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清华小学校曹磊
前言: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准备部分,在一节课中我认为主要包含“明礼、心理、生理、呼应”四个方面。
准备部分缺乏吸引的乐趣、没有良好的预设铺垫,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您就已经晚入手了10分钟!所以,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的准备部分,是对整个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标准、高要求,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尽职,是对孩子茁壮成长尽责。
准备部分更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着手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有力迈上更高台阶的第一步。
一、华夏五千年的瑰宝落实于课堂——明礼
现代社会人们忙于大量信息的接收与处理,逐渐淡漠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让之意。懂礼仪、行礼貌、讲文明、守规则、爱友善,遵守秩序是人与人和睦相处共同的约定。而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慢慢逐步形成的,是学生们对班级团队建设的奉献,是建立在互敬互爱基础之上的默契。反之,违反或超越坏规则的不文明行为,会影响小学生的品格建立,形成不良价值观,对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会起到相反作用。
明礼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气质,不仅反映在面部表情上,还体现在肢体动作上,虽然属于思想道德范畴,但也有一定的外在形式,比如:沉静矗立时能够随机而动、被动为难时能够从容不迫、议论争执时能够旋即收声等等,都是学习礼仪的时候。有了这样的保障,教师的课堂教学容易了,学生之间的人文关系也会更加融洽了。
二、同学们准备好了么?请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一)、心理方面的准备
1、使学生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和思想准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热身活动,使学生在上课的开始就可以略有体验,便于孩子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保留一丝神秘感的同时,通过教师的提示与引导,学生的体验逐步增强、与本课任务的目标越来越接近,好奇心与求知欲达到渴望程度。此时正是开展主要内容教学的最佳心理时机。
2、激发学生努力拼搏的意志品质。
作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热身准备,不只是学习新事物的信息接收准备,更是作好挑战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建立信心,通过回忆与再现大脑中曾经有过的赢得胜利的美好“画面”,教师要作好心理动员与应对困难走向成功的激情提示。另外,帮助学生尽快集中注意力,更是准备部分不可缺少的首要任务。
(二)、生理方面的准备
通常的热身活动,需要达到两个条件,一是满足一般性热身,二是要有专门性热身。既,在达到心跳加快,身体微热的时候,要根据课堂教学主教材的运动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专署部位的热身准备。比如:快速跑运动要着重对脚踝、膝盖、髋关节进行热身;羽毛球运动还要对肘与肩进行重点饶环和拉伸。这就是遵循运动的生理特点,采用由慢到快、由浅入深的活动方式,使身体肌肉与关节韧带逐步进入最佳活动状态,克服身体的生理惰性。比如:水平二常规教学中,“以小篮球的首节课教学单手运球为例,可以从对学生的提问中,使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和思想准备。接着采用简单的一般性热身“球操”,再到专门性热身的熟悉球性,抚摸球、用力挤压球、低抛接球、高抛接球加拍手、球围身体绕环、双手运球等步骤的练习”由浅入深,逐步靠近教学主题“单手运球”的设计,通过教师的预设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教学内容。这就基本满足了学生在准备部分的需要。同时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练习兴趣,教师要提出不同要求、设置时常变化的难度,可以采用节奏的变化、快速练习中的急停收球、比赛等方法来调节,并及时给予评价和预期目标。
三、体育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与连续性
一节体育课完成的是否自然顺畅,就像一部好的电影一样。它的整体性是否统一,前后是否呼应。这里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是指一堂体育课的整体构架与教学内容,从开始到结束都遍布其中。前有承上启下,后有点睛呼应。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施,准备部分的设计与安排是以基本部分为核心的,要达到环环相扣的目的。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教学与练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相关的运动知识与简要技术,大都能独立完成动作或者合作完成任务,教学目标已大致完成。此时,为达成更高的学练效果,可将做准备活动时埋下的伏笔用在此刻,启到良好的教学延续,整体呼应。
例如:“垫上技巧”的准备活动,可采用创编的一般性热身“垫上操”与专门性热身“拉身操”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由慢到快、由浅入深的达到热身状态。它的“伏笔”可安排在教师在领操过程中,语言提示学生要特别记忆的某些垫上热身动作。应用之处是,学生通过合理的练习完成教学目标后,教师启发同学们要结合准备部分的垫上热身动作,创编整理二到三个你认为又好看又舒服的连续动作,并接“后滚翻”,达到孩子们有自主创编、有欣赏、有体验的良好教学实效。
准备部分缺乏吸引的乐趣、没有良好的预设铺垫,40分钟的课堂教学,您已经迟到了10分钟!重视准备部分,是对整个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标准、高要求,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尽职,是对孩子茁壮成长尽责。
论文作者:曹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7
标签:课堂教学论文; 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教师论文; 专门性论文; 运球论文; 由浅入深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