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冬梅[1]2006年在《城市污泥中污染物的化学形态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和作为污水处理产物的城市污泥的产量也急剧增加。一方面污泥的任意堆放占用大量土地并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污泥中的大量有益成分不善加利用又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是我国创建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一个前景广阔的发展方向。然而工业排污的不断增长和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污水中50%~80%以上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通过细菌吸收、表面吸附等多种途径浓缩在产出的污泥中,其难迁移、易富集、危害大的特点成为限制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最主要障碍,严重危害着各种生命体的健康与生存。因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是污泥在资源化利用进程中一项重要的考查指标。 环境科学的发展使许多学者认识到污染物的总量已经不能很好地揭示其生物毒性及其在环境中的活性和再迁移性。事实上污染物的赋存形态更大程度上决定其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污泥中一些活性的、易进入食物链循环的化学形态污染物的存在,直接威胁到生物体的生存,也给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带来难以逾越的障碍。然而,目前对城市污泥中以重金属为主的污染物的研究多数还停留在总量分析阶段,有限的形态分析也普遍是从研究地球化学的需要出发,因而所得到的形态分析结果大多不能与其生物效应关联起来。此外,对重金属进入环境以后动态分布的研究也过多地集中在各形态的提取方法及比例方面,而忽视了转化的方向与时间进程。重金属的活性形态,进入环境以后随时间、温度改变的变化规律,将提供其毒性和再迁移性的重要信息。因此对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尤其是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活性形态,极其随环境条件改变的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与其共存的有机物的形态研究,对我们深入了解重金属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为城市的环境质量评价和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和修改建议,以及推动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进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飞[2]2012年在《基于脒基的多齿氮配体金属化合物的合成与催化》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的工作主要是围绕基于脒基的多齿氮配体来展开,包括:使用一条高效,易处理新路线合成硅桥联双脒基中性配体;进一步得到了一系列硅桥联双脒基金属有机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还使用这些配合物进行了催化乙烯聚合和丙交酯开环聚合的性能研究。另外还发现了一种合成硅桥联脒基氨基化合物的新方法。第一章导论——介绍了与本论文研究工作有关的研究背景。包括:(1)脒基化合物及成键模式。(2)脒基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3)脒基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4)脒基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应用。Scheme1第二章使用一条高效,易处理新路线合成硅桥联双脒基中性配体。Scheme1下面用得到的中性配体直接与金属氯化物反应,得到了相应的第四族金属有机化合物。发现产物2a,2a’具有溶剂效应,其在不同的结晶溶剂中呈现不同的配位方式,并且可以相互转化。第三章将硅桥联双脒基中性配体锂化后得到配体转移试剂Li4{SiMe2[NC(Ph)N(Bu)]2}2,再与第四族的金属氯化物反应,获得了相应的硅桥联双脒基金属化合物。并使用3b进行了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Scheme2Scheme2第四章由硅桥联双脒基中性配休a出发,与无水金属氯化物ZnCl2或者二乙基锌发生反应,得到新型的金属锌化合物。然后再用所得到的金属锌化合物4c用于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Scheme3Scheme3第五章找到了一条合成硅桥联脒基氨基化合物的简便路线,只需要使用正己烷作为反应溶剂便可实现。具有转化率高和副反应少的特点。另外还得到了硅桥联脒基氨基锂盐5a和硅桥联脒基氨基锂钠双金属化合物5b。Scheme4
袁世芳[3]2010年在《氮杂烯丙基金属化合物合成表征及催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立足于乙烯聚合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剂的设计合成,首先,成功地制备了三类氮杂配体化合物,主要包括:硅桥氮杂烯丙基化合物、β-二亚胺配体化合物和硅桥胺配体化合物,合成了一系列相应的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各种表征。其次,经有机铝化合物活化后,这三类锆的金属化合物都表现出很好的乙烯均聚与共聚性能,而相应的后过渡金属化合物表现出较弱的乙烯齐聚活性。具体表述如下:第一章:导论——对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几类重要烯烃聚合催化体系。第二章:合成了一系列氮杂烯丙基锂盐及镁盐化合物,以及其锆的金属化合物2h和2i,通过NMR、元素分析和X-ray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MAO的作用下,所得锆的金属化合物2h和2i都表现出高的催化乙烯聚合活性(3.65×106g·mol(Zr)-1·h-1)以及乙烯与1-己烯共聚活性(3.25×106g·mol(Zr)-1·h-1)。Scheme 1氮杂烯丙基金属锆的合成在乙烯与1-己烯共聚过程中还观察到“共聚单体”效应。依据不同的催化剂结构以及不同的反应条件,所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比较宽,分子量在227-6580kg/mol之间。第三章:合成了一系列β-二亚胺的锂盐化合物,以及对应的过渡金属化合物3c-3l,通过NMR、元素分析和X-ray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MAO的作用下,后过渡镍的金属化合物3i表现出好的乙烯齐聚活性(7.75×105g·mol(Ni)-1·h-1)Scheme 2β-二亚胺后过渡金属化合物3c-3i的合成Scheme 3β-二亚胺锆的金属化合物3j-3l的合成(Scheme 2),两类锆的金属化合物都表现出高的催化乙烯聚合活性3j(1.03×106g·mol(Zr)-1·h-1)和3l(1.09×106g·mol(Zr)-1·h-1)(Scheme 3)。第四章:合成了一类胺基锂盐化合物,以及其锆和铪的金属化合物4d-4h,通过NMR、元素分析和X-ray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MAO的作用下,所得锆的金属化合物4f表现出高的催化乙烯聚合活性(1.73×106 g·mol(Zr)-1·h-1),化合物4g有好的乙烯与1-己烯共聚活性(1.03×106g·mol(Zr)-1·h-1),在乙烯与1-己烯共聚过程中还观察到“共聚单体”效应。依据不同的催化剂结构以及不同的反应条件,所得的聚合物分子量在220-1670 kg/mol之间,分子量分布较宽。Scheme 4胺基锆和铪的金属化合物4d-4h的合成
姜志浩[4]2016年在《两种π_3~4配体及铜、锡、锆金属配合物对照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属有机化合物主要由金属中心和配体两方面构成,各国化学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寻找合适的配体来修饰金属中心结构,希望找到更好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寻找其应用更好地服务人类。脒基和氮杂烯丙基跟元素周期表中绝大部分金属的配合物都可以进行很好的配合,脒基化合物和氮杂烯丙基化合物与金属配合在催化等方面已经得到证明,但是整个脒基及氮杂烯丙基在其它应用方面的潜能还未被开发出来,所以设计合适的脒基及氮杂烯丙基金属配合物任重而道远。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两种等电子π34配体,它们在组成结构方面仅仅于骨架末端有一个原子不同,其余取代基完全相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成了一些金属配合物,对部分进行对比,合成内容包括等电子单脒、氮杂烯丙基、桥联双脒以及桥联氮杂烯丙基配体及其金属络合物,所有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均培养成晶体,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及核磁共振表征结构。第一章主要介绍与本工作相关的背景,主要从脒基及氮杂烯丙基性质、配位模式及合成方法先作介绍,接下来是发展过程,最后对其应用作简单介绍。第二章主要介绍从芳香胺出发合成单脒配体、再与二苯基磷酰氯反应试图调节配体结构,再用配体和金属反应。从环己胺出发合成单脒,盐酸盐及其金属化合物,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和核磁作表征。(Scheme 1)第三章主要尝试合成各种等电子新型配体,包括用二苯基磷酰氯和氮杂烯丙基反应生成新型配体,尝试制备中性桥联双脒,桥联氮杂烯丙基中性配体,制出双硅桥联的中性脒配体,合成了新型桥联氮杂烯丙基配体,以及氮杂烯丙基偶联产物,并对配体晶体结构表征。(Scheme 2)第四章以2,6-二甲基苯胺为原料合成等电子体桥联双脒及桥联氮杂烯丙基并合成几种金属有机配合物,对其晶体结构进行表征。(Scheme 3)第五章用桥联双脒、桥联氮杂烯丙基锡金属配合物与卤素进行反应,并对其结构进行对比讨论,各产物晶体均进行结构表征。(Scheme 4)
段新娥[5]2013年在《多齿氮配体金属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涉及的工作是基于几种含氮的多齿配体化合物展开的,主要有:二甲基氨基硅基取代的氨基毗啶化合物、吡啶腙化合物、呋喃腙化合物和二甲基氨基硅基取代的苯乙醛腙化合物。研究内容主要是:配体化合物的合成,配体化合物与金属盐的反应;对合成得到的一系列相应金属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将文中所得第四族金属有机化合物作为催化剂进行乙烯聚合性能研究。另外,在本论文的第四章,合成了一系列单和双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研究其结构特征以及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具体表述如下:第一章:导论——介绍了常用的聚烯烃材料,对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几类重要的烯烃聚合催化剂体系。Scheme1二甲基氨基硅基取代的氨基吡啶金属化合物的合成Scheme2氨基吡啶钛金属化合物2g的合成第二章:合成了一系列二甲基氨基硅基取代的氨基吡啶基金属有机化合物,通过NMR、元素分析和X-ray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Scheme1);钛化合物2g是一个破坏性的产物(Scheme2),原来配体中的Me2NMe2Si部分在反应过程中离去了,文中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在MAO的助催化作用下,对所得第四族金属化合物:锆化合物2f和2m,以及钛化合物2g的乙烯聚合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2f、2g和2m都表现出中等的催化乙烯聚合活性[1.52×105g mol (Zr)-1h-1,1.24×105gmol (Ti)-1h-1and1.44×105g mol (Zr)-1h-1]。2m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的活性为1.40×105g mol (Zr)-1h-1。本章乙烯均聚和共聚均得到高甚至超高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宽的聚烯烃。Scheme3金属化合物3c-3f以及碳桥联化合物3g的合成路线第三章:以化合物吡啶甲醛苯腙、呋喃甲醛苯腙和二甲基氨基硅基取代的苯乙醛苯腙为配体,合成了一系列相应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NMR和X-射线晶体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Scheme3-Scheme7)。在研究硅氮修饰的苯乙醛苯腙(3n)与LDA的锂化反应时,发现了罕见的阴离子型硅基1,2-N,N迁移反应,重排反应的结果是一种新结构配体化合物3o的生成,文中对该重排反应的动力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MAO的作用下,金属锆化合物3k表现出中等的乙烯聚合活性[1.96×105g mol (Zr)-1h-1],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宽,分子量在2300-7300kg/mol之间,均为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Scheme4金属化合物3h的合成Scheme5金属化合物3k的合成Scheme6锂盐化合物3o的合成Scheme7金属化合物3p的合成第四章:本章合成了四个单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和六个双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ray单晶衍射、1H NMR和13CNMR等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表征(Scheme8-Scheme9)。 Scheme8单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4a-4d的合成采用循环伏安法对本章所合成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本章所得化合物具有可逆或者准可逆的电化学反应;此外,对本章所得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性质作了初步测定,并与母体二茂铁的紫外光谱数据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茂环上的取代基对其峰电位值和紫外吸收峰位置的影响。为多功能电活性材料的探索积累一些研究基础。Scheme9双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4e4j的合成
乔玉卿[6]2000年在《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萃取与分析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金属化学形态分析在分析化学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色谱—原子吸收联用综合了色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的特点,是金属化学形态分析的最有力手段。本研究将本实验室研制的新型的卧管式微火焰原子化离子化同步检测器用于色谱—原子吸收联用系统,实现了金属有机化合物和与其共存的有机化合物的同步检测。本论文将萃取技术用于色谱—原子吸收联用,为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测定建立了系列高效、灵敏的新方法。 本论文包括四个部分:(一)引证47篇文献对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萃取与分析技术进行了综合评述;(二)将T型管、导数装置及微火焰原子化离子化同步检测器用于色谱—原子吸收联用系统,建立了金属有机化合物分析的新技术;(三)气相色谱—原子吸收联用测定环境样品中有机汞;(四)建立了一种综合应用有机溶剂萃取,气相色谱分离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环境样品铅的化学形态分析的新方法。
范春影[7]2013年在《微萃取技术在药物分配系数及微量金属离子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散液液微萃取和固相萃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分散液液微萃取是基于三相萃取体系的方法,由于乳浊液的形成,萃取剂和样品溶液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萃取可迅速完成。该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富集倍数高,可用于环境和药物分析。固相萃取是以固体吸附剂作为萃取剂吸附液体样品中的某些组分,再选用合适的洗脱剂将目标分析物洗脱下来,从而达到目标分析物的分离和富集,可用于废水中金属离子的分离测定。论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章:对液相微萃取和固相萃取的分类和发展做了系统的总结。第二章:将修饰Fe3O4纳米小球均匀预分散在正辛醇相中,利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拟定了快速、直接测定有机化合物log P新方法。修饰过的磁性纳米球有两个作用,第一:分散在正辛醇中提供磁力从而用磁铁可以使两相分离;第二:正辛醇和其内部的磁性内核相互作用阻止在液-液微萃取过程中乳状液的形成。有机化合物可在3min之内在两相达到分配平衡,可通过磁铁吸引含有修饰Fe3O4纳米小球内核的正辛醇小液滴,实现两相快速完全分离。在萃取过程中,疏水性Fe3O4纳米小球表面被正辛醇相包围,失去对测定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因此Fe3O4纳米小球对测定有机化合物分配平衡的影响很小。通过测定了17种不同有机化合物,logP值在0.60-4.90范围内,测定结果与文献结果一致。与其他直接测定方法相比,该方法快速、准确、简单、样品消耗少。第三章:将修饰Fe3O4磁性纳米小球预分散在正辛醇相中,利用分散液-液微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提出了快速、直接测定药物与血清蛋白结合率的新方法。当药物与血清蛋白结合平衡后,将药物血清溶液加入到含有修饰Fe3O4纳米小球内核的正辛醇中。在3000r/min涡旋速度下,未与蛋白结合的药物,由于疏水作用进入正辛醇相。溶液中游离药物在5min之内在水相和正辛醇相达到平衡。通过磁铁吸引含有磁性修饰Fe3O4纳米小球内核的正辛醇小液滴,实现两相快速完全分离。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药物与血清蛋白结合前后药物溶液的浓度,进而计算药物蛋白结合率。通过测定了不同血清蛋白结合率的6种药物,蛋白结合率在10%-100%范围内,测定结果与文献值一致。该方法快速、准确、简单、重复性好。第四章:制备了一种新型的pH敏感型固化单宁酸壳聚糖材料,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固化单宁酸壳聚糖对Cu2+的吸附性能。用紫外扫描研究了不同pH(1-6)对Cu2+吸附和脱附的吸收曲线,pH=1-6的HCl脱附的Cu2+的量与在pH=1-6下未吸附的Cu2+的量保持一致,表明了固化单宁酸壳聚糖对Cu2+吸附和脱附过程的高度可逆性及固化单宁酸壳聚糖的pH敏感性。由固化单宁酸壳聚糖吸附Cu2+前后的红外谱图可知,固化单宁酸壳聚糖的-NH2和-OH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作用,在酸性条件下,溶液中的H+优先与-NH2作用生成-NH3+,能解吸掉金属离子。探讨了吸附时间、温度和Cu2+的不同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固化单宁酸壳聚糖对Cu2+的吸附动力学,得出该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通过用0.010mol·L-1HCl脱附Cu2+,对该固化单宁酸壳聚糖循环利用10次,良好的吸附和脱附效果表明该固化单宁酸壳聚糖具有很好的再生性。通过富集1L浓度分别为0.50mg·L-1,0.10mg·L-1,0.020mg·L-1,0.010mg·L-1纯水溶液中的Cu2+,回收率分别达到99.81%,99.92%,99.73%,97.65%,表明了固化单宁酸壳聚糖良好的富集性,探讨了Pb2+、Cd2+、Zn2+、Co2+、Ni2+等金属离子对测定Cu2+的干扰及对自来水和矿泉水中的Cu2+进行了加标实验,Cu2+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表明该方法可准确测定水样中的痕量Cu2+含量。
刘承伟[8]2014年在《芳胺基稀土金属化合物以及碱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醛和酮氢膦化反应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芳胺基稀土金属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碱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催化醛和酮的氢膦化反应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两部分:一、芳胺基稀土金属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以2,6-二异丙基苯胺基为配体,合成和表征了离子型和中性芳胺基稀土金属化合物,并且研究它们催化氢膦化反应的反应性能。无水LnCl3和5当量的2,6-iPr2PhNHLi在四氢呋喃中反应,以较高的收率得到离子型芳胺基稀土金属化合物(2,6-iPr2PhNH)5LnLi2(THF)2[Ln=Sm (1), Nd (2), Y (3)];无水YCl3和3当量的2,6-iPr2PhNHNa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得到中性芳胺基稀土金属化合物(2,6-iPr2PhNH)3Y(4)。发现这些芳胺基稀土金属化合物对醛、酮的氢膦化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在很短的时间内(醛5分钟,酮20分钟)就可以极高的产率得到α-羟基磷酸酯(最高可达99%)。发现Li离子的存在对反应活性的提高是有利的,并且通过核磁管反应提出了氢膦化反应的初步机理。二、碱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醛、酮的氢膦化反应首次发现碱金属有机化合物也可以高效地催化醛、酮的氢膦化反应,所用的碱金属有机化合物包括2,6-二异丙基苯胺基锂,二(三甲基硅基)胺基锂,二异丙基锂,正丁基锂等。发现碱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用量和反应温度对该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在催化酮的氢膦化反应中,随着碱金属有机化合物用量的增加,反应的收率降低。优化的反应条件是无溶剂条件下,0.1mol%的正丁基锂作为催化剂,在反应5分钟内就可以极高产率得到α-羟基膦酸酯。该催化体系的催化剂简单易得,操作方便。
曾理[9]2011年在《酸性溶液中钼、钒、镍、钴的提取与分离研究》文中指出废加氢脱硫催化剂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回收有价金属的一类催化剂。这不仅仅是因为大量废催化剂中有价金属所带来的重要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避免直接掩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文针对韩国某废催化剂硫酸浸出液的特点,首次提出了溶剂萃取和离子交换联合法回收其中的钼、钒、镍、钻,并开发出了一条合理、高效、环保的从废催化剂酸浸液中回收钼、钒、镍、钴有价金属的新工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酸浸液中钼钒与镍钻铁铝的萃取分离、钼钒萃取和反萃等温线、Dowex M4195树脂从含铁铝的酸浸液中吸附镍钴与铁铝分离、Mo-LIX63及V-LIX63萃合物的结构鉴定、LIX63萃取钼钒的微观动力学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羟肟类商业萃取剂LIX63在溶液pH值1.0-2.0的范围内可以从含钼(Ⅵ)、钒(Ⅴ)、镍(Ⅱ)、钻(Ⅱ)、铁(Ⅲ)、铝(Ⅲ)的废催化剂合成酸浸液中选择性地萃取钼、钒。钼、钒萃取率均达到99%以上,且钼、钒对铁的萃取分离系数分别达到25000和87000以上。负载有机相用NaOH溶液反萃,反萃效果优良,钼、钒反萃率均达到95%以上。反萃液经过铵盐沉钒后,采用季铵盐萃取剂Aliquat336在pH值8.0-8.5的范围内可以从含少量钒的钼溶液中选择性地萃钒,钒的萃取率达到97%以上,负载有机相用1mol/L的NaOH和0.5mol/L的NaCl混合溶液反萃,钒的反萃率达到99%以上。钼、钒的萃取与反萃等温线及操作线图表明,采用三级逆流萃取,钼、钒的萃取率可达到99.9%以上,负载有机相只需一级反萃,可以将所有的钼、钒反萃下来;钼、钒的萃取速率曲线表明,在60s的萃取时间内,钒的萃取率达到92%,而钼的萃取率只有71%,萃取三分钟后,钒、钼的萃取率分别提高到98%和82%,提高萃取温度和搅拌线速度并不能显著提升钼的萃取速度;钼、钒的反萃速率曲线表明,两种金属尤其是钒的反萃速度很快,超过90%的钒在1分钟内被反萃,反萃三分钟,钼的反萃率也达到95%;相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在萃取和反萃过程中,无论是采用水相还是有机相作为过程的连续相,两者的相分离时间都很快,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可根据不同要求而分别采用。对于含铁(Ⅲ)的溶液,Dowex M4195树脂在溶液pH=3时对金属的吸附平衡常数及顺序为:Cu(3402)>>Ni(452)>Zn(444)>Co(89)>Fe(Ⅲ)(55)>>Cr,Mn,Mg,Al,Ca(17-23)由于与铁(Ⅲ)的吸附平衡常数接近,钴不能与铁(Ⅲ)很好地分离。对于含铁(Ⅱ)的溶液,Dowex M4195树脂在溶液pH=3时对金属的吸附平衡常数及顺序为:Cu(258)>>Ni(74)>Zn(41)>Co(26)>>Al,Fe(Ⅱ),Cr,Mn,Mg,Ca(<1.1)Dowex M4195树脂能很好地吸附镍、钴而与铁(Ⅱ)和铝分离。若要利用Dowex M4195树脂有效地从含铁(Ⅲ)的溶液中分离镍钴,必须对Fe(Ⅲ)进行预还原,这一点对钴的回收尤为重要。当用合成的含22g/L铁(Ⅱ)的红土镍矿硫酸堆浸液作为原料液与Dowex M4195树脂进行动态吸附实验时,其结果证实了静态吸附实验中所得到的该树脂对金属的吸附顺序大小。负载金属的树脂先用100g/L的硫酸解吸,镍、钻、锌等金属被解吸下来,铜不被解吸。被硫酸解吸过的树脂再用12.5%的氨水解吸,铜很快被解吸完全。钼与LIX63的饱和萃取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1.5时,钼以钼氧阳离子MoO22+与LIX63反式异构体反应生成的Mo-LIX63萃合物分子式为MoO2(Hox)2, MoO22+与LIX63反式异构体萃取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近似等于1:2。钒与LIX63的饱和萃取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1.5时,钒以钒氧阳离子VO2+与LIX63反式异构体反应生成的V-LIX63萃合物分子式为VO2(Hox), VO2+与LIX63反式异构体萃取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根据Mo-LIX63和V-LIX63萃合物的NMR和IR光谱分析结果,首次确定了两种萃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采用具有CSIRO专利的Lewis池研究LIX63萃取钼、钒微观动力学的结果表明了该Lewis池工作性能良好,在保持一定的搅拌速度前提下可以很好地维持界面恒定。首次应用UV-Vis对Lewis池研究钒的萃取微观动力学时钒的浓度进行在线检测分析,实验结果证明,UV-Vis在线检测分析与ICP取样分析所得到的钒浓度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在搅拌速度150rpm条件下,LIX63在20-30℃和30-50℃范围内萃取钼的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7.5kj/mol和25.4kj/mol,萃取反应控制步骤由化学反应控制转变为混合控制。搅拌速度150rpm条件下,LIX63在20-30℃和30-50℃范围内萃取钒的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90.3kj/mol和31.9kj/mol,萃取反应控制步骤由化学反应控制转变为混合控制。
张万青[10]2011年在《氮杂丙烯和含氮、氮(氧)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对聚烯烃材料需求的增长,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关于烯烃聚合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剂和丙交酯开环聚合的催化剂的设计合成渐渐成为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热点,化学家们正在试图合成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活性高、污染小的催化剂。本论文在上述背景下,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所做工作分两个部分进行阐述:一是设计合成氮杂烯丙基配体及其金属有机化合物;二是合成一系列有机锌、有机铝的金属化合物。文中对所得化合物通过NMR、X-ray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结构表征,具体表述如下:第一章导论,简要介绍与本论文有关的研究背景和进展情况,分为四个部分:(1)主要的几种烯烃聚合催化剂:(2)氮杂烯丙基配体及其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特征;(3)含氮、氧原子有机配体的合成及其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应用;(4)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以邻甲基苯甲醛,苯乙酮和各种芳香胺为起始原料,通过缩合、去氢、置换等一系列反应合成一种端基氮配位的双负离子氮杂烯丙基配体及其金属有机化合物,通过NMR、X-ray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第三章以呋喃甲醛、毗啶甲醛、水杨醛和α-苯乙胺为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合成一系列含氮、氧原子的手性配体,通过NMR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将合成的配体化合物分别与ZnCl2、ZnEt2、AlMe3反应得到一系列手性有机锌、有机铝化合物,并通过用NMR和X-ray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参考文献:
[1]. 城市污泥中污染物的化学形态分析研究[D]. 田冬梅.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 基于脒基的多齿氮配体金属化合物的合成与催化[D]. 关飞. 山西大学. 2012
[3]. 氮杂烯丙基金属化合物合成表征及催化研究[D]. 袁世芳. 山西大学. 2010
[4]. 两种π_3~4配体及铜、锡、锆金属配合物对照性研究[D]. 姜志浩. 山西大学. 2016
[5]. 多齿氮配体金属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研究[D]. 段新娥. 山西大学. 2013
[6].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萃取与分析技术研究[D]. 乔玉卿. 河北大学. 2000
[7]. 微萃取技术在药物分配系数及微量金属离子分析中的应用[D]. 范春影. 郑州大学. 2013
[8]. 芳胺基稀土金属化合物以及碱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醛和酮氢膦化反应的研究[D]. 刘承伟. 苏州大学. 2014
[9]. 酸性溶液中钼、钒、镍、钴的提取与分离研究[D]. 曾理. 中南大学. 2011
[10]. 氮杂丙烯和含氮、氮(氧)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D]. 张万青. 山西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