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建筑工程总公司 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在中国社会这个不断创新的热潮中,我国建筑行业里的各类建筑工程项目也开始推陈出新,各种极富设计性的建筑夺人眼球。因此,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并且其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都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
1.1某些施工设备、材料的滥竽充数
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发展的支持,其主要表现就体现在建筑设备的不断升级与更新上面。一项工程的进度是与施工设备与施工材料等直接互相影响的,并与施工者的安全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在某些施工单位之中,为了节约一点买设备的费用,某些磨损程度较为严重和精确度已经无法正常确定的施工设备仍然在使用当中。与之类似的,还有就是施工材料的准备方面,某些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就向一些没有合格的营业执照执照的公司买材料。以低廉的价格购买的材料滥竽充数,半假半真,以致使得这项工程最终变成了一项“豆腐渣工程”,宁波大桥坍塌事件正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1.2施工管理人员监督力度不足
这里所说的监督问题是指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对施工单位资质施工权的监督、对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施工工序,施工材料的监督以及对竣工后施工验收问题的监督。对于这一类职务,往往是需要具有强大的责任心与迫切的主人翁意识的人来担当。但是,从具体的实际情况来看,能够做到严格监督的人员是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1)在不健全的管理制度之下,监督范围受限。(2)监管费用不高,导致监管人员缺乏监督的热情。(3)高级施工管理人才的储备不足。
1.3施工技术受限
有一句流行语:“我去年买的衣服,今年已经配不上我了”。把它运用到建筑领域当中就变成“去年的施工技术,已经不能支持今年的工程了”。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但技术革新确实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的技术革新,就是把具有创新性的新技术和新知识运用到企业管理经营当中,并且在经营企业的过程当中,采用新的生产方法与管理模式,借此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占领其市场。由此可以看出,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也离不开技术革新。但是此类技术却一直停滞不前,成为了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1.4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
建筑程序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建筑工程的管理,从对可行性策略的研究到对建设方案的决策,每一步都与建筑工程最终的质量息息相关。由于企业内部没有对管理知识、机制等进行详细的规定与合理的安排,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文件来确立这种管理规定与管理模式,以至于大量的施工人员或者施工管理人员就浑水摸鱼,导致施工质量的欠缺,最终形成施工安全隐患或引发了各式各样的安全事故。
1.5施工人员素质较低且安全意识淡薄
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施工人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都是素质偏低的农民工,他们既没有专业化的技术指导,也没有在施工方面的专业知识。淡薄的安全意识及不到位的基本工程操作技能很可能会酿成较多工程质量方面的安全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甚至于有些利欲熏心的农民工,为了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不惜偷工减料,或者为了尽快完成工程目标缩短工期,刻意追求工程速度,导致质量方面不过关,造成了原本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建筑施工方面的人才结构严重失调,不合理的人才布局,导致优秀的高素质的专业性强的施工人才数量屈指可数。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2.1完善法规制度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能够为建筑行业的质量管理创造重要的保证和支撑,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政府必须结合建筑行业的真实需求设置专门的法律制度。建立合理的法律体系必须认真考虑中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所有的法律和制度必须符合中国的发展需求。另外,制定的专业法律必须具有较强的可实践性,能够给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比如,建筑行业内部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合理监管建筑工程的项目实施情况。另外,建筑企业还需要认真掌握《建筑法》的指导精神,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规定,对企业的施工行为进行多方面的指导,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符合相关的标准。
2.2实现质量管理模式的现代化
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受到管理模式的制约,因此,要想提升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应该不断优化内部的管理模式。从建筑企业的实际需求来看,优化管理模式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学习国外优秀的管理理念,推动中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多元化发展;②重视现代技术的作用和价值。现代科学技术和机械施工设备是提升施工效率的重要因素,要想建设优质的建筑工程,必须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机械设备;③建立专项责任制,明确分工,共同推动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管工作。
2.3建立图纸的会审制度
严格把关建筑施工的图纸会审环节,提前安排详细的施工准备。建筑施工根据设计图纸展开具体的工作,而图纸会审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查找出设计过程中的失误。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前,必须根据详细的要求进行设计图纸的审核,及时找出设计图纸中不合理的细节,并修正具体的施工方案。当设计图纸通过所有的检查后,便可以按照施工图纸的指导思路进行具体的施工。
2.4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管理人员是建筑企业展开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要想在企业内部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机制,必须重视管理人员的作用和影响。首先,建筑企业应该建设专门的管理团队。一方面,企业根据建筑项目的施工情况,招聘专业的管理人才,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奠定扎实的人力基础;另外一方面,建立严格的技能培训制度,培养专业技能较强的施工人员。内部的培训除了针对企业的施工人员之外,还需要面对所有的管理人员,从而建立完整的培训机制,增强施工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另外,企业的培训需要根据内部的工作安排进行差异化设置,尽量满足每个员工不同的培训需求。全方位的培训,一方面可以让企业员工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另外一方面还能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
2.5采用优质的建筑材料
材料是建筑施工的基础,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相应的质检标准,必须做好建筑材料的管理工作。按照相关的质检要求,严格选择符合生产标准的材料生产厂家,仔细管控所有建筑材料的来源,从而为建筑施工奠定良好的条件。另外,制定具体的法律制度,调整建材市场的运行情况,确保材料的销售较为稳定。另外,还应该整合资源建立专门的检测机构,认真检查所有的施工材料,避免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建材流入施工场地。
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得出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作为工程的灵魂所在,其好坏不仅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后续使用,同时,强化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必须立足于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从管理的人员、制度、模式以及材料等多方面入手,才能真正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樊军.分析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5(15):260.
[2]吴绍艳,宋玉茹,刘彤.工程质量保证金返还的阻滞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风险管理视角[J].建筑经济,2016,37(8):53~57.
[3]王旭辉,毛洋,时现.政府审计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6):58~68.
论文作者:谭桦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企业论文; 质量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