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四一医院 陕西西安 710089
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7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将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对比两组肢体、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Fugl-Meyer、MMSE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运动、认知功能的恢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采纳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应用
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是现阶段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三类疾病,会造成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变化,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使得血管内膜厚度增加,同时破坏弹性纤维及基底膜,对肌层造成化学及机械刺激,肌细胞增生或肥大,附壁血栓脱落,使得血管狭窄甚至闭塞,脑组织局部区域血液供应中断,演变为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的脑梗塞[1]。患者脑梗塞急性发作后应及时治疗,病情稳定后加强康复功能锻炼,以改善患者预后生存质量。此次试验旨在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7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将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者52岁,最大者73岁,平均年龄为(60.92±2.75)岁;②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者51岁,最大者72岁,平均年龄为(61.05±2.84)岁。从性别及年龄分布上看,对照组和观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成像技术)确诊,符合第四届全国心脑血管学术会议上发布的《各类心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脑梗塞诊断标准;②此次试验在医院所属医学道德伦理委员会的监理下进行,将试验内容告知患者,自愿参加者入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
(2)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重要组织器官功能障碍;②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患者[3]。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根据患者治疗需求及主诉实施对症护理,采取环境护理干预、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干预等基础措施,加强生命体征指标监测,如有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为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应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在卧床期,采取平卧位、患侧卧位及健侧卧位等体位,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如平卧位时,患者头偏向一侧,上肢偏瘫者,将垫枕垫在患侧肩关节下,肘关节放直,腕关节背伸,五指自然展开,下肢偏瘫者,将垫枕垫在髋关节、膝关节下,使之内旋。每日20:00,进行放松练习,在病房中播放舒缓、愉悦的轻音乐,指导患者平躺在病床上,从头部到足部,逐步放松,护理人员及家属进行全身按摩,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到离床期,采取以下康复训练方案:①徒手肌力训练,指导病人进行单桥、双桥运动。=Ⅰ级肌力患者可进行关节内收、外展、屈曲、后伸等被动锻炼,Ⅱ至Ⅲ级患者可自主进行托起训练,Ⅳ至Ⅴ级患者可进行抗阻力训练;②关节活动度训练。患者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肩关节屈曲及外展、肘关节伸展、前臂旋转、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背屈等训练;③步行训练。逐步提升患者在坐位、站位及行走时的平衡感,训练内容包括起立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患肢前行训练及行走训练;④语言训练。按摩口面部,并进行口腔肌群、舌部运动训练,先练习简单音节如“a”、“o”、“e”,再逐步进行简单词句的训练;⑤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穿衣、脱衣、洗漱、吃饭、做家务等功能训练,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1.4判定标准
护理后,采用Fugl-Meyer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总分为100分,采用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总分为30分,采用Barthel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总分为100分,评分与患者功能成正比[4]。
1.5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软件为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表现为()的形式,两组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若P<0.05,说明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Fugl-Meyer、MMSE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效果对比(,分)
3.讨论
脑梗塞患者多存在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为了改善其预后生存质量,康复期应该加强康复功能锻炼,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卧床期进行体位护理及放松训练,离床期进行徒手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步行训练、语言训练及生活能力训练,可促进脑部功能代偿和重组,就可以快速地建立新的运动通路,有利于偏瘫症状的改善,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5]。此次试验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功能锻炼,Fugl-Meyer、MMSE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康复功能锻炼方案的实施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运动、认知功能的恢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所以,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纳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智刚,朱倩桃,梁慧.脑梗塞患者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对机体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8(05):583-584.
[2]丘宝,饶俊平,宋宏中,陈培材,罗凌云,龙玲,丘柳玉.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作用和安全性[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9):7-8.
[3]郭达云,刘欣,徐国卫,常玉倩,王新成.尼莫地平联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对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08):1143-1144.
[4]治娜,安媚,吴燕燕,陈静,王宝艳.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语言、肢体及心境康复中的应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04):743-746.
[5]许丽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活动能力方面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03(33):99.
论文作者:张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脑梗塞论文; 对照组论文; 路径论文; 能力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