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_心理学论文

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近10年的回顾与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论文,心理学研究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研究目的

我国体育心理学自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以来,伴随着心理科学和体育科学的 恢复和发展,研究领域出现了较为繁荣的景象: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 究技术手段不断改进,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涌现出 大批体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1],一些有影响的论著和教材也相继出版[2]。这对于 进一步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高素 质人才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但是,理论研究表面的繁荣无法掩盖其潜在的 发展危机,我国体育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不容乐观。从理论研究角度讲,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 还停留在简单介绍、移植运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的低水平上,我们还没有建立根 植 于本土的体育心理学理论体系;从实践的角度讲,我国的体育心理学尚处于萌芽状态,现有 的理论研究成果缺乏对体育教育实践指导价值,似有“隔靴搔痒”之感觉。可以说,我国体 育心理学尚不能很好地应对时代对它提出的新要求,正处于困境之中。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因其初生性,必然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为了对我国近10年来体育心 理 学的研究作出较为客观的全面回顾。本文从文献信息学的角度,采用计量学分析的方法,反 思已有研究发展的概况、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发展思路,以促进体育心理学研究健康持续 发展。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文献信息学的常规检索统计方法,根据体育学检索归类,以上海图书馆编印出 版的《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为主要检索信息源[3],并辅之对近3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及 近3届全国体育运动心理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的查阅,对其所列发表的体育心理 学论文进行统计,并收集、阅读了部分重要论文和国内出版的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著 作。

3 研究概况

3.1 体育心理学文献量及其年代分布

1990年以来,我国体育心理学论文的数量成逐年增长趋势,论文数量的增长与我国体育教 育事业发展基本保持一致,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国内470种期刊,共发表体育心理学 论 文1042篇,其年代分布详见表1。

表1结果明显显示,我国体育心理论文呈连续增长趋势,年增长率为13.77%,其中1997年、 1998年、1999年和2000年论文数量增长速度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11.23%、11.80%、14.78% 和17.18%,2000年的论文数量是1990年的5.1倍。这表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体育心理学 学科的发展,其研究领域得到拓宽,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成果不断增多。根据普赖斯科 技文献增长的四阶段理论[4],结合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现状,预计在下一个10年里有可能 进入文献量呈指数增长的大发展时期。

3.2 体育心理学文献作者分布

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的作者众多,但高产活跃作者群队伍相对薄弱,核心作者数量及所发 论文质量还有待提高。需要创造宽松的学术研究氛围,加强体育心理学研究队伍的建设,组 织集体攻关课题组,改变“单兵作战”的薄弱现状,提高研究水平。1042篇体育心理学论文 若按第1作者统计共有808名作者,发文篇数和作者分布见表2。

表2 1990~2000年体育心理学文献作者分布表

论文篇数 作者人数 论文篇数 作者人数 论文篇数 作者人数

1

777 111 21—

24 12 22—

32 133 23—

42 142 24—

51 151 25—

64 16—26—

72 171 27—

83 18—28—

93 19—29 1

10

1 20—

合计 808

表2的结果显示,论文作者数量较大,发文量在1~29篇之间分布。发表论文1篇的作者有77 7人,占作者总数的74.57%,高于洛特卡定律中发文1篇作者比例60.70%的数值,表明体育心 理学研究的作者队伍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但同普赖斯的推论核心作者的论文数应占论文总 数50%的指标差距较大,说明体育心理学还缺乏明确目标和方向的研究领域,作者队伍和研 究选题离散性较大。

3.3 体育心理学文献主题分布

在体育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中,成果数量在不同研究内容发展不平衡。运动技能学习、体育 学习心理动力始终是研究的热点,而且论文数量最多。本研究对论文按10个主题统计,结果 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主题范围较广,所涉及的面较宽,各主题论文数量差 异 较大。运动技能学习方面的文章最多,达220篇,占总论文量的21.11%;有关体育学习心理 动力的论文紧随其后,为213篇,占总论文量的20.44%。表明对这两方面的研究经久不衰, 是近10年来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4 对我国体育心理学近10年研究的反思

体育心理学以体育教育实践为研究对象,以探索体育教育规律为任务,以维护人的心理健 康、开发心理潜能和促进心理发展为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完成其任务,体育心理学必 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同时进行研究,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使体育心理学的体 系逐步趋于完善。这也是当前体育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近10年 来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总体看来,问题主要表现在远离当代学科发展,远离体育教育理论发展 ,远离体育教育改革实践发展。

4.1 理论性研究问题

4.1.1 缺少有特色的研究 当前,我国体育心理学的理论性研究对国外体育心理学的理 论、观点评价多,在其基础上进行接续性的研究少,辩论性的研究更少;对运动心理学、教 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理论观点沿用多,表现出明显的“借用”和“依附”特征,在其基 础进行特殊性的研究少,独创性的研究更少,尚未形成自己学科独特的概念、范畴、研究方 法;低起点、重复性的研究多,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突破、有新意的研究少,结合中国文化 背景和体育教育特点进行“本土化”深入研究的更少。

4.1.2 缺少高水平的研究 当前,我国体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薄弱,小范围、小样本的 研究多,大范围、大样本的研究少;研究方法或思辨为主或实证为主,两者和谐结合的研究 少;经验描述水平的研究多,高层次、规范性的研究成果更少,缺乏“大家”之作和精品, 与国际水平接轨的专家、权威很少,所发表的研究成果被引用的频率不高。

4.1.3 缺少系列化的研究 当前,我国体育心理学的理论性研究往往是在研究过某一体 育心理课题之后,又去研究与这一课题基本没有关联的另一问题,横向研究多,纵向研究少 ,缺少跟踪性的、长期性的体育心理专题研究,缺乏大规模的、系统性的体育心理研究。

4.1.4 缺少发展层的研究 体育心理学研究应当包括积极的(发展层面)和消极的(障碍层 面)两方面。但当前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大多关注防治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而忽视了 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表现为心理障碍层 面的理论研究多,心理发展层面的理论研究少。

4.1.5 缺少服务性的研究 当前,我国体育心理学领域问题研究多,影响机制研究少, 干 预研究少,从宏观上研究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研究体育素质教育现实并为之服务的研究更少 ,投入的力量也远远不够,以致在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迫切需要体育心理学发 挥作用的时候,体育心理学回应不多、声音不高、实效不大。

4.2 实践性研究问题

目前,总体上看,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虽然开始重视体育心理学实践,意识较浓,但大多 不善于总结经验,忽视甚至轻视理论指导与建设,科学研究意识较淡。由于社会历史原因, 我国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大多心理学者的精力、时间、经费等 都投入到轰轰烈烈、见效较快的运动心理学研究之中,仅有极少部分的师范院校心理学者和 体 育教师固守一隅,因而研究成果总体来说数量少,尤其是质量有待提高。近年来国内体育心 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研究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取样出自方便而不是实验研究的设计, 研究对象不具有代表性;不能随机地将被试安排到干预中,研究结果不具有公正性;被试的 数目不符合实验研究的要求,分析不具有准确性;实验中的储存变量控制失误,主试的期望 效应、实验效应等影响或干扰了实验结果;研究中数据统计方法使用不正确,显得随心所欲 、不讲规则。例如,有些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未进行过信度、效度的检验,施测 时也未经过初测。如何防止被试回答的失真,也无具体手段。有些研究就是套用某种教育模 式或教学方法,研究结果在短时间内获得,所得的数量能否符合实际情况,值得质疑。再如 ,将心理技能训练手段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研究数量最多的是动作表象训练在体育课运动技 能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涉及到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游泳、体操等项目。但在这些研 究中,大部分对表象训练的细节处理得不够细致,尤其是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没有对被试的表 象能力进行测试,没有进行基础表象练习。

4.3 理论研究与体育教育实践相脱节

在体育心理学研究中,一方面是理论的抽象性和超前性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现实问题 的 复杂性和研究的艰巨性愈来愈大,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明显分界。这就导致了一方面体育 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成果束之高阁,另一方面我们的体育教育实践缺乏有效的心理学指导。不 可 否认,在体育心理学领域同样存在着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而且似有愈演愈烈 之势。从事第一线具体工作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常常抱怨体育科研杂志上的心理学论文远离 体育教育实践,不能为体育教育的实际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与服务。一些从事理论探索 的体育心理学研究人员不是从体育教育实际中寻找研究课题,而为了科研搞科研,埋头搞出 的科研成果无法指导体育实践。

4.4 现实危机

体育心理学的现实危机主要表现为普及程度不够,社会地位有待提高。目前,作为体育教 育 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的体育心理学,固然体育教育工作者大多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对学校体 育中心理问题的研究虽有所加强,但仍然显得薄弱”,[5]课程开设范围狭窄,课时大量压 缩。体育教育专业以前一般开设72学时,1998年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持制定的《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为48学时(其中实践活动时数为10学时)[6],不及以前 的56%,现在许多学校在实际操作时将其压缩到36学时。而且受实用功利主义影响,勉强保 留在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列,但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被严重弱化,致使体育教师的体育 心理学素养普遍低下。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受到体育教育界的重视,并在逐渐改善、加强 ,但体育心理学界自身对此仍十分冷漠而反应迟缓。

同时还表现为体育心理学学科队伍缺乏系统专业训练,人员流失,队伍不稳定。这一方面 是因为迄今为止国内尚无体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点,更谈不上博士点。即使研究方向为体育心 理学,但都设定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应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教育心理 学等硕士点专业之中,以致教学、科研队伍后继无人。目前国内体育心理学研究和教学人员 ,多为其它专业人员转行乃至兼任,缺乏系统的体育心理学专业训练,没能掌握学科内在发 展规律,专业素养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体育心理学课时较少,致使现有的体育心理学工作 者(主要是从事体育心理学教学、科研的教师)不得不花相当多甚至大部分时间去从事非体育 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甚至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的 研究上,这势必影响体育心理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和理论的突破。

5 未来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思路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不断变革逐渐成为它的本性和存在形式。”[7]目前,体 育 教育科学研究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无论是在方法论基础,研究对象范围的深 度、广度,还是采用的方法手段,都正在发生着划时代的深刻变革。我们必须立足于现代教 育研究发展的高度来把握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未来走向,积极寻求体育心 理学研究困境的变革之策。我们认为,21世纪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摆脱困境的变革取向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5.1 研究对象的整体化

体育心理学的对象是有思想感情、有个性的人(学生),是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不是局部的 人或由局部凑成的人。因此,体育心理学研究活动全过程,都必须考虑是在研究“学生这个 人”。我们所说的研究对象整体化,是指为了符合“要教育学生必先了解学生”的原则,在 学校教育的情境中,以全体学生为范围,以每个学生的身心全部为对象所采取的研究取向。 [8]虽然整体化研究的范围包括学生全部,但研究对象却是以个别学生为基础的,是在“了 解 学生心理需求与主观价值的教育基本目的”的理念之下,对每个学生身心全部的研究。从一 定意义上说,体育心理学就是一种“身心”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以“整体”作为现代体育 心理学研究的切入点,审视体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困,据此加强和改进体育心理 学研究过程,这是我国当代体育心理学研究不可忽视的新的生长点。可以说,研究整体的身 心统一的学生主体是未来体育心理学的任务。

5.2 研究范式的本土化

所谓“范式”是指某个时期内,为某个科学所共同认可的一套概念体系,包括构筑这一研 究领域理论体系的一系列基本假设、通用的术语、研究方法、对研究结果解释的基本思路。 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范式”,是制约体育心理学研究具体方法的根本性方法。我们在体 育心理学中采取何种“研究范式”,将直接影响我们整个研究过程的性质、特征和研究的结 果。“本土化”一词在涵义上既不同于“本土法”,也不代表体育心理学研究上任何一种具 体 方法。针对本土性的体育心理学问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以谋求解决,以实现体育教 育目的的一切构想与实际运作,即是研究范式的本土化取向。研究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 法。在具体的体育心理学研究中应选择哪些方法,要根据研究课题的具体任务、内容和科研 对象的性质、特点而定。体育心理学各种研究方法无所谓优劣之分,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 优点和缺点。体育心理学研究“在具体研究方法上,可以从有机层次的角度尝试构思一些‘ 复合方法’、‘有机方法’或‘整体方法’”。[9]这样,体育心理学研究就“有可能打破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困惑,而跃升到‘层次贯通、虚实相应’的新境界”。[10]本土 化既是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一项极其艰苦而且必须为之奋斗的发展目 标。

5.3 研究理念的融合化

所谓融合是指将不同的理论作更高层次的统整和综合。开展多学科整合研究是现代科学研 究的一个共同趋势。我们主张,从多学科整合的角度来探索体育教育这一复杂现象,努力从 多学科的视野如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综合建构自己的理论。可以推 断 ,我国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应建立在认知观与人本观统一、分析观与整体观结合基础 上,研究理念将是认知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兼容并包与有机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 究互相结合,强调经验分析与心理实验相结合,科学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结合,历史研究与现 实研究相结合,个体性研究与整体性研究相结合,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相结合等。值得 指出的是,对在国外社会科学领域日益流行的行为研究,我们应当给予充分重视并广泛采用 ,其精髓就是体育教育工作者与心理学研究者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解决现实问题 中应用和探索体育心理学理论。体育心理学的这些研究理念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 共同左右着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5.4 研究成果的实用化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早在50多年前不指出:“从历史发展过程看来,理论都是以应 用为基础,理论是由应用发展而来(因为应用上有许多问题要更进一层的解决)。故研究理论 科 学者把这根植在应用上……因此我们应该把所研究的知识应用的社会上去,一方面帮助社会 的进步,同时也帮助自己科学的发展。”体育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揭示体育心理学实践 过程中的基本心理规律,更好地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和深化教育教育改革服务。体育 心理学研究应该也必须以体育教育对心理学的基本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体育教育实践中的 心理问题为目的。我国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不是为探讨一般的心理学理论而在体育教育过 程中搜集事实材料,而是根据我国体育教育实践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和工作范围 ,从而满足体育教育实践与改革的基本需要。

5.5 研究方法的合理化

就研究成果而言,研究方法是决定和表现其成果价值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实验与心理测量 作为实证研究,是体育心理学理论综合的基础。目前的体育心理学研究集中于定性研究,对 实证的研究重视不够,今后的研究可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从定量研究中 发现总体的特征与规律,从定性的研究中探讨个体特征、发现个体差异。例如在大规模调查 后,对代表性较强及较为特殊的样本通过访谈等方式进行个案研究。此外,根据研究目的选 择合适的测量工作,组织科学的施测程序,对国外引入的量表认真修订,对自行制定量表进 行严格的信度、效度等检验,加强研究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5.6 研究队伍的多元化

体育心理学研究一方面必须有机地运用有关学科的基本方法,以保证其科学性;另一方面 ,需要结合体育教育实践的实际需要与现实可能,使之具有操作性。这就对研究人员的素养 和研究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体育心理学的研究逐步完善与深入,复杂性日益增加, 体育心理学的许多课题研究仅凭个人的努力是难以胜任的,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协作完成 。越来越多的相关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心理学工作者、体育教育工作者、体育教育行政管理人 员等共同合作进行体育心理学研究,必将成为未来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取向。

体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始终是其学科发展与兴衰的关键。我们不可能永远指望教育学、体 育学、心理学及其分支的研究成果完全为体育心理学所利用,而应当理性分析我国体育心理 学研究的困境与问题,积极引导体育心理学研究全方位的根本变革,把握体育心理学研究科 学 化的发展取向,只有这样,我国体育心理学才能获得健康发展,真正走向规范,和成熟。

*本文为江苏省体育科技发展基金项目《近10年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的数量学回顾》的子课题 。

标签:;  ;  ;  ;  

近十年来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