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农村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对策论文_汤德祥

探析农村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对策论文_汤德祥

百色市道路运输管理处 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道路交通发展迅速,农村地区实现了道路“村村通”,农民群众出行不再难。但与此同时,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较于城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情况更复杂,如何在“村村通”后实现“路路安”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文章重点就农村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对策展开相关探讨。

关键词:农村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让农民致富,振兴农业、发展农村,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并亲自推动建设“四好农村路”的重大民生工程,要求把农村公路建设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随着党和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得到了飞速发展,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农村道路仍存在管理上的滞后和其他相关问题,造成人、车、路的矛盾日益加剧,让农村道路呈现出“公路通了,路面好了,事故却多了”的尴尬局面,导致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往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是不少,但重点针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分析相对较少,如何解决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问题、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促进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村道路建设呈现出突飞猛进之势,农村公路在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中占据了重要比重。“四好农村路”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亲自挂帅出征、亲自督战指挥的一项重要工作。部党组始终把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作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交通为人民宗旨的生动实践,强化了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强化了工作部署推动、法制和技术保障,努力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五年来,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139.2万公里;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05万公里,通硬化路乡镇和建制村分别达到99.64%和99.47%,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6.5%,“四好农村路”建设长效机制正在形成。虽然农村道路条件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近年来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这不仅给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重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客观地分析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切实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提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迫在眉睫;必须积极地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使交通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的建设,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

二、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具体措施

(一)重点管理“三类”对象

1.针对中小学生出行问题的管理

充分科学的规划中小学以及幼儿园建设布局,对区域范围内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科学合理的整合,确保学生可以就近上学。有专家认为,教育部门需要对此进行指导,并督促学校规范校车安全制度,确保校车应当充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并掌握驾驶人员相关资料,了解人员素质。交通运输管理单位也需要针对农村公共交通情况,对校车行驶路线进行合理规划。

2.强化渣土车的管理

针对渣土车需要从源头进行强化管理,完成此类垃圾运输的企业化操作,对车辆的密闭性以及是否具有定位装置都应当进行硬性规范。还应当将渣土运输企业归入到综合管理系统当中,进行统一的线路管理。严格管理此类车辆的超载以及改装等问题。

3.车辆源头管理

针对重点车辆实施源头管理办法,尤其针对客运车辆、公共交通以及危险品运输类型车辆等都应当被纳入重点车辆管理类别,针对此类型车辆实施严格管理。通过安装统一交通系统形成实时监控管理。农村面包车(5座及以上)类型车辆需进行进一步教育,对运送学生车辆尤其要进行再教育,以此确保乘车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安全隐患排查

针对危桥路段的改造目的是为了确保出行安全,此外,需建立紧急预案,针对恶劣天气等情况进行应急管理,尤其是暴雨暴雪、塌方等情况,对容易发生险情的位置建立健全的防范机制,调配合理的人力资源,确保道路通畅。

(三)加强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运行条件

政府部门应通过多方筹资和政策倾斜,不断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努力改善运行条件:一是逐步提升乡村道路的等级层次;二是严格控制新建、改建公路交通安全技术标准,建设中要认真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保证道路的安全运行条件。与此同时,交警部门要联合道路修筑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多发、危险路段或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设计规范的道路进行修缮;完善交通标志标线,规范村民的交通行为;对一些弯路和平面交叉路口,设立 “急转弯、鸣号”“事故易发地段、谨慎驾驶”等明显标志,并根据需要,增设必要的交通安全防护设施,逐步改善道路交通环境,为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重特大交通事故打下基础。

(四)积极发展农村客运系统,解决农民出行难的问题

为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出行难的问题,政府以及相关的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发展、完善农村客运系统,以满足农村日日增长的客流量。例如可以发展一批在乡镇之间、乡镇与村之间营运的乘载10人以内的小型客车或符合农村居民乘坐和适当带物的车辆,用于满足居民短距离出行的需要,这样既能减少非客运车辆违法载人的现象,又能解决群众乘车难和乘车安全的问题。同时,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客运管理体系,规范农村客运经营行为,从根本上解决非客运车辆违法载客现状。

(五)建立和完善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体系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要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单靠公安交警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针对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预防机构不全、力量薄弱、基础较差的实际,可建立县、镇、村三级管理领导机构,效仿治安综合治理体制,建立政府领导,交警、运管为主力,各级部门及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交通安全综合管理体制,形成行政责任、部门联动、群防群管的三大体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纳入政府经常性的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作用。建立和健全考核制度,层层落实责任,逐步建立农村交通安全问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检查督促制度和考评激励制度等,进一步理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有效实现 “人车路共管、交通安全共查、安全责任共担”的全方位管控目标。

(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农村交通管理服务水平

针对农村大量 “无牌无证” 机动车辆违法行驶的现象,业务管理部门应增强服务意识,变被动为主动服务,深入农村,掌握农村道路行驶车辆、驾驶员的基本情况,了解群众所需,适时派业务员开展下乡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简化办事程序,降低行政性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公开收费标准和项目,尽可能方便农民,逐步消除农村驾驶员的顾虑,提高机动车的上牌率、检验率及驾驶员的审验率,解决农村道路中“黑车非驾、脱检脱审”的突出问题,从源头上消除事故的隐患。

综上所述,通过强化农村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情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对社会经济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切实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难题、使交通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创造和谐交通环境,还需要从加强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两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尹德智,张福庆.浅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道路建设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环境科学导刊,2019,38(S1)

[2]蒙振庆.农村道路设计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03)

[3]唐明丽.浅谈如何做好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N].广西法治日报,2019-01-29(B03)

论文作者:汤德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探析农村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对策论文_汤德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