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仁兆镇曲家店小学 266739
教师做了十几年,对于课堂教学,自认为虽不敢说精通,倒也略知一二。总觉得教师现在既是课堂上的导演,又是演员。无疑,学生便成了观众。教师在讲台上竭尽全力地演戏,一心想把知识汤水滴滴不漏地灌输给学生,尽管自认为讲得字字珠玑,口吐莲花,但学生却兴味索然,无动于衷。他们被一把无形的枷锁绷得严严实实,完全失去了课堂自由。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束缚了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应尽快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绽放自我的舞台。
一、给学生动脑的自由
给学生动脑的自由,就是鼓励启发学生敢疑敢想,敢于冲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善于发现新问题标新立异,发展其创造思维能力,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质疑、动脑的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给学生说话的自由
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言论自由。让学生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过去“问答式”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无自主学习的可能,学生要先举手,教师点到名才可以回答。为赶教学进度,教师往往喊几名优等生回答问题,学生本不多的表达机会,还受发言程序的限制。我们要给学生发言的自由,讨论问题时,发言不必点名,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谁想说什么。只要与话题相关,怎么说都不过分。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又激活了课堂,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给学生动手的自由
给学生动手的自由,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多动手,才能有所发明创造。
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动手是实践的重要方式。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实践,测量身边的实物,度量书本、桌面、黑板、地面、篮球场等的长度,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从实物的数据中加深对“厘米、分米、米”和“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等单位的理解。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先用三条线段画各种各样的图形,然后分辨这些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这样,学生对“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这一概念定会有清晰深刻的认识。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测一测,就可能有所发现。通过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时能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又培养和提高了实践能力,使数学源于现实并用于现实,这是数学学习的归宿。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唯恐学生手脚出一点声音,影响课堂纪律。更不用说给学生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周玉仁教授曾讲过,学数学不如看数学,看数学不如做数学。因为教师教学生学,学生以后的遗忘率可能会有70%;而把教学的过程表演出来让学生看,其遗忘率大概会是40%—50%;如果把教学问题让学生亲身去做并明白道理,那么以后的遗忘率会大大降低,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个性体验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也会不同。正是学生这许许多多的不同,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才能实现学生学习资源的互补。在学生的自主操作学习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多动手,带着问题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学习,充分体现自主操作活动应有的价值。
四、给学生合作学习的自由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语文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交流。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的过程。例如,学习《春》时,引导学生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让学生充分感受同学间合作的成功意义。《丑小鸭》这样的童话,许多学生并不陌生,在了解丑小鸭的遭遇的前提下,让学生搜集、整理安徒生的生平、创作资料,看他是怎样在逆境中成才的,在班上交流,并讨论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师把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同时受到激励、指导和建议,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形成了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放飞自由,给孩子松绑,解放孩子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它顺应了发展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时代要求,体现了现代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教育方法,为学生开辟“创造之地”,提供“创造之时”,让他们人人成为“创造之人”,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绽放自我的舞台!
论文作者:于增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9月总第2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学生论文; 给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由论文; 课堂论文; 数学论文; 角形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9月总第2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