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萍 (武汉市武东医院 湖北武汉 430084)
【摘要】目的 通过对临床护士针刺伤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探讨应采取的针对性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任意抽样法对全院160 名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专题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160名护士中80%发生过针刺伤; 操作后整理用物时刺伤率38.4%; 护士在取静脉血及输液时常规戴手套率7.5%, 回套针帽率57.5%;刺伤后及时上报率10.6%。结论 临床护士职业防护意识薄弱,加强“全面性安全防护”的教育、建立并规范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可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 临床护士 针刺伤 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169-02
随着人们职业防护意识的加强,针刺伤作为一种因职业暴露而引起的职业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临床针刺伤的现状不容乐观。[1]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 [2] 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 [3] 为深入了解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和环节, 探讨安全防护措施, 降低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风险, 作者于 2012 年先后对本院160 名在岗的临床护士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175名2012年在岗的临床护士, 调查1 年里发生针刺伤的情况。
1.2 方法
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175份, 回收有效问卷160 份, 回收率91.4%。调查内容包括针刺伤发生频率、原因、时间、回套针头帽的频率、操作中是否戴手套及执行针刺伤登记上报制度等相关问题。
1.3 统计学处理
筛除不合格的调查问卷后用SPSS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 果
2.1 总体情况
160 名护士中128人发生过针刺伤,占80% ; 共发生针刺伤448 次, 被调查者年人均被刺伤3.5次; 128人中96人被污染针头刺伤, 占75%。
2.2 调查中有210人次回答了针刺伤发生原因 (表1)
表1 210人次针刺伤发生的原因
2.6 针刺伤后执行登记上报制度情况
160名被调查护士中, 107人回答“没有”,占66.9%;17人回答在刺伤后做了汇报, 占10.6% ; 36人没有回答,占22.5% 。
3、讨论
3.1 规范操作行为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的核心要求
表1结果显示, 76.2%的刺伤由操作者自己造成。发生的原因与工作粗心、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有关。从调查中可以发现, 护士在操作后40.6%每次都回套针帽, 16.9%经常回套针帽。因此, 加强三基三严技能训练, 规范护理操作行为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的核心要求。
3.2 创造安全的医疗操作环境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的重要保障
调查结果显示, 针刺伤多发生在操作后, 尤其是清理使用过的针头环节。为避免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医院管理者应积极为临床护士提供安全的操作环境,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利器盒和负压标本试管采血,医疗废弃物由专业公司打包处理,对不合作的病人多名护士配合操作、严格落实一人一针一管等。
3.3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是防止针刺伤的有效措施
表3 显示, 高达70% 的护士在注射、输液操作中从不戴手套, 既反映了护士的防护意识薄弱,也说明管理人员同样缺乏全面性安全防护的管理理念。因此, 持续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化全面性安全防护管理理念十分必要,管理者应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定期、多次、持续、多途径的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人人知晓、人人遵守,以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
3.4 加强针刺伤的防护管理, 积极践行相关管理制度
目前,对于针刺伤上报制度医院没有严格管理,同时对针刺伤后临床护士的跟踪监测也未落实到位。本次调查中160名护士发生针刺伤后仅有17人向护士长汇报, 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报告与否没有差别,这一现象既暴露了临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同时也暴露了医院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管理的缺位。希望通过本调查能积极推动医务人员针刺伤上报及跟踪监测管理制度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易宜芳, 李映兰. 临床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低报告现象的原因综述[J]. 中华护理杂志, 2009,44(2):182- 184.
[2] 曹明霞. 血源性传播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 1999, 14: 51- 52.
[3] 殷大奎. 认清形势, 加强预防控制艾滋病[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0, 1: 35- 38.
[4] 邢颜超. 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度防治对策[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1, 28( 12) 262- 265.
论文作者:郭 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9
标签:针刺论文; 护士论文; 发生论文; 职业论文; 防护论文; 操作论文; 全面性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