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项目教学逆向设计的要点_高中英语论文

例谈高中英语Project板块教学的逆向设计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板块论文,要点论文,高中英语论文,Project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逆向设计(Backward design)是目前流行的任务型教学设计之一。Wiggins & McTighe(2001)将它定义为:教师从最终的结果——预期的目标或标准出发,然后根据目标或标准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以及为达到此要求而实施的教学(如手段和方法等)来设计课程。这种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能够确保教学过程不偏离、不松散,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刘丹,2012),也为高中英语Project板块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在每个单元的最后设计了一个Project板块。该板块分为A、B两部分,A部分是一至两篇难度接近或略高于学生水平的文本阅读材料,B部分是一个围绕本单元话题、以步骤引导或问题启发的形式呈现的主题任务。该板块的设计意图很明显,即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式合作学习,借助A部分提供的文本范例,最终能够完成B部分提出的主任务,从而达到“用英语做事”的目的。由此可见,Project板块具有很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研究性(毕胜,2012),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个亮点板块。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Project板块的教学设计存在困惑:有的设计喧宾夺主,仅从A部分出发,而对B部分置之不理;有的设计对A、B两部分平均用力,主次不清,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相比之下,逆向设计以B部分为核心目标,反向从A部分的文本信息中寻求为达成该目标所具备的条件,使两个部分形成合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前不久,在一次优质课展示活动中,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徐蔚老师采用逆向设计构思了一节高中英语Project公开课,受到了听课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本文将结合此次课例的分析与思考,探讨高中英语Project板块的逆向设计要点。

      二、Project课例展示与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为《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模块一Unit 3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的Project板块。该板块的大标题是“Making a booklet on keeping fit”,A部分是一篇说明文,从饮食、锻炼和睡眠三个角度介绍青少年应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B部分是一个基于4P任务型教学(Planning—Preparing—Producing—Presenting)的主任务。教师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其中第三个是核心目标):

      (1)能借助阅读策略,从一篇说明文中找出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2)能设计调查问卷,并以此收集他人生活方式的有关信息;

      (3)能根据收集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为制作健康手册做准备。

      2.教学过程

      Step 1:Lead-in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大标题“Making a booklet on keeping fit”,并借助幻灯片向学生解释booklet这一生词的含义(a small thin book with a paper cover that contains information about a particular subject)。在此过程中,教师向学生阐明本节课的核心任务——通过分组合作,收集和分享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的信息,为制作健康手册做准备。

      [评析]教师通过标题导入本节课的核心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意图,确保教学过程不松散、不离题,为后续教学的展开奠定基础。

      Step 2:Brainstorming

      在点明本课主题之后,教师向学生发问:“What informat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a booklet on keeping fit?”一分钟以后,全班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共提供了近十个答案,教师都微笑着一一表示肯定。在本环节的最后,教师用幻灯片公布了三种自己“最想要”的答案:people's problems with health and lifestyle,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ir health,why these suggestions may help,这也是A部分的说明文所提供的主要信息。

      [评析]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教师有效激活了学生大脑中有关健康知识的背景图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给出三种“预设”答案,为以后的信息收集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Step 3:Collecting information

      教师结合上述三种“预设”答案,引导学生从A部分的文本中收集有关信息。这里,教师首先布置了如下任务:Read the passage fast and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s:(1)What bad living habits may most teenagers have?(2)How many ways are introduced to keep fit?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三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skipping meals/lack of exercise/loss of sleep”和对应的三条健康贴士(建议)“healthy eating/regular exercise/a good amount of sleep”,并将答案所在的段落一并呈现在幻灯片上(参见图1)。接着,教师顺势要求学生尝试用自言自语的方式对三条建议逐条进行详细介绍,并用幻灯片呈现出提示要点(参见图2)。三分钟以后,大部分学生能用较为流利的英语对A部分文本中的细节信息进行复述。

      

      

      [评析]通过设置问题和提供支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略读和寻读两种策略收集信息,既训练了阅读技能,又为后续的教学埋下伏笔。至此,教师设置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已顺利达成。

      Step 4:Sharing information

      本环节开始时,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6人一组,随后布置了三个小组活动。

      Activity 1:Designing a questionnaire

      教师分发给每组一张卡片,要求各组设计一份关于同学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的调查问卷,并规定每组设计的问卷必须有6个以上的问题,同时用幻灯片给出两个问卷题范例。在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期间,教师不时到各组进行启发和指导,对不合理的问卷题进行改进。

      [评析]采用设计问卷的形式,增强了任务情境的真实性,降低了任务完成的难度,为后面的调查和讨论做了很好的铺垫。

      Activity 2:Interviewing your classmates

      教师要求各组学生依据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对邻组成员进行口头采访,并将结果记录在卡片上,以便最后向全班汇报。在此期间,教师全程在组间聆听学生的英语交流,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评析]借助于调查问卷,学生的口语交流变得更加顺利,从而体验到英语学习成就感。至此,教师设置的第二个教学目标也已达成。

      Activity 3:Presenting your ideas and suggestions

      教师让各组推选一名同学借助投影展示本组的调查问卷,并用英语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调查结果。在每位同学汇报结束时,教师都会询问全班:Is there anyone who wants to make suggestions for their healthy problems?在教师的激励下,不少学生能积极发言,自信地展示自我,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有效的任务设计,往往会出现不少意想不到的“生成”,例如一个关于学生在课间偷吃零食的调查,让在场的全体师生印象深刻。

      [评析]这一活动是前两个活动的延续和升华,也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之前的问卷调查降低了活动的难度,为学生能够“生成”建议打下基础。本环节给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留有发挥的空间,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至此,教师设置的三个教学目标已全部达成。

      Step 5:Homework

      教师要求各组将本节课设计的调查问卷、得到的调查结果和收集的健康贴士进行整理、改进,最终汇总装订成一本班级健康手册。

      [评析]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将最终的成果作为作业留给学生课后完成。事实上,由于本节课的有效教学,学生制作健康手册已非难事。

      三、逆向设计的教学要点

      Wiggins & McTighe(2001)将逆向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即明确预期的教学目标,确定可以接受的证据和设计教学。据此,笔者将结合上述课例,对三个阶段的逆向设计要点进行探讨。

      1.第一阶段:明确预期的学习目标

      预期的学习目标即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教学活动应以教学目标为起点,然后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依据检测学习效果”(刘丹,2012)。教师首先应该思考和研究教学目标设计,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本课中,授课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整体性和层次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的统一。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是指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人文性是指对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程晓堂等(2012)指出,外语教育的目的不应只包含实用目的,还应该有教育目的及教养目的(常万里,2013)。在本课中,教师并未将教学目标局限于对A部分文本结构和知识点的解读,而是“志存高远”,将B部分的主题任务定为核心教学目标,进行逆向设计,使学生不仅获得了语言技能,更提升了他们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从而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对六至九级课程目标进行了详细描述,充分融合了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师在逆向设计前,“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Project板块的目标结构,“才能确保预定的学习目标符合新课改精神,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刘丹,2012)。

      (2)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统一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由众多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沈惠君,2011)。因此,Project板块的逆向设计必须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展开,以确保次要教学目标能相互关联,有效形成整体合力;此外,次要教学目标也并非相互独立,而应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确保核心目标的有效达成。纵观本课的三个教学目标,目标一“从文本阅读中找出信息”为目标二“制作调查问卷”提供了设计思路,目标二“利用调查问卷收集信息”又为目标三“展示调查结果和征集建议”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不仅为逆向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思路,也为后续教学任务的实施不断地降低难度。

      (3)有效性和可行性的统一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圆满实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王勇,2013)。因此,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可行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由于制定的教学目标难度过高,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都倍感焦虑,结果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本课中,Project板块的最终任务是要求学生制作一本健康手册,显然这在一节课内是难以完成的。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可行性,授课教师在逆向设计时,果断地将这一任务作为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而将课堂的核心目标调整为“为制作健康手册做准备”,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实施的难度,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有效且可行的教学目标为逆向设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

      2.第二阶段:确定可以接受的证据

      在明确预期的学习目标,即制定出教学目标以后,教师需要以评估者的身份来分析学情,判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据此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刘丹,2012)。在本课例中,授课老师在逆向设计时对评价方式的选择遵循了以下原则。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学设计应遵循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和创新性。在有效教学设计下的课堂中,学生主体应得到充分尊重,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学习过程趋于自主;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尊重和展现(王勇,2013)。因此,教师在逆向设计时,应考虑适时让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参与评价。以本课为例,当学生找出A部分文本中的三条健康贴士时,教师让学生对建议的细节进行三分钟的自我阐述,看似浪费时间,实际上正是通过学生的自评方式实现了对文章细节的吸收,为最后能自主提出建议打下基础。再如,在最后的提建议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主对同学汇报的调查结果提出建议,这种互评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英语表达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自己的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头脑风暴的环节,教师的积极评价起到了激发学生思考、缓解学生焦虑的作用;在设计调查问卷的活动中,教师到各小组进行点评指导,确保了问卷设计的有效性。

      (2)评价方式多样化

      刘丹(2012)对逆向设计过程中评价方式的选择提出了以下建议:对于学生熟悉即可的知识,可以采用讲授、提问等相对简单的方式来开展评价;对于学生需要学会并运用的知识,可以运用测试、调查、复述、演讲等评价方式;对于需要学生把握内涵并持久掌握的知识,教师应遵循业绩评价的原则,通过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来解决实际问题。据此,教师在逆向设计时有必要梳理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并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基于以上考虑,在本课中,教师首先对Booklet的定义采用了直接讲授的方式,对健康手册的内容采用了头脑风暴的提问方式;接着对A部分文本的相关信息采用测试和复述的评价方式;最后对B部分主任务的实施则采用了问卷调查、小组探究和讨论分享的评价方式。不同的评价方式产生出不同的活动设计,让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详略得当,增强了逆向设计的有效性。

      3.第三阶段:设计教学

      教学目标的制定为教学设计明确了努力方向,评价方式的选择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有效途径。有了前两个阶段的充分准备,教师可以着手设计教学过程。在本课例中,授课教师在设计教学阶段充分考虑了以下三方面问题,确保了最终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

      (1)任务的顺序与衔接

      逆向设计强调以终为始,从结局出发,循序渐进、逆向地设计教学,具有明确的顺序性。教师在逆向设计时,应按从易到难的顺序将核心任务反向分解成若干个教学活动,并通过一条明确的教学线索进行衔接。在本课例中,教师将“准备制作健康手册”这一核心任务分解成了解手册(导入)、确定栏目(头脑风暴)、确定内容(A部分文本阅读)、拓展内容(B部分小组活动)和呈现内容(班级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并用“确定目标——收集信息——分享信息”这一线索串联起来,让整个课堂教学一气呵成,教学目标的达成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2)任务的互动与驱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缺少互动的任务设计导致了单调乏味的课堂氛围,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逆向设计时,教师应结合第二阶段选择的评价方式,充分考虑任务的互动性,以吸引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确保任务的顺利开展。此外,教师还应想方设法增加任务的驱动力。例如,可以寻找课堂与生活的结合点,设计源于学生生活的话题与任务,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整合运用语言,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陈丽娟,2013)。在本课例中,教师首先采用了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之后又采用设计问卷、采访同学、上台展示等形式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确保了逆向设计的顺利实施。

      (3)任务的深度与广度

      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兼顾深度和广度。就深度而言,所设计的活动应能启发学生深入地发掘、分析、提问、求证和归纳,同时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就广度而言,活动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本课例中,教师将难度较大的核心任务分解成查找信息、设计问卷、问卷调查、汇报结果等子任务;在每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搭建支架、展示范例等方式进行提示,有效地降低了任务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在最后环节,让学生即兴发言表达观点和建议,又拓展了任务的深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Wiggins & McTighe(2001)认为,最有效的课程设计应该是反向的。由此可见,逆向设计对于打造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运用逆向设计实施Project板块教学时,制定的教学目标应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整体性和层次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的统一;选择的评价方式应遵循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的原则;设计的教学环节应兼顾任务的顺序和衔接、互动和驱动、深度和广度,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标签:;  ;  ;  ;  ;  ;  

浅谈高中英语项目教学逆向设计的要点_高中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