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南村镇南村小学 266700
摘 要:基于“微课”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创新课堂形式的走红,微课程迅速在全国中小学全面铺开。微课的运用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创新,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微课 技术运用
一、实现信息技术教学与微课的有效整合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进行课程教学方式的制定,在运用微课教学中,要在自己制作微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参与微课制作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及学习效率。这种背景下可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质量。通过这种共同性的微课制作,可以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教学教师需要对课程知识进行多次重复,在大批量课程指导中,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兴趣。而通过微课教学资源的融入,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激发教师的教学兴趣,提升教学效率。这种教学背景下需为学生制定课程化的教学方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质量。
例如《能干的键盘》中,通过基本打字指法微课的录制,可以使学生通过动态化打字操作的分析,掌握上排健、基准键以及下排键的操作手法,学生通过微课的观看,可以对打字技术有系统性的认知。而且,在这种背景下,也缓解了教师的压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实现教学课程内容与微课的有效整合
对于微课内容而言,其录制内容的选择是较为重要的问题。通过对微课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及掌握能力,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并使学生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学习欲望。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微课资源的选择,实现微课资源的有效录制。在微课播放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印象,实现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在对某一知识点的录制中,教师要进行后续音频以及文字的处理,使学生通过重复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基础能力,有效解决教学难点,从而为微课特色化教学模式的优化的提供支持,提高学习效率,为课堂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制作多媒体作品》中,通过简易性动作制作微课的播放,可以激发学生对PowerPoint的认识,通过观看能够掌握基本的PowerPoint作品中的动画插入、GIF动画等。教师在微课播放之后,实现了与传统课程的有效整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了提升学生综合性信息技术能力的目的,完善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实现教学自主性教学平台的构建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微课资源而言,其作为一门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特点的分析,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出微课资源教学的最终目的,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平台,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优化提供有效支持。
例如《简约招贴画设计》教学课程引导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自主性的探究平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环保内容,并认识作图工具,掌握图形、文字插入的重点。学生在这种背景下可以掌握运用图形及文字的相关工具,强化学生的汉字输入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有效支持。通过这种引导性教学内容的构建,可以强化学生对微课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合理优化。同时,在这种自主性学习平台的构建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强化学生的整体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微课资源运用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程目标的合理构建,完善原有的教学模式,从而为教育体系的优化革新提供稳定的支持。
四、实现教学要求与微课的合理整合
微课资源种类相对较多,而且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信息传达及分析中,需要相关人员及时进行信息内容的甄别及分析。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体系优化中,要将信息技术讲解作为基础,做好课前计划,通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微课内容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有效创新。在信息技术内容分析中,教师如果采用以往的教学形式,由于知识内容的枯燥性,教育若不能及时进行课程内容的转变,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所以,通过微课资源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化的内容转变为形象化的内容。而且,在影像学习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实现提升教育体系的优化革新以及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这种微课课程资源融入的背景下,可为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奠定基础,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微课课程教育创新的基本需求,促进小学教育体系的稳定革新。
总之,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需要与传统教学合理整合,通过微课资源融入,实践教育体系的稳定创新;通过微课教育资源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以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限制性因素的发生,从而为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整合提供稳定的基础。同时教师需要通过教育整合、学生主体性强调等,展现学生主体行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胡铁生 黄明燕 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2]张田曦 微课应用及实践信息技术微课制作[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3)。
论文作者:李笑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教师论文; 课程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资源论文; 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