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古代汉语课程改革与探索
——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
孙 雪 英
(兰州财经大学 商务传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 “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应立足于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将思政教育和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的“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充分挖掘蕴含于语言本体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在教学工作中积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 课程思政;古代汉语;改革;探索
一、课程思政提出的时代背景
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作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课程思政是顺应新形势产生的课程教学观,是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润物无声的成效。它要求高校的所有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与思政理论课程共同承担起思政教育的责任:思政理论课程承担显性教育功能,人文素质选修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承担隐性教育功能,二者同向共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共同育人的目的。也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2]“课程思政”要求高校教师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这一教育理念体现了“先成人、再成才”的传统教育观念,力求突破单门课程教学中的重视知识技能传授、轻视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因为教育的根本就是通过文化熏陶和外在的教育激发个体成长的动力,引领个体成长的方向;教育的本质,是人与文化之间的双向选择和建构,首先是培养人,其次是成才;而成人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锂电池组的充电方式采用恒流充电与恒压充电两种方式组成,锂电池组的充电电流控制在400 mA-2 A之间,电池的最低电压为3.35 V,实验环境温度23℃,容量最小的单体电池的容量作为电池组的初始容量。第一阶段:恒流充电包含了将电流降低为600 mA,当充电电压继续增加,进入恒压充电阶段,从而使电流下降到低值进而停止充电。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和3.1小节得到的实验结果,可计算出电池的初始值SOC0是8%。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育人元素与价值
古代汉语课程本身承载着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信息:睿智的哲学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古代汉语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的内容就是传统优秀文化内容的复合体,它以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经典文献为视域,以儒家经典为载体,兼取诸子百家及其他适宜的经典内容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丰厚的传统文化不仅蕴含着宇宙大观、天下为公、统一大局、忧国忧民、以民为本、人文教化等治国、平天下的大局意识,而且蕴含着学以致用、志向操守、个体自由、诚实守信、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精神旷达、诗意栖居等个体修身的自觉追求。这无疑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部分元素,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代汉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古代汉语课程的各个环节,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最终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通过古代汉语课程的讲授,教师将教材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价值元素提炼出来,潜移默化地实现育人的价值,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承担起“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责任;学生通过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将理念内化为精神气质和价值情感,外化为行为表现和举止谈吐[3],成长为举止端庄、人格健全、三观正确、有担当、有魄力的合格人才。
三、古代汉语课程思政的实现方式与途径
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重点是充分发掘出课程中的美德美育元素,探索把德育元素与本体语言基础知识进行有机融合的实现方式与途径,达到在专业知识的日常教学中实现该课程育人的目标。为此,我们立足于“互联网+”的良好平台,以文选为中心,以知识传授和育人为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索构建古代汉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
基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的定位,课程思政理念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应以语言文字本体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为载体,融入思政内容,确立德育主题,筛选德育素材,搭建起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联系的桥梁。
由表4可以看到,思政课程理念下,古代汉语课程考核形式需相应进行改革,平时成绩比重上升(40%),期中成绩(20%)保持不变,期末卷面成绩所占比重降低(40%)。平时成绩不是仅着眼于出勤率,而主要体现在任务学习过程中,具体评价构成要素包括:准备过程中自主学习、与同学的互动交流、与老师的互动交流,学习成果展示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讲解效果,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期中考试以课程小论文为考核方式,是对平时实践任务完成情况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也是学术思维和学术能力的训练和养成。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approach),也称为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以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强调教育的中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任务教学法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常强调实践的重要性[7],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以合作学习为基础,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来共同达成教学目标。[6]合作式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学实践中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基础较好、学习热情高的学生为组长,组长负责学习任务的传达与反馈、学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和问题的收集等,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是完成任务教学的必要辅助。古代汉语课堂践行德育元素的目标任务见表二。
(6)侧沟平台以上1.0m间隔3m(正方形布置)设置一般泄水孔,一般泄水孔孔深2.0m,钻孔直径采用φ49,内置φ42mmPVC花管。最下排间隔3~6m设置深层泄水孔,深层泄水孔孔深比邻近土钉伸入岩土中的长度大于1.0m,采用φ100mm钻孔成孔,孔内插φ75mmHMY塑料盲沟,盲沟外包裹一层透水土工布,钻孔仰斜角度5~10°。地下水发育地段泄水孔应适当加深。侧沟、墙顶平台采用0.1m厚混凝土浇筑。
从表1可以看出,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基础课,课程内容包含无比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德育资源。文选素材上至先秦诸子散文和展现周代民风的《诗经》,下至唐诗宋词元曲,内容包罗万象,丰富的语言材料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绵长的文化传统,蕴含着当代大学生所应具有的包容、平等、博爱、尊重、自由、追求等法制意识、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
同时,农业统计资金扶持力度不够,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即使有一部分款项用于农业统计工作,但在加强农业统计基础建设方面的经费依然不足[1],导致农业统计工作不能有序开展。
表1 古代汉语教学内容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德育价值因素
(二)教学方法
古代汉语课堂要借助“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MOOC、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公开课等数字化资源,利用微信即时消息、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平台等适合移动学习的服务插件,多方位践行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重视教学内容的动态性、扩张性、交融性和研究性,避免单一教材的静态性、萎缩性、局限性和禁锢性。[6]具体操作上,坚持“教无定法”的教学原则,以任务教学法为主,探索多样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形成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课堂教学局面。
表2 古代汉语课堂践行德育元素的目标任务
以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为例,来探讨古代汉语课程实现思政功能的途径。该教材分四册共十四单元,每单元包含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大部分,文选兼顾时间和体裁编排。所选篇目不仅是体现典范的上古汉语词汇、语法特点,更蕴含了中华民族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民族精神,这是无比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德育资源。
任务教学法分为四个步骤:推送学习资源、布置任务、成果展示与讨论、总结。第一步,教师推送课件和视频资源,实施课前古代汉语教学的知识传递环节。慕课平台借助信息技术已将全国高校精品课程整合起来,为当下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借助慕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公开课等资源推送教学视频;学生通过图书馆电子资源平台,可以观看古代汉语优秀教师提供的古代汉语教学精品课程视频。
以笔者所在兰州财经大学为例,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包括三部分:平时成绩(1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主要表现为出勤率和课堂表现,期中成绩主要表现为测验或小论文写作,期末成绩体现为试卷成绩。稍做对比就会发现期末试卷成绩在课程综合评价中所占比重非常大。这种考核分配比重带来的学习现象是,学生轻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课堂上被动学习,课堂参与度较低;重视考前突击,复印笔记,熬夜背诵。这实质上间接促使了学生消极学习态度的形成,对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非常不利。它最直接的后果是多数学生高分低能甚至有知识无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等院校的责任和使命。因此,科学知识和技能不是评价一个标准大学生的唯一标准,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广博的人文情怀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的不可或缺的内涵。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注重过程而非结果。[6]课程思政理念要求对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德、能、勤、绩”等多方面表现进行考量,语言知识和技能考核比例适当缩减,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道德品质、人文情怀、学术素养等行为作为一个重要参考项,使思政考核要素融汇到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中。
经略海洋、维护海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强国强军梦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与海域相邻国家间存在着许多权益争议,特别是美国打着海上自由航行的名义,不断挑战我守海卫疆的底线,使得海洋问题错综复杂,我维护海洋权益、护海守边的形势严峻多变,极有可能引发海上战事或军事冲突。海上民兵是我军海上作战时参战支前的重要力量,将围绕担负的海上游击作战、配合支援海上作战、组织海上“三战”等使命任务采取相应行动。
表3 古代汉语课程践行德育元素的步骤
财务管理在成本控制中首先起到倒逼的功能,对企业的相关人员通过绩效管理等财务管理活动的激励和约束,主动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形成员工内的行动驱力;其次是协同的功能,成本控制也依赖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但对短线的成本控制需求,又无法从长线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上获得满足。所以,成本通过财务管理的职能导向,将其进行逆向的分解,对资金进行量化,具体到相关人员岗位上,对相关人员认真执行成本控制的要求予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主题任务教学法的四个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知识不断内化的过程,是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更是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为使学习落到实处,真正取得学习效果,首先要求学生花一定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学生结合课件、教学视频和具体任务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小组组长需向教师反馈合作学习进程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和困难,教师及时给予帮助,提出指导性、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再次学生可以随时在微信群向教师询问问题、交流看法,形成良性互动局面。在此教学法中,语言本体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获得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团队协作观念、质疑意识、交际能力和在课程内容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形成的人文情怀、大局意识、责任与担当是更重要的收获。
(三)教学评价
第二步,布置任务。任务分两种:知识学习任务和实践任务,前者以教材理论知识为主,后者立足于真实生活,践行课程思政的功能,将文选所蕴含的德育资源显性化。首先教师抽取所学文选中的词汇点、语言点、文化点,为每个学习小组设计针对某一方面基础知识的学习任务,任务以清晰、明确、针对性强且切实可行的问题体现出来,以便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学习任务要适当,能引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而又不致于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学习小组成员首先根据具体任务在课前自主学习视频和课件,并根据主题任务查阅资料,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其次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为解决专题任务积极交流、深入探讨,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书面文字材料(讲义、教案或课件),完成该知识任务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其次延伸实践任务,即把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任务,主要围绕课程内容提炼出的德育元素来设计相关任务,使德育元素显性化。这种延伸实践学习任务是知识不断内化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真正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在无形中收到了课程思政的效果,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深度学习方式。
第三步,每个小组推选一名成员在课堂上分析破解任务的方法、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并接受检测。其他同学可以向展示学生针对任务内容进行提问,彼此互动交流,答疑解惑;还可以对展示者的语言表达、分析思路、整体安排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充分的切磋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引导全体同学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学术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此过程中,学生展示以互动交流为主要方式,不能以简单的讲课代替课堂深度的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分析、补充和总结,保证此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师的点评要客观、中肯、到位,完成好的要不吝于表扬,做得差的要提出改进意见;学生知识方面的偏差、漏洞和失误要及时进行纠正和补充。
表4 古代汉语课程考核参照项
古代汉语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一是以文选为中心,选择知识点密集的文选段落,以词义和文化讲解为重点,以通论为辅助,适当缩小抽象语法的比重,扩大和丰富生动详实的语言材料,启发引导学生从文选材料中领悟内在的德育因素;二需补充新颖而有文化特色的课程内容,如体现早期汉字形体特点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字,保留古音的各地方言,与生活、社交密切关联的传统礼仪文化,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等。地域文化是宝贵的思政教育资源,其内涵丰富,包括物质、制度、美学等多种类型的文化性质,对学生的性格、价值观等引领作用非常明显。[4]三要增加实践课程内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践行传统文化教育,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其成为“全人”以及职业发展打下基础。传统文化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古代文化常识是古代汉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教学应系统、科学地贯穿于通论和文选的教学中,形成全面且合理的传统文化体系。按照典型性原则、均衡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在不同的文选中安排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5]。
关于后者,他以“书法环境——类型学”为工具,将其推进到了新的境界。赖非一直认为,做研究也好、搞创作也罢,一定要具有现代意识体现时代精神。“书法环境——类型学”是赖非在老祖宗的整体性和现代人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基础上,对书法史自身的运动机制构建的方法论模型。书法史不再是单个作品和作者的集合,而是与环境保持着极为密切关系的、运动着的汉字——书法整体。因为这一具有时代精神的学术理论,山东的石刻、墓志、镜铭等等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对期末闭卷考试中的诚信考试和小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学术道德是一项重要的评价项,对作弊和抄袭现象坚持零容忍原则。
四、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在古代汉语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一)如何把握缩减语言本体知识和文化知识、增加德育元素的度?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繁多而琐碎,课程思政理念下,要延伸许多德育元素,这无疑会占用课堂时间。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如何来协调二者的关系?语言本体知识和文化知识缩减到什么程度、德育元素增加多什么程度?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二)延伸实践任务的设计遵循什么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下学习任务的设计不是随意的,更不能是随机的,而应该是教师在统观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系统、科学地提炼出来。延伸实践任务以践行德育元素为主,如何设计优质的延伸实践任务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任务的小大、深度、广度,都要深思熟虑,谨慎对待。这需要教师突破传统的备课方式,不仅要全面把握教材知识内容,而且要运用语言学理论、文化理论和语言交际理论,针对不同的语言点和文化现象设计出有启发意义且具有育人效用的延伸实践任务。
(三)如何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有效展开?
课程思政涉及教师、学生、学院、学校、课程体系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推进。教改之初教学视频的录制、剪辑、制作、推送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课堂上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内容多寡、基本素养高下、表现优劣,交流讨论中学生活跃程度、对问题挖掘的深度和广度……这些不确定因素对教学质量造成的影响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教学周期的教改实践结束后,教师、学院对课程思政教改成效的评估,对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和失误的反思,对下一教学周期的教学活动如何具体规划,学院、学校等行政部门对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的变化是否提供相应的支持,都是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有效展开的因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张孟镇,洪昀.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研究范式及其实践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34):222-224..
[3]孟庆楠,郑君.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课程转化:价值、目标与路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3):139-145.
[4]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8.
[5]郭伦,李爱云.论《古代汉语》传统文化教学的系统性[J].语文建设,2013(29):14-15..
[6]梁亚冰.“大思政”下普通语言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构[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9,32(03):102-107.
[7]潘洵,张向荣.任务教学法中教师角色的探讨——以日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为基础[J].中国大学教学,2018,(10):83-88.
Reform and Exploration in the Course of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under
the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Taking the Major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SUN Xue-ying
(College of Business and Media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Lanzhou 730020,China )
Abstract :Under the “Internet +” background, we should base ourselves on the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dea and get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arget of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course, i.e. “value guidance, knowledge and ability training” organically unified, as well as fully excavate the elements of moral education contained in linguistic ontology knowledge and traditional cultural knowledge, and actively carry out various reform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Ancient Chinese Language;reform;exploration
【收稿日期】 2019-09-20
【基金项目】 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LJY201803)
【作者简介】 孙雪英(1975-),女,山东梁山人,兰州财经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文字、训诂与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009(2019)06-0094-06
[责任编辑:王敬儒]
标签:课程思政论文; 古代汉语论文; 改革论文; 探索论文; 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