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祖辉1 高旭旺2
【摘 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在我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尿激酶加我院传统中药活血灵汤内服,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尿激酶。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5%。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尿激酶加我院传统中药活血灵汤内服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对患者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西医疗法; 活血灵;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变为基础的疾患,并导致关节疼痛、畸形、屈伸障碍等症状,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矫正关节畸形,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但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检的机率仍偏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过程中纯西药治疗常常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常并发机体机能异常,身体异常出血等并发症。我科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尿激酶加我院传统中药活血灵汤内服,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
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在我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2.病例选择标准
2.1诊断标准
2012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订的诊断标准[1]:
①发病急骤,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②患肢广泛性肿胀③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④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⑤Homans征阳性。术后患者若出现上述五项症状体征中的二项或二项以上者,排除急性动脉栓塞、急性淋巴管炎、丹毒、小腿损伤性血肿等疾病,即高度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2纳入标准
严格按照病例选择标准随机选择研究病例,年龄大于50岁,小于70岁。体重50-100Kg。知情同意,志愿受试,诊断明确。
2.3排除标准
(1)未形成静脉血栓的患者。
(2)此次手术前连续使用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等抗凝剂患者。
(3)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疾病、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4)有全膝关节置换术禁忌症患者。
(5)手术后拒绝口服中药者。
3.研究方法
3.1治疗方法
所有进入研究的患者手术均有同一组医生完成,采用假体为同一个厂家,固定方式均为骨水泥固定,手术方法及术后护理方法两组一致。在患者术后确诊并发下肢深静脉后,观察组患者在确诊第一天即给予活血灵汤内服,一日一剂,200ml分两次口服,早晚各100ml。并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尿激酶20单位足背静脉推注,以后每天一次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尿激酶20单位足背静脉推注。对照组患者确诊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尿激酶20单位足背静脉推注,以后每天一次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尿激酶20单位足背静脉推注,两组疗程均为14天。
3.2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周、两周后观察
(1)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
(2)运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观察。
3.3评价标准
显效:下肢肿胀、疼痛症状消失,血管彩超提示血栓消失,血流通畅;有效:下肢胀痛症状明显好转,血管彩超提示血栓附壁,血流渐通畅;无效:下肢胀痛症状、下肢周径差无缓解或加重,血管彩超提示血流不畅或新生血栓形成。
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疗效结果见表1。观察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发展,其手术后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下肢大手术后一主要严重并发症之一,下肢深静脉血栓急性期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肺栓塞,甚至猝死[2-4]。因此,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在临床上非常重要。在中医理论中下肢深静脉血栓为血瘀气滞证,在治疗方面主要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要治疗方法。在我院传统中药方剂中活血灵汤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药如下: 红花15g 、当归10g等;一日一剂 一日两次;活血灵汤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方中以强劲的破血之品红花为主,力主活血化瘀,是为君药;当归补血养肝,活血止痛,是为臣药。全方配伍得当,以活血为主,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是该方的显著特点;该方行中有补,则行而不泄;补中有行,则补而不滞。诸药共凑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现代研究表明,活血灵汤中的中药具有扩张血管、抗炎、抗疲劳、抗休克、调节免疫功能、镇痛、补充微量元素等作用,因此活血灵汤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有很好的作用。我科在临床上主要运用低分子肝素及尿激酶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因部分病人在临床上不能耐受中药味苦,故单纯运用低分子肝素及尿激酶进行治疗。因此在我科形成了两组具有明显对照价值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方法,经过一年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经验总结、对比分析。结论如下:低分子肝素、尿激酶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尿激酶组。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7):611-614.
[2]卢敏,王林华.中医药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医正骨,2010,22(3):26-29.
[3]贾利敏.D-2 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意义[J].河北医药,2010,32(2):189-190.
[4]Geerts WH,Pineo GF,Heit JA,etal.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J].Chest,2004,126(3):38-40.
论文作者:夏祖辉1,高旭旺2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下肢论文; 尿激酶论文; 膝关节论文; 肝素论文; 术后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静脉论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