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身体分化理论批评论纲_明朝论文

中国古代身体分化理论批评论纲_明朝论文

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论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古代论文,批评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16583/j.issn.1009-4458.2016.02.027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6)02-0122-04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正成为当前的学术热点之一,但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来看,大部分学者主要致力于具体的某一朝代文体学、某一文体总集或某种文体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对文体学理论上的总结仍显重视不足。而作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理论核心,辨体理论批评之系统研究尤为冷落。“辨体”范畴及其理论批评在中国古代文体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基本起点,对于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如吴承学先生在《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纲》一文中强调:“以‘辨体’为‘先’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传统与首要原则”,“古人首先在认识观念上视‘辨体’为‘先’在的要务,又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通过对‘划界’与‘越界’的分寸的精微感悟与把握,从而使‘辨体’成为古代文体学中贯通其他相关问题的核心问题。”[1]16

      一、近三十年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研究述评

      近三十年来,有关“辨体”研究的学术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聚焦于尊体、破体、辨体这一宏观的基础理论研究,如吴承学《辨体与破体》、《破体之通例》和王水照《尊体与破体》等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奠基之作,在学界影响很大。吴承学、沙红兵《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论纲》从学科建立的宏观视野出发,来阐述辨体的重要地位,可谓意义深远。其后有朱正华《“辨体”辨》、张利群《中国古代辨体批评论》、吴光正《古代文学辨体研究》、罗宗强《寻源、辨体与文体研究的目的》等。

      其次,着眼于某一种文体、某一时代、某一作家等的辨体研究。最多的是词学辨体与诗学辨体。如词学辨体方面,有曹明升《清代词学中的破体、辨体与推尊词体》,伏涤修《清代词学由辨体向尊体的批评转向》,钱建状、刘尊明《尊词与辨体——宋词独特风貌形成中的一对矛盾因子》,闵丰《诗学模范与词格重建——清初当代词选中的辨体与尊体》,汪超《尊体与辨体》(从辨体角度观照词曲),赵维江《效体、辨体、破体—论元好问的词体革新》,方建煌《从刘勰的通变观看宋词辨体论与破体论之得失》,张宏生《辨体与合体—李渔的词曲渗透之论及其时代》,陈水云《康熙年间词学的辨体与尊体》,刘桂华《清代词学中的辨体与尊体论》,汪超《词学尊体研究综述》等。

      诗学辨体方面,包括李万堡《诗歌辨体论》,邓新跃《论宋代的诗学辨体理论》,邓新跃《明代前中期诗学辨体理论研究》,邓新跃等《文体学视角与古代诗学辨体理论研究》,邓新跃《〈文心雕龙〉与魏晋南北朝诗学辨体理论的发展》,陈文新《辨体视野下的古代诗文》,李中华、李会《唐代七古、七言歌行辨体》,徐楠《试论祝允明的诗歌辨体意识与创作观》,张见《辨体方法与王士祯的诗歌批评》,葛晓音《江淹“杂拟诗”的辨体观念和诗史意义》,柯继红《“五言诗成立于建安说”质疑—兼就五言诗辨体与木斋先生商榷》,王帅《傅燮同古体诗辨体研究》,赖力行《论王夫之的辨体批评》,许总《宗经与辨体—论四杰文学思想二重性与唐代前期诗史演进趋向》,谢海林《从清人所编宋诗选本看清代宋诗学辨体》等。

      此外,就是某一时代某一批评家的辨体批评,如王济民《宋代以后的辨体批评》、何诗海《明代辨体批评的成就》、汪泓《许学夷诗体正变论之再评价》、汪泓《“辨体”不“辨意”——许学夷论“体制为先”》、汪泓《明代诗学“体制为先”观念之内涵及其流变》等。其他还有一些散见的诸如赋学辨体以及笔记小说、文言小说、文话等文类辨体。如刘正平《笔记辨体与笔记小说研究》,陈文新《加强中国文言小说的辨体研究》,刘敏《教文辨体》,曹丹、张恩普《箴体溯源及其辨体》,蔡德龙《文话的辨体与溯源》,许结《元明辨体思潮与赋学批评》,董丽娟《刘师培论文章辨体》等。

      最后,文体总集和文体文论经典的辨体研究。傅刚《文体辨析与总集的编纂》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开山之作,其他如贾奋然《论〈文体明辨序说〉的辨体观》,简锦松《胡应麟〈诗薮〉的辨体论》,周效柱《〈诗薮〉中的辨体论》,邓新跃《高棅〈唐诗品汇〉与明代格调派诗学辨体理论》,张利群《刘勰“辨体”的文体论意蕴及批评学意义》,何诗海《〈古赋辨体〉与明代辨体批评》,李新宇《论〈古赋辨体〉出现的原因》,汪泓《许学夷〈诗源辨体〉评议》,汪泓《明代诗学状况与〈诗源辨体〉的写作缘起》,吴承学、何诗海《贺复征与〈文章辨体汇选〉》,吴承学《明代文章总集与文体学——以文章辨体等三部总集为中心》等。

      可以看出,这些年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研究的基本态势是,明代的辨体研究最为繁盛,可谓硕果累累,这与明代这个“文体论的总集大成”的时代是相符的[2]1。清代也很多,尤其是清代词学辨体也堪称成果斐然。六朝中《文心雕龙》这一文体巨著有数篇辨体研究,其他朝代如唐宋金元等则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显示出当下辨体批评研究不够均衡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之体系建构

      作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核心理论范畴,辨体及其辨体批评之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但这些成果大多以散见的单篇论文为主,目前学界对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进行系统的史学阐述和体系建构尚不多见。所以系统地构建起中国古代辨体批评的理论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适时地填补这一学术领域的。

      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典籍中包括诸如类书、总集、别集、目录学著作、史籍文苑传、诗话词话曲话、序跋甚或经史子集中,都蕴藏着丰富的辨体批评文献资源,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具有广阔的学术空间和研究前景。在具体研究中,我们可以点面结合,纵横比较,首先通过对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的发生渊源、发展历程和内蕴特征等进行考索分析,接下来按照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脉络线索,自魏晋南北朝以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精心选取十余个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具有代表性的辨体理论批评专题进行研究,最后借鉴现当代文艺理论对中国古代辨体批评进行合理的现代阐释,从中勾勒出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发展的大致轮廓,进而某种程度上建构起中国古代辨体批评的理论体系。

      在系统构建辨体理论批评体系的过程中,从辨体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经典之作诸如《典论论文》、《文心雕龙》、《诗品》、《文选》、《诗式》、《沧浪诗话》、《古赋辨体》、《诗源辩体》等进行重新审视和解读,进一步挖掘这些传统经典文论的深厚内蕴,期望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重写注入新鲜血液。通过选取魏晋至明清以来能够体现时代辨体批评特征的典型个案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从而厘清和把握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发展的历史脉络。写作过程中,力求避免为了取得宏大的史学叙事效果,而写成概论式的辨体发展史的情况出现。要以清晰明确的问题意识为导向,紧紧围绕辨体破体这一核心意涵来选择论题,使得所有论题章节,做到分则独立成篇,合则为一整体。同时运用现代文艺理论对中国古代辨体批评进行合理的现代阐释,把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一学术命题付诸实践。

      纵观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的发生发展和存在形态,大体有三条主线和三个阶段。三条主要线索包括:一是中国古代经典文论著作包括《文心雕龙》、《诗品》、《诗式》、《沧浪诗话》、《诗源辨体》等的辨体理论批评。二是历代总集选本包括诸如《文选》、唐人选唐诗、宋代四大总集及其明清辨体总集中的辨体批评。三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诸如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及文学争鸣下的辨体特征。三个兴盛阶段包括:一是汉魏六朝,这是辨体理论批评的成熟时期,《文心雕龙》和《诗品》为代表。二是宋代的辨体批评,它在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三是明代辨体总集的繁荣。明人从总集编纂的角度,把中国古代辨体批评再一次推向高潮。此外,在辨体理论研究之外,选取一系列不为学界注意的陌生文体形态个案论题,具体研究中,则运用上述辨体理论及批评方法,尤其是刘勰的“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之文体研究方法进行阐释,可以说是前面辨体理论的具体运用和检验。

      中国古代辨体批评的系统研究和理论体系建构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的学术领域,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很多,包括如何从文化学术等多侧面多角度挖掘辨体发生的深层原因;如何抽绎出诸如《文心雕龙》《诗品》《诗式》《沧浪诗话》等经典文论著作中的辨体批评内蕴,并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寻找出共同特质和一般规律;如何总结出中国古代文体总集编纂中所蕴涵的辨体理念,并探究其与当时文学创作、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之间的影响关系;如何对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进行合理科学的现代阐释,以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等。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是颇受当今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如何避免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的机械拼接,以及如何做到“系统结构从材料中自然而然生长出来”[3],使得在材料搜罗与理论阐释之间的转化更符合学术规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辨体批评理论进行现代阐释和现代转换的关键。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进行论述,包括辨体的主客体构成、辨体批评的标准和目的、辨体批评的文学方法论意义、辨体在中国古代文体范畴及古代文论范畴中的地位、辨体批评的批评史和文学史意义、辨体批评与文学转型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等。

      三、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意义

      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学术研究至关重要,可以说是成败之关键。对于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研究来说:首先,全面地收集和整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中相关辨体理论批评资料,借鉴现当代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科学认真地梳理和总结辨体批评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存在形态。这是文体文献学研究方法。其次,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在辨体理论批评的专题研究中,无论是淬炼经典文论中的辨体意蕴,还是寻绎文体总集中的辨体批评,都要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纵横比较,从中寻找出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演变的共同规律来。第三,在宏观的辨体理论批评发展史学视域下,要进行具体而微的实证研究,从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的实际出发,再现和还原辨体理论批评的本初生态。以此为基础,借鉴现代文艺理论对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进行合理的现代阐释。这样,在构建辨体理论批评体系时,便会言之有据而不致隔靴搔痒。这是实证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近年来,中国古代文体学正成为当今古代文论、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增长点之一,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的建立时机也日渐成熟。而我们知道,一门学科的建立,首先要有自己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这样才能反过来指导具体的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辨体理论批评作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核心理论,对建立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显得极为重要。我们在立足于中国古代文体学典籍文献的基础上,从辨体理论批评在中国古代存在的原初生态和话语情境入手,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中国古代辨体批评的发生发展及理论形态,同时借鉴近现代中西方文艺理论对其进行合理的现代阐释。这样既能系统地构建出中国古代辨体批评的理论体系,又不流于机械地生搬硬套现代文艺理论而显得空洞无物。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和中国古代文学史都密不可分,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可以换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和解读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些经典文论著作和文学现象,进而可以深化拓展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这对重写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研究中要立足于中国古代文体学文献典籍,全面梳理分析中国古代辨体理论批评的发生发展和存在形态,在纵向的历史脉络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辨体理论批评专题进行集中研究,从而系统构建其理论体系。首先寻绎中国古代辨体发生的文化哲学渊源,接下来按照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过程和演进线索,自魏晋六朝至唐宋元明清,选取具有丰富辨体批评内蕴的经典批评家的经典文论著作进行分析研究,包括诸如曹丕、刘勰、钟嵘、皎然、殷璠、司空图、严羽、祝尧、许学夷、曹雪芹等,一方面从中看出中国古代辨体的理论内涵、体系概貌和发展演进规律,另一方面也是对上述经典文论著作的创新研究,这无论对中国古代文体学还是文学批评史都具有重要的学科树立和重建意义。

标签:;  ;  ;  ;  ;  

中国古代身体分化理论批评论纲_明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