷款——将贷款证券化并出售给投资银行——为投资人收取利息和本金。从二者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该金融创新是建立在缺乏有效监督之上的,缺乏监督的金融创新一味追求风险转移,必然成为滋生败德行为的温床。其结果是借款人、贷款机构、投资银行,甚至评信机构统统产生败德行为。

不健康的消费理念。以上三个原因可看作是引发次贷危机的浅表性重要原因,因为一是经济杠杆使用不当,二是法律环境失效,三是金融监督缺失,人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笔者认为:至今一个无人提及的引发次贷危机的深层性主要原因,则是美国人长期形成的消费理念。在中国长期流传着一个妇孺皆知的关于“一个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这个故事以比较的手法形象描述了美国老太太因具有超前消费的观念而终身幸福,而中国老太太没有超前消费的观念而艰辛一生的情景。在美国确实“超前消费”大行其道,但很少有人问津超前消费的基础是什么?超前消费所需开支从何而来?即使银行贷款给消费者,银行的钱又从何而来?美国靠什么去支撑庞大的经济体制?问题很简单,超前消费的基础需有充足的实物财富和用于购买实物的货币,而对于没有充裕资金的消费者而言若要实现超前消费的梦想则势必向银行贷款。住房贷款属长期贷款,银行一直放贷势必货币紧张,在此情况下银行及金融机构当然需要融资,为了融资金融机构一般发行两类证券:一是股票;二是债券。而次级贷款因其具有固定收入的属性,正适合包装成债券出售。在美国债券市场是股票市场的3倍,因债券具有保值功能且回报率稳定,所以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都得到吹捧,事实上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国的数家银行)都或多或少地购买了美国的次债,有些还为次债担保,这样一来美国确保了巨资的不断涌入。尽管美国债务重重,但仍有充裕的货币贷款给消费者,所以就显示出在经济运行上既是“强国”又是“富民”,孰不知美国数以千亿计的次贷(其他债务也是一样)是由全世界来扛的。美国超前消费的理念说穿了是建立在对全世界的经济欺诈基础之上的,只不过是他们会“创新”金融工具,会玩经济运作技巧而已。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美国长期靠房地产发展来刺激经济繁荣,将发放次级贷款建立在房价只涨不跌的假设之上。事实证明,房市和股市一样,没有只涨不跌的道理。在房价上升时,人们首先通过贷款满足自己消费需求,此后看到房价在涨,而贷款不受任何约束,这样超前消费的观念得以膨胀,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消费,而开始追求投资获利。贷款买房这种“无本的买卖”刺激着美国人的“虚拟需求”,事实上美国长达17年的连续房价上涨确实使美国政府、金融机构及大众都丧失了理性判断房市的功能,所以在其他原因促使美联储一再提高基准利率的情况下,首先使还贷能力不强的次贷消费者陷入了困境。现举一实例说明:

美国人鲍威尔向银行贷款20万美元,分30年偿还,借时利息7%,每月还银行1400美元,余钱尚能满足家用,后来利率上升到10%,每月需付给银行1800美元,头几个月还撑着,靠信用卡借债度日,不久利率再次上调,鲍威尔终于成为拒付户,银行将房子收回拍卖。由于此时房价下跌,所拍金额不足以弥补该房作为房贷抵押品的价值。这样不仅鲍威尔成了无家可归者,而且银行也形成了“负资产”,那个过去令世人羡慕的美国“老太太”现在也只好露宿街头了。有资料显示,现在美国因次贷危机而失去房子者超过100万。由此可见,美国长期追捧的“超前消费”理念不仅主导了美国政府长期的经济行为,影响着美联储不合时宜的货币运作举措,害苦了美国大众,而且也害苦了全世界购买美国“次债”的国家和人民。

次贷危机的影响及损失

次贷危机对美国居民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使上百万甚至更多的家庭破产,而且由于和房地产相关联的众多产业大幅缩水,必然造成失业率上升,使居民对经济景气失去信心。

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也产生前所未有的不良影响。次贷产品及证券化形成的各类金融产品预计发生的损失可达4120亿美元,直接使华尔街众多金融机构成为损失大户,如花旗银行、瑞银、美林、汇丰、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等损失均在100~400亿美元之间。从美国历次造成的危机损失看,此次损失超过了1982年对拉美银团贷款损失危机(550亿)。1985~1995年储蓄与贷款银行倒闭危机(1890亿),1992~2003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不良贷款危机(2630亿),2002~2003年高科技泡沫导致的公司债违约危机(2930亿)。此次危机还使美元信用降低,使美国金融机构今后长时间失去“玩”世界各国于掌股之上的能力。

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形成撼动性影响和难以估量的损失。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同时也是第一负债大国,据估计美国人均负债3万美金。正因为如此,当今美国若打个喷嚏,世界就会暴发一场流行性“感冒”。事实的确如此,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使全球房市、股市下跌,并引发连锁反应;财富缩水;抑制消费并形成数以千万个家庭出现“负资产”;金融机构抗击风险的能力明显下降;信用出现紧缩甚至局部产生危机。故此,有专家称全球面临着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给中国的启示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能小视:中国的GDP规模(万亿美元)已达到3.37(2007年),排行世界第四位;中国出口与美国GDP呈80%的相关性;中国GDP增长中1/3来自出口,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使中国也难免遭次贷危机影响,事实上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大陆和香港股市暴跌,各股市值急剧蒸发;中国金融机构持有的美国次债估计损失在400亿美元;广东、浙江以出口产品为主的工厂倒闭多达5万多家;全国纺织业出现大面积亏损,等等。中国是一个对世界负责的大国,中国经济出现问题对世界的影响不亚于美国。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美国次贷危机,探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居者有其屋”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之一,但达到理想目标完全依赖“看不见的手”是不行的,必须有政府的行政手段调节,对房地产业实行“双手”并用,多管齐下。

利率和信用政策及税收政策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的前提是对经济预期的准确把握,切不可不合时宜地滥用。

创新金融产品的双重效应(分散风险、积聚风险)必须充分认识;创新金融产品复杂程度应以监督当局有办法计算风险为限,并非新的都是好的。

信用评级机构不能没有,但仅依据创新合成金融产品发明者提供的信息对其进行评级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信息虚假成分居多。

不透明的金融创新必然造成信息不对称,不对称的交易信息必然带来道德风险,道德风险若无法监控,必然成为危机的隐患。因此,道德建设与道德监控在经济运行中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我们要靠制度保证全民及经济运行机构操守道德底线,而非靠一味说教。

坚持符合国情的、健康的消费理念,以实物财富多寡作为判定国民不同阶段应取何种消费水平的标准,决不搞盲目的“超前消费”。

借鉴美国次贷危机之教训,发现能给我们的发展提供借鉴的有益启示,着力把我国自己的经济事情办好,客观上就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持。

标签:;  ;  ;  ;  ;  ;  ;  ;  

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启示_次贷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