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能成为第二个日本——析人民币币值水平如何选择符合中国利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币值论文,第二个论文,日本论文,如何选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观点
早在2001年夏,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中国的廉价货币”、《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期盼人民币升值——日渐强烈的中国威胁论”就开始散布此种论调。以此为铺垫,一场发端于2002年10月、以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的《中国因素》报告为引子、以“中国是否输出了通货紧缩”为主题的大辩论,在《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远东经济评论》、《亚洲华尔街日报》等媒体配合下,迅速演变成为一个“西方列国密谋迫使人民币升值”的政治话题。
二、货币低估会输出通货紧缩吗?
本币高估对外国的总需求和物价水平的影响要具体考虑两国间的贸易结构、投资状况等因素才有结论。但一般来说,关键是看货币是“贸易货币”还是“资本货币”,同时,这也和两国经济状况有关。因为本国低价商品经由贸易传导降低外国物价水平是那么的直接有效,而其他导致外国物价水平上升的因素,多暗含实际购买力增加后就会自动增加支出,从而导致物价上涨。要是在一个通货紧缩的经济环境中消费乏力,即使实际购买力增加也不会用于购买,这样,廉价产品的不断输出最终可能会加剧但决不是造成外国的通货紧缩,尤其是当本国也处于通货紧缩之中、也希望通过贸易拉动需求走出通货紧缩的时候。
三、中国输出通货紧缩了吗?
事实上,中国还是经济小国,不具有影响国际价格的能力。2002年,中国出口3258亿美元,只占全球出口总额6万多亿美元的5%;美国从中国进口1251.68亿美元,只占其进口总额14082.11亿美元的8.9%,占其GDP 104421亿美元的1.19%;日本从中国进口的7.725万亿日元只占其进口总额42.1775万亿日元的18.3%,占其GDP的2%左右。中国的出口不可能影响美日的物价水平。而且,中国的贸易结构特殊,赚取手工费的加工贸易占出口的一半以上。扣除加工贸易外,2002年中国真正的商品出口占全球2%,更不可能影响国际价格。
四、中国宏观经济状况良好背后的隐患
必须注意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2000年来持续下跌;消费物价指数连续14个月下降或持平、去年又下降0.8个百分点;外贸今年元月竟出现逆差,居民储蓄不断攀高至9.81万亿人民币;就业压力日趋严重,收入差距拉大,脆弱的金融体系令人担忧……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还有许多隐患。中国的宏观经济没有形成持续消费热点,内需不足、带动的增长只占全年增长的26%(摩根士丹利报告),存在通货紧缩压力和资源闲置,需要也应该实行扩张的经济政策拉动中国经济走出通货紧缩阴影。
五、中国与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民币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世界的希望,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稳定的中国、需要币值稳定的人民币。中国尚不具备引起日本甚至世界通货紧缩的能力,日本乃至全球的通货紧缩根本上是内生于自身体系的,是技术发展导致供给增加、局势动荡导致需求萎缩、1995-2000年股市高涨吸引大量资金导致实体经济受抑制以及各国反通货紧缩不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世界经济重归繁荣还要中国这样的表现不俗者的努力,未来中国巨大的国内需求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人民币升值不但不会让日本及世界走出通货紧缩,还会进一步熄灭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只会让世界陷进更深的通货紧缩之中。“停止对中国的攻击”,“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的始作俑者史蒂芬·罗奇也开始大声疾呼。中国应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而不是世界通货紧缩的替罪羊!
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的观察、掌握世界发展动向,应该注意到在“贸易战”之后更有一种叫“货币战”的东西。这种战争的到来是必然的,也必将成为未来国际角逐的重要形态。迫使日元升值的“广场协定”让日本彻底的“金融战败”,迷惘的荒废十几年大好光景,经济至今也无生机。这生动的例子诠释着货币战略问题是何等的重要,这也说明,中国的发展要有一个科学的货币战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