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实践,重实效,提高境界--苏中语文教材写作体制的变化对作文教学的影响_苏教版论文

重实践,重实效,提高境界--苏中语文教材写作体制的变化对作文教学的影响_苏教版论文

强调实践,关注有效,提升境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写作编写体系的变化对作文教学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科书论文,苏教版论文,作文教学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境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从2004年的第1版到2010年第4版,其中写作板块的变化较大。这其中既有使用者的诉求,更有编者独特的眼光和大胆的探索。如何看待其中的“变”与“不变”,将对高中写作教学产生不同的影响。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写作实践是高中作文教学的核心,这是苏教版编者始终秉持的基本理念

1.修订前,“写作实践”是写作编写体系的核心,强调写作教学要多关注学生的“实践”,少关注“理论”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1版的写作板块叫“写作实践”,附在每个专题的后面。“写作实践”由“导写语”“写作知识简介”“作文题”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都是围绕“写作实践”展开的。

“导写语”是从专题的人文内涵引出“写作实践”板块要写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向青春举杯”专题的“导写语”是“十七八岁是一个特殊的生命驿站。我们已经站在青春的门槛上眺望生命的前方,让一生的梦想伴我们前行”。这样的“导写语”主要是引导学生表达“青春”的“特殊”性、“青春”的“梦想”,激发学生放声歌唱青春之歌。

“写作知识简介”是对“写作实践”中涉及的写作知识,用100字左右的文字作极其精要的介绍,以资借鉴。如“月是故乡明”专题的“写作知识简介”是“散文写作要能灵活地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其作用是对学生写作提醒,并不是要让学生掌握多少写作知识。

“作文题”是提供一组可供选择的题目,有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也有命题作文和自由写作,这是“写作实践”板块的核心。苏教版作文命题一般能够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如苏教版必修3“号角,为你长鸣”专题的作文题:

校园里民工正在施工,许多学生并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存在。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说:“我们美丽的校园就是这些民工终日流汗,拿着极低的报酬建成的,他们的孩子却大多没有条件到这样的学校读书……中国就是建立在他们的脊梁上的。”你在生活中注意过类似的问题吗?你是如何看待的?请以“在低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道作文题的设计突出了生活的情境性,通过一个具体真实的情境的展示,调动学生的原始感受,让学生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成为生活中的某一角色,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再以生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或思考,这样的设计也体现了生活是写作源泉的理念。而传统教科书提供的作文题基本没有必要的写作情境,设计过于简单,死板枯燥,缺乏想象力,很难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这或许是学生不愿意接受“训练”的原因。

正如教材编者之一王栋生先生所说,苏教版编者把写作看作一种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看作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心灵的广阔、自然的美妙、社会的百态,看作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写作实践板块中,无论是导写语,还是作文题,均努力地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苏教版的写作设计把学生引入了积极实践之中,是一种很有现实针对性的写作教学设计。

2.修订后,写作实践是写作编写体系的重点,既强调写作实践的重要性,又关注写作知识的有效性

(1)将“写作知识简介”改为“写作指导”,提高写作知识对写作实践指导的有效性。

修订后“写作指导”由第1版的“写作知识简介”拓展而来,字数由“写作知识简介”的100字左右拓展到“写作指导”的1000字左右。从编写目的看,由过去对学生的写作作一些提醒,转变为针对学生写作中突出的问题,抓住关键性的写作知识,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写作策略。

比如“月是故乡明”专题在修订后的作文指导是“夹叙夹议,枝繁叶茂”。内容包括:先由专题的内容引出“写作指导”的话题——散文“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然后具体讲解怎样才能写好夹叙夹议的文章。这里的“写作指导”针对学生写作散文时不擅长运用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进行设计,并结合专题的内容从几个方面作具体的讲解,让学生能够较快地把握叙议结合的基本方法。所以修订后的“写作指导”更突出了写作知识指导性、有效性。

(2)删去“导写语”,将“作文题”改为“写作实践”,创设情境,强调实践性。

第1版“导写语”与“作文题”距离较近,可以创设一定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修订后的“写作”板块中,删去了“导写语”,因为“导写语”与“作文题”距离较远,其创设的语境难以覆盖到“作文题”中,“导写语”就失去了应有的效用,所以还是删去的好。

在修订后的“写作”板块中,将原来的“作文题”改为“写作实践”,进一步突出了写作的实践性。“写作实践”随人文专题内容自然生发,作文题情境的设计不少是从专题中演绎出来的,也有的是编者别出心裁的设计,但其指向又与专题的人文精神相一致。如必修3专题“祖国土”的作文题:

什么是祖国?一位俄罗斯作家说:“祖国,就是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那亮着灯的窗户……”一位学生写道:“祖国是有生命的事物。祖国,是祖父老屋后那青翠的竹园;祖国,是家乡小镇那青石板铺就的小路;祖国,是雨点打在门前芭蕉叶上的声音;祖国,是屋檐下挂着的那成串的辣椒……”你心中的“祖国”是什么样的?你也会有独特的视角和自己的感悟。请以“祖国故事”为题作文。

如果让学生直接写“祖国故事”,多数学生难以下笔,但有了编者智慧的情境设计,学生就打开了思路。

比较苏教版修订前后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苏教版始终坚持“写作实践理念”,同时又力求在写作理论对写作实践的指导上作一些尝试。

二、提升学生的写作境界,是苏教版修订后写作教学的终极追求

第2版以后在每个模块中添加了一种“写作观”。苏教版教材(必修)提供了五种“写作观”,即“你的生活很重要”“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写作,也是对话”“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人文情怀与公民意识”。为何要在写作板块中加入“写作观”呢?

1.对学生的影响:引导高中生形成正确的“写作观”,提升自己的写作境界

高中生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写作学习与训练,对写作的价值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价值观,苏教版高中语文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观”,在五个模块各安排了一种“写作观”,回答关于写作的重大问题。

“你的生活很重要”回答的是关于写作源泉的问题;“独立思考、善于发现”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写作,也是对话”则是强调写作的目的是交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强调了写作是表达的艺术;“人文情怀与公民意识”回答的是写作与做人的关系、写作的社会责任等问题。

“写作观”解决了当前中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不良倾向,解决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思想上、认识上的困惑,让学生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认识为什么而写作和怎样写作的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提升学生的写作境界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做一个真正的写作者。

2.对作文教学的影响:引导教师确立高远的写作教学观,防止急功近利

编者在每个模块中增加一种写作观,对高中写作教学也是一种规范和积极引导。作文教学不是为分数而教,作文课不能仅仅传授技法,更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让学生认识到,写作不是为了获得一个分数或老师的赞扬,而是应该为社会而写,为人生而写,为高尚的精神而写,为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写;作文要写得“大气”,而不能写得“小气”;作文要写“大我”,而不要写“小我”;作文要追求“大境界”,而不要局限于“小境界”。

比如教第五模块中的写作观“人文情怀与公民意识”,就要从写作的角度,看“人文情怀与公民意识”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性。“人文情怀”主要是要求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与坚定的信念”,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让学生懂得“作文与做人”是一致的,要“保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经常地有所发现、有所感动,在这样的观察和思考中陶冶情操,实现精神的追求”。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感情,要敢爱敢恨,同时也要‘会爱会恨’”,这样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有了真善美的‘精神底色’”。“公民意识”是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公民的权利,具有社会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从身边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入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在这样的实践中,一步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由此,可以看出,苏教版写作编写体系的修订,是围绕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作了更加完善的探索。通过“写作观”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写作指导”体现“知识”与“方法”,通过“写作实践”体现“过程”与“能力”。而在这三维目标中,“写作观”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境界,“写作指导”关注了“知识”和“方法”的有效性,“写作实践”则关注了“能力”与“过程”这一写作的核心要素。

所以,我以为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写作体系的重新修订是胆识,是创新,更是一种积极的引导,功莫大焉。

标签:;  ;  ;  

重实践,重实效,提高境界--苏中语文教材写作体制的变化对作文教学的影响_苏教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