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切除手术的麻醉处理分析论文_胡万辉

阑尾切除手术的麻醉处理分析论文_胡万辉

(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医院麻醉科 黑龙江大庆 166300)

【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炎切除手术的麻醉方式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阑尾炎切除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肌松效果满意度96.6%;术中牵拉反应优良率76.67%。腰硬联合麻醉术中肌松效果满意度100%,术中牵拉反应优良率100%。结论: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较为明显,但麻醉阻滞的时间较长,易出现肌张力反射性增加的等现象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可对硬膜外麻醉的时间可有效的延长,作用迅速利于手术操作,麻醉效果满意,可有效的对麻醉范围进行控制,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关键词】阑尾炎;手术;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039-02

正阑尾切除术是基层外科最多的一种手术,是治疗阑尾炎的主要方法。在一般情况下手术操作比较容易,阑尾切除术是治疗阑尾炎的主要方法。在一般情况下手术操作比较容易,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阑尾炎患者手术中行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下阑尾切除术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阑尾炎患者40例均为符合收治条件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6±3.5)岁。体重44~76kg,平均(53±12.5)kg。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2例。

1.2麻醉方法

采取硬膜外麻醉30例,腰硬联合麻醉10例。

硬膜外麻醉,术前30min给予口服安定5mg,入室后常规吸氧。取T12~L1椎间隙穿刺置管成功后平卧注入0.75%布比卡因5ml试验剂量,观察5min,没有下肢痛觉和运动的消失(排除误入蛛网膜下腔)[1]。每隔5min注药3~5mL,直至12~18mL,此为初始剂量。药物首次总量以达到满意阻滞效果为止,用药量限制在最大用量范围内,争取以最少局麻药达到满意麻醉效果。根据每种药物作用时效,到时间按时追加首次总量1/2~1/3局麻药,直至手术结束。随着手术时间延长,用药总量增大,病人对局麻药耐受性将降低,临床工作中应慎重给药。

腰硬联合麻醉,术前30min给予口服安定5mg,入室后常规吸氧。取L2-3椎间隙穿刺见脑脊液回流后在鞘内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12mg,向麻醉平面低于T5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75%的布比卡因3~5ml维持麻醉平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判定标准

肌拉效果:满意为术中肌张力无干扰,较满意为肌张力有干扰但能接受,不满意为影响手术进行。牵拉反应:优为患者安静,无恶心呕吐,鼓肠,无牵拉痛;良为胃部不适有恶心,无呕吐,能耐受手术;差为患者有焦躁,有牵拉痛,恶心呕吐,严重影响手术操作[2]。

2.结果

手术时间15~30分钟,平均20分钟。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肌松效果满意22例,较满意7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6.6%;术中牵拉反应优8例,良15例,差7例,优良率76.67%。腰硬联合麻醉术中肌松效果满意7例,较满意3例,满意度100%,术中牵拉反应优6例,良4例,优良率100%。

3.讨论

阑尾切除术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约7%的人在其一生中接受这一手术治疗。阑尾切除术作为一种例行开展的手术,至今已有至少一百年的历史,因此应该是一种术前准备充分完善的手术。

现代硬膜外麻醉主要是连续硬膜外麻醉,单次法已经使用很少,因为此法可控制性太差,易发生意外,应用时也只是作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的补充,如为了上下平面兼顾,在硬外导管插入之前,经硬膜外穿刺针注入0.5%布比卡因3~5ml,使阻滞平面向上或向下扩散1~2个节段,以获得更好麻醉效果。连续法是在硬膜外腔置入塑料导管[3]。影响硬膜外阻滞平面调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穿刺部位,如果选择不当,将导致阻滞范围不能满足手术要求,其他因素也直接影响到麻醉平面的调节,如药物注射速度和药物用量、导管方向、长度(硬膜外腔)、病人的体位及全身情况等。导管的位置和方向。头侧置管时,药物向头侧扩散;尾侧置管时,药液向尾侧扩散,如果导管偏向一侧,可出现单侧麻醉。如导管误入椎间孔,只能阻滞单个脊神经,因此导管的位置和方向与麻醉成败和阻滞范围有密切关系。药物容量和注射速度。容量愈大,注速愈快,阻滞范围愈广,反之则阻滞范围窄[4]。值得注意的是药物注射速度太快,由于压力作用,吸收入血量增加,而作用于神经组织的药物相应减少。临床观察快速注药以扩大阻滞范围作用有限,而由于注射速度过快引发的阻滞不全发生率却因此增加,麻醉作用也随之缩短。一般认为硬膜外腔局麻药液的扩散很少受体位因素的影响,但体位可影响到硬膜外腔的压力,而压力可间接影响到局麻药的扩散。如头低位时可使腰段硬膜外腔压力降低,药物易扩散;头高位时腰段硬膜外腔压力增高,药液不易扩散,用药量相对增大。

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已广泛应用临床,并取得满意效果。脊麻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可选用两点穿刺,也可采用一点穿刺法即向蛛网膜下腔注药,同时也经此穿刺针置入硬膜外导管。复合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基本上可达95%以上,据有关资料统计应用SST时脊麻的失败率达16%,应用DST时其失败率仅3%~4%。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时,蛛网膜下隙阻滞和硬脊膜外间隙阻滞常用的局部麻醉药与单独应用这两种麻醉方法时相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腰硬联合麻醉时的硬脊膜外间隙阻滞用药量要适当减少,腰硬联合麻醉时硬脊膜外间隙注药时扩散较广,可能与蛛网膜下隙注药后硬脊膜外间隙容积变小而使局部麻醉药的扩散范围较广有关。另外,也有可能是局部麻醉药由硬脊膜外间隙直接扩散进入蛛网膜下隙所致。

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较为明显,一直是阑尾切除术手术的首选麻醉方式,但麻醉阻滞的时间较长,易出现肌张力反射性增加的等现象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可对硬膜外麻醉的时间可有效的延长,作用迅速利于手术操作,麻醉效果满意,可有效的对麻醉范围进行控制,对化脓性阑尾炎及阑尾变异的手术时,优势更明显,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窦明祥.174例阑尾切除手术的麻醉处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541-542.

[2]许传通.50例阑尾切除手术的麻醉处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221-222.

[3]黄泽汉,韦忠良,韦克.阑尾切除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与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7):2167-2168.

[4]孙姝香,张淼.54例阑尾切除术麻醉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200-200.

论文作者:胡万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  ;  ;  ;  ;  ;  ;  ;  

阑尾切除手术的麻醉处理分析论文_胡万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