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辰[1]2004年在《内隐联想测验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内隐联想测验(IAT)是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间接测量方法之一。由于内隐联想测验出现至今不过五年时间,而且其基本模式比较独特,所以对该测量方法本身的了解有待深化。 本文在理论部分概括了当前主要的内隐测量方法,讨论了内隐联想测验在内隐测量方法中的地位,详细介绍了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过程,简略总结了内隐联想测验的心理计量学特性,深入探讨了有关内隐联想测验机制的解释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亟待深入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叁个方面:目标概念样例的无关特征是否影响IAT效应;与测量对象无关的因素是否影响IAT效应;IAT效应和测量对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对应关系。 在实验部分,通过叁项实验分别对叁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研究。结合本文的实验结果和先前有关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1)目标概念样例的感情色彩作为一种无关刺激,能够对IAT效应产生显着的影响。这种影响发生在样例感情色彩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当采取适当的平衡措施时,不会造成测验结果的明显偏差。 (2)练习效应对IAT效应存在一定的影响,表现在后测的IAT效应小于前测水平。采用新的D值法计算IAT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练习效应。 (3)联合任务次序对IAT效应存在显着的影响,如果先进行相容任务则IAT效应比较大,先进行不相容任务则IAT效应比较小。 (4)通过记忆任务施加的环境联系对IAT效应没有产生显着的影响。先前有关研究由于没有分离练习效应,得出的结论值得商榷。 (5)内隐联想测验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两个目标概念在属性维度上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因此可以作为有效的内隐测量工具,但是其测量目标应该是对立的概念。
任婕[2]2008年在《苏南苏北地域刻板印象及其干预》文中研究表明刻板印象是社会心理学领域长期令人瞩目的研究焦点之一,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己有70多年的历史。地域刻板印象是一种涉及知觉者的关于某个地区人群群体的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自上世纪90年代Greenwald和Banaji以及国内的杨治良先生分别提出了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后,内隐刻板印象便与内隐态度、内隐自尊一样,成为了其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和前沿研究热点而蓬勃地发展,但有关内隐地域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在国内外并不多见。因此,本文从心理学角度,采用心理学实验方法,研究地域刻板印象的存在性和可干预性。本研究共分为叁个部分:实验一旨在探讨苏南苏北外显地域刻板印象的存在性。通过使用自由联想测验问卷对苏南、苏北共104名本科学生调查表明:苏南、苏北外显地域刻板印象客观存在,并且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褒义形容词来描述苏南地区,使用贬义形容词来描述苏北地区。实验二旨在探讨内隐地域刻板印象的存在性。通过使用Greenwald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对83名本科学生测验表明:内隐地域刻板印象客观存在,并且该刻板印象与被试成长过程中的生活地无关,当外来群体移入本地群体,也会影响到其刻板印象的形成。实验叁旨在探讨内隐地域刻板印象的可改变性。通过使用评价性条件反射技术对28名本科学生的内隐地域刻板印象进行干预表明:内隐地域刻板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这种内隐刻板印象可以通过阈下评价性条件反射技术的训练得以改变,该技术对于增强已形成的积极内隐刻板印象效果不明显,而对于减弱或逆转消极内隐刻板印象效果显着。同时发现内隐刻板印象强度越高越容易被改变。
齐玲[3]2008年在《内隐测量与外显测量一致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态度历来被认为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在过去的20年,其研究范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社会认知中的无意识加工过程,各种内隐测量技术也层出不穷。本研究采用当前主要的内隐测量技术——内隐联想测验来探讨影响内隐测量与外显测量之间一致性的可能因素。在理论分析部分,论文对态度的界定、主要测量技术、内隐测量与外显测量一致性的相关理论(分理论与同一论思想)及其调节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对当前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本论文的研究框架。本研究的实验部分由两个实验构成。其中第一个实验从态度定义出发,探讨态度叁元说能否成为解释两者一致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态度结构相同有助于提高内隐测量与外显测量的一致性;就态度的叁个不同结构而言,意向成分一致性最高,认知成分次之,最低的是情感成分。实验二,从外显测量技术出发,探讨了问卷法的问题的表达方式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问题表达方式可以明显地改变个体在外显测量上的得分,进而改变个体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一致性,本研究结果也对外显态度具有“易变性”产生质疑,笔者认为这种易变性受到研究者所使用的测量技术的影响。
张莉莉[4]2008年在《内隐联想测验在内隐成就动机研究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356名高二学生为研究样本,采用内隐联想测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二学生的内隐成就动机、外显成就动机进行了研究。论文由一个预测试和两个实验研究组成。预测试是为内隐成就动机IAT的编制服务的,经过预测试可以确定后续研究中使用的内隐成就动机IAT的属性词和概念词。研究一对IAT测量内隐成就动机的效度进行了分析,并且考察了内隐成就动机和外显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研究二对被试内隐成就动机、成就感价值观的相互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所得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内隐联想测验在内隐成就动机的测量中具有良好的效度;2、中国文化下被试的内隐、外显成就动机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动机系统;3、被试内隐成就动机和成就感价值观不存在相关,说明这两者所测得的是相对独立的成就动机系统;4、被试的成就感价值观与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呈显着正相关;而内隐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各层面之间均不存在显着相关;5、内隐成就动机会调节成就感价值观对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何朝峰[5]2008年在《高中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攻击性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自尊与攻击性之间的关系是心理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问卷与内隐联想测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考察了自尊与攻击性的关系,验证了外显自尊与外显攻击性、内隐攻击性的关系,考察了内隐自尊与外显攻击性、内隐攻击性的关系,检验了内隐自尊在外显自尊与攻击性之间的调节作用,探讨了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分离分别与内隐攻击性、外显攻击性的关系。研究一以250名高中生(高一、高二、高叁)为被试,修订了Buss和Perry的攻击性问卷,修订后的问卷包括躯体攻击、语言攻击、愤怒和敌意四个维度,共28个项目。进而,以187名高中生(高一、高二、高叁)为被试对正式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测量我国高中生的攻击性。研究二以某普通高中210名学生(高一、高二和高叁)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内隐联想测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上考察了自尊与攻击性之间的关系。问卷包括Rosenberg自尊量表和研究一修订的攻击性问卷,内隐测量包括内隐自尊IAT(内隐联想测验)和内隐攻击性IAT。通过上述两个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高中生外显自尊与外显攻击性有显着的负相关,与内隐攻击性无显着的相关;(2)高中生内隐自尊与外显攻击性、内隐攻击性无显着的相关;(3)内隐自尊在外显自尊与外显攻击性的敌意之间起调节作用;(4)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分离与外显攻击性有显着的正相关,即个体的外显自尊越高于内隐自尊,个体的外显攻击性越强。
李楠楠[6]2007年在《罗夏攻击变量效度的内隐联想测验研究》文中指出攻击性和攻击行为对于心理学是一个长期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开始,直至近年来的认知心理学,持有不同观点的心理学家均对这一现象进行过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近年来从内隐的角度来研究攻击已成为研究热点,内隐联想测验(IAT)是一种基于反应时范式之上的新型测量工具,以其优良的性能,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将其应用在攻击性研究中,对探索攻击性的新的研究方法具有重大意义。罗夏测验,能够避开各种防御反应,测量个体内在的攻击冲动。国外20世纪40年代就有人开始使用罗夏测验测量攻击,接着Holt,Exner,Gacono和Meloy等先后提出了一些罗夏测验攻击变量。其中攻击内容变量AgC和攻击行为变量Ag是目前为止预测性最好的两个变量,本文借助内隐联想测验来进一步验证罗夏攻击变量的效度,研究设计了词汇和图片两种材料的IAT实验,用IAT效应来代表内隐攻击偏好的强度,并将其与罗夏攻击变量得分相关,结果表明IAT测验结果与罗夏攻击内容变量AgC之间具有显着的正相关,与攻击行为变量Ag之间具有负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罗夏测验攻击变量的效度。
肖潇[7]2013年在《研究生学习倦怠的结构特征及心理干预研究》文中提出学习倦怠是指在学习压力下,对学习感到厌倦,情绪低落、创造力下降、感觉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持续这样状态下的一种身心俱疲、能量耗竭的状态,主要表现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叁个方面。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综述法对研究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现有学习倦怠研究的局限和不足之处,借鉴内隐认知方面常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在学习倦怠研究领域的新方向。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对武汉体育学院、汉中师范大学和陕西理工学院叁所大学随机选取的96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采用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李纳娜编制的《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问卷》对研究生学习倦怠状况的进行调查研究,用自编的研究生学习倦怠内隐联想测验对研究生学习倦怠内隐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Amos6建立了研究生学习倦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研究生内隐学习倦怠和外显学习倦怠的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生学习倦怠的特点编制了研究生学习倦怠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从《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问卷》的高分组被试中抽取30名被试,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15名成员进行干预,以此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研究生内隐、外显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生学习倦怠具有内隐性;(2)研究生学习倦怠有内隐和外显两个不同结构;(3)以情绪管理、自信心训练为主题的团体辅导能有效改善研究生学习倦怠引发的情绪问题;(4)团体心理辅导对研究生内隐学习倦怠没有显着影响;(5)研究生内隐学习倦怠具有相对稳定性;
高蕾[8]2008年在《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交焦虑是当今很多大学生面临的难题,也是影响大学生成长与步入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心理问题,调查显示,有27.2%大学生处于高社交焦虑状态,14.1%存在高度交流恐惧(刘芳等,2007)。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比较与社会支持(哈代,1996)、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钱铭怡、肖广兰,1998)、学校因素、自我知觉和自我期待等,并且都与自尊有一定的相关。自尊是建立在个体自我评价基础上的一种自我体验,对大学生社交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注意到了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问题,但对自尊的不同表现形态—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分别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是什么关系,二者在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问题上,是否具有同等的相关性,如何通过培养两种形态的自尊降低或克服社交焦虑,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等都是本文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苏州大学本科一年级和叁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测验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差异检验。重点研究大学生的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问题,通过分别研究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各自与社交焦虑的相关性,来确定大学生社交能力培养及社交焦虑问题解决的主要路径。结论如下:第一,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第二,内隐自尊效应具有普遍性,相对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表现出对自身评价更强的积极倾向。
宋灿[9]2008年在《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日常生活中,内隐刻板印象常常影响着人的观念与行为选择,它可能会有助于简化社会认知活动,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也可能导致人们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造成偏差,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作为其研究内容之一的内隐职业刻板印象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择业,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考察,研究内隐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引导大学生调整心态,正确择业。本研究采用不同于投射测验法、访谈法,自陈式问卷、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自由联想法等的GNAT的实验方法。本研究包括两个部分:实验一采用GNAT的研究方法,以职业(专业技术性的和服务性的)、形容词(积极的和消极的)为材料,验证内隐刻板印象的存在,实验二采用同样的方法,不同的职业(专业技术性的和服务性的)、形容词(积极的和消极的)为材料探讨内隐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研究表明:1.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的激活影响着人们的判断与行为。2.指导语的主效应不显着,这说明刻板印象具有很强的内隐性和顽固性。3.刻板印象信息表征的模式都遵循效价一致的原则即积极信息与积极信息紧密的整合在一起,消极信息与消极信息紧密的整合在一起。4.知觉者的目的和意图能够起一些作用,自动刻板印象能够被一系列的因素所缓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仇光霞[10]2008年在《内隐自尊的结构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尊作为自我概念中的核心部分,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历来受到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随着自尊研究的不断扩展与深入,1995年,Greenwald&Banaji提出了内隐自尊的概念:人们在对与自我相关或自我分离的客体进行评价时的一种态度表现,而这种态度是无法通过内省的方式被意识到的。内隐自尊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自尊实际上由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两个层面构成,这对自尊研究有开拓性的贡献。随之,有关内隐自尊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极大丰富了自尊领域的研究成果。然而,纵览众多有关内隐自尊的研究,其结构研究一直是少有问津,并且对于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存有争议。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探讨内隐自尊的结构,以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的方法,以成年人为被试,编制了内隐联想测验中文版,得出了内隐自尊的结构,考察了测量顺序、社会期望反应与时间压力对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一、内隐自尊包括整体内隐自尊、性格内隐自尊、学业内隐自尊、身体内隐自尊、品德内隐自尊与人际内隐自尊六个维度。二、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测量顺序对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的关系有显着影响,即当外显自尊先于内隐自尊施测时,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相关要显着高于内隐自尊先于外显自尊施测时二者的相关,并且外显自尊先测时二者相关显着,内隐自尊先测时二者相关不显着;时间压力与社会期望反应对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的关系没有显着影响,即外显自尊施测有时间压力时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相关不显着高于无时间压力时二者的相关,低社会期望反应被试的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相关也不显着高于高社会期望反应被试的二者的相关,并且所有相关均不显着。叁、在对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关系的影响方面,测量顺序与时间压力之间有交互作用,即时间压力对测量顺序在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关系上的作用有显着影响。具体表现为:当外显自尊施测有时间压力时,外显自尊先测条件下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相关不显着高于内隐自尊先测条件下二者的相关;当外显自尊施测无时间压力时,外显自尊先测条件下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相关显着高于内隐自尊先测条件下二者的相关,所有相关均不显着。测量顺序与社会期望反应之间无交互作用,即社会期望反应对测量顺序在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关系上的作用无显着影响。
参考文献:
[1]. 内隐联想测验影响因素研究[D]. 高旭辰.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 苏南苏北地域刻板印象及其干预[D]. 任婕. 苏州大学. 2008
[3]. 内隐测量与外显测量一致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齐玲. 武汉体育学院. 2008
[4]. 内隐联想测验在内隐成就动机研究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D]. 张莉莉. 苏州大学. 2008
[5]. 高中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攻击性的关系[D]. 何朝峰. 河南大学. 2008
[6]. 罗夏攻击变量效度的内隐联想测验研究[D]. 李楠楠. 暨南大学. 2007
[7]. 研究生学习倦怠的结构特征及心理干预研究[D]. 肖潇. 武汉体育学院. 2013
[8]. 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 高蕾. 苏州大学. 2008
[9]. 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实验研究[D]. 宋灿.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10]. 内隐自尊的结构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研究[D]. 仇光霞. 首都师范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