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演变与发展_政治经济学论文

论新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演变与发展_政治经济学论文

试论新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演变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经济学论文,新时期论文,中国论文,试论论文,理论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16(2004)03—0072—04

如何形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编出一部优秀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直是中国经济理论界人士的一个夙愿,几代人为此奋斗了几十年,直至最近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一、历史的回顾: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启蒙

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处于草创阶段。无论是革命根据地还是国民党统治区的高等学校基本上都不开设政治经济学课程,只有个别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开设一些经济学讲座,因此也无法形成中国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但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我国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们一刻也没放松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尤其注重对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生产关系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各阶级经济地位和经济状况的调查和研究等,并在这些调查和研究中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经济学家,为建国后政治经济学的长足发展,做了组织上和人才资源上的准备。

新中国建立后,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开设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各个高校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当时,我国没有全国统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前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在1954年正式出版的,在我国翻译出版的时间是1955年6月,该书在我国的出版对广大的经济理论工作者的学习和研究,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该书容量较大,共设3篇42章,49.3万字,高校经济类专业使用尚可,做文理等科的公共课教材则不适宜,而且,据当时在高校任教的经济学教师回忆说,当时的经济学课程五花八门,大部分高校是设立经济政策讲座或政治经济学专题,有的高校条件好一些,有高水平的经济学专家,就能开设系统的政治经济学课程,甚至能系统地讲授《资本论》。而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则聘请了前苏联的专家开设政治经济学讲座,北京高校的政治经济学教师大部分都去听讲座,一边听一边记,回校再讲给学生听,中国的政治经济学在草创阶段是包含艰辛的。从建国初期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末,各高校的政治经济学基本上都是采用校内讲义的形式(有的讲义已成书,只是未正式出版),正式出版且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比较少。到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于光远、苏星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徐禾等编的《政治经济学概论》已经相继问世,前者容量较小,一般做公共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材,后者容量大,一般做经济类专业的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材。十年动乱期间,各高校停课,但政治经济学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却十分严重。所以,新时期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正本清源的任务就特别重要。

二、新时期的演变与发展:中国政治经济学逐步走向成熟

所谓新时期是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改革开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演变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是1978年至1983年。这是政治经济学在理论体系上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阶段。这一阶段,彻底批判和否定了“四人帮”强加给政治经济学的极“左”的一套,在理论上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这个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普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当时,各高校自编或校际协编的教科书出版的甚少,公共课的教材一般选于光远、苏星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而经济类或政治类的专业则一般选徐禾等编的《政治经济学概论》,该书的编写者大多是北京高校的著名经济学专家。在新时期的开端,应该说,这两本教科书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奠基作用。这一阶段,政治经济学自由资本主义部分主要是依据马克思《资本论》的体系来讲授,而垄断资本主义部分则主要依据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来讲授,社会主义部分主要是借鉴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体系加上中国的实际进行讲授,理论创新的成分不多。

第二阶段:时间是1984年至1991年。这是政治经济学在理论体系上逐步完善、深入研究、酝酿重大突破、大踏步前进的阶段。也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储备力量、壮大队伍迅速发展的阶段。无论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决策部门还是经济实际工作者,都对经济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的努力,当然对作为理论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也不例外。这一阶段,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变动较大的是关于垄断资本主义部分理论体系的调整。于光远、苏星主编的教科书1977年出版时中册是三章:即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和资本主义总危机。这就是一般教科书帝国主义部分的主要框架,原因很简单,因为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而且其中并不包括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内容,后者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的阐述的问题。于光远、苏星等同志在最初研究编写计划时,就设计了一个下册,专门写当代帝国主义经济,虽然1977年出版上、中册时,下册尚未写出来,下册是1984年10月才出版的,但在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于光远、苏星等同志是较早注意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学者。不足的是于光远、苏星主编的教科书在理论体系上缺乏一贯性,下册的内容虽然很重要,但有硬贴上去的感觉。对帝国主义部分理论做创新性研究贡献最突出的学者应首推复旦大学的伍柏麟教授,在蒋学模先生主编的理工科公共课教材《政治经济学教材》中帝国主义部分是由伍柏麟执笔的。该书1980年出第1版,到1983年出第3版时,就对帝国主义部分的理论体系作了根本性的调整,改变了过去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帝国主义经济特征分两叙述的老的阐述方法,而是根据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体系,对近百年来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及其表现形式,作了一统到底的分析,使这一部分的内容面目一新,得到了经济理论界的认同。该书到1988年5月出第5版时,对现代资本主义部分又进行了重新研究和改写,这一次改写确定的理论体系意义重大,直到2001年5月出第11版时,再未作根本性的改动,但每次再版都作某些修改,使理论体系日趋完善。伍柏麟教授为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科学分析和阐述,根据学术界研究的新成果,提出了不少有创新意义的新概念和新术语,使教科书中对现代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的阐释既规范又凝炼。除此以外,在笔者接触和涉猎的众多教科书中,关于帝国主义部分的教材要数傅骊元、王茂根合著的《政治经济学》(帝国主义部分)容量最大,该书共设上下两篇,14章,29万字,该书既包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也包括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和现代资本主义的若干新情况和新问题,是经济类专业的教材和重要参考书,作者有很深的理论功底,其中博骊元教授曾著有《〈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研究》一书,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另有南开大学魏埙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部分)容量也较大,共设8章,17万字,理论体系上有不少新的探索,特别增设了“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一章,并突出了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析和阐述,是编者多年来对垄断资本主义研究的学术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较大的一部教科书。

这一阶段,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体系变化较大,各种类型的院校包括综合性大学、理工农医等专业院校、财经类院校、师范类院校、成人高校、广播电视大学以及高教自学考试等都根据自己专业的实际需要,组织力量编写了各自的政治经济学教材。这一阶段是政治经济学教材百花齐放的时期。应该说,在这一阶段确实涌现了不少优秀教材。例如:北方十四所高校编写组组编,魏埙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北方十三所高校编写组组编,谷书堂、宋则行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宋涛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程》(全一册);张维达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资本主义部分)和高群、王书相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以及较早出版的南方十六所大学协作编写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等,在全国同类教材中是影响较大的。但应当指出,这一阶段有一些教材也确实存在着理论体系欠严谨、章节设计缺乏推敲、文字叙述不够精练、编校水平较差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基本上都逐步得到了解决。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理论界发生子两件划时代的大事:其一是1984年10月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著名论断,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次将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联系起来,第一次将商品经济看作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其理论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其二是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从经济层面上最起码可以明确三点:首先,既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就必须长期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次,既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应着力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最后,既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就要十分重视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过渡。各个类型的高校组编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体系都及时根据上述两项理论成果逆行了调整,使这一理论体系向成熟化迈进了一大步。

第三阶段:时间是1992年至1995年。这是政治经济学在理论体系上受冲击最大、酝酿变革最紧迫的阶段。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在全国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将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对计划经济有了一定的冲击,但人们对市场经济仍讳莫如深。十四大以后,到1995年,用了大约三年的时间,在前一阶段十几年时间里形成的全国各主要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版本都进行了彻底的实质性的改编,初步形成了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中心内容展开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进行分析的新体系。1993年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的推荐教材《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吴树青、卫兴华、洪文达主编)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吴树青、谷书堂、吴宣恭主编)是这个阶段影响较大的教科书,参与两书编写的有全国9所著名综合性大学的28名教授,5位主编都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这两本书在理论体系上都有创新,其中资本主义部分主要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运动规律。由于资本主义在当代已经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以教科书就压缩了原资本主义部分基本理论的内容,而增大了垄断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分析。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析,也与传统的框架有很大的不同。该教科书将列宁对帝国主义的论述,概括在最初的一章中,此后用六章的篇幅论述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先后涉及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资关系及其调节,资本国际化,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发达与不发达等重要问题,最后以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作为结束。在分析过程中,既注意坚持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同时又着重分析列宁逝世以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并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现象、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该书设导论和两篇,共17章,37万字。

其中社会主义部分主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即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主要背景来分析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社会主义部分在体系结构上不再按照生产、流通、再生产这样的传统分篇方法,而是将全书分为四篇: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社会主义微观经济运行;④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这个新体系坚持从制度到体制、从微观到宏观的分析方法,逻辑上比较严谨,体系结构上有新意。社会主义既然引入了市场经济,那就必然会将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这也是该教科书的一个特点。该书设四篇,共15章,34万字。在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理论体系进行调整、改编的同时,一个更彻底的设想正在我国经济理论界悄然兴起,这就是对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的重新构建。

第四阶段:时间是1996年至今。这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重新构建,现代政治经济学应运而生的阶段。其实,在经济理论界尤其是高校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专业人员中,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是以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为蓝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兴起,一个重新构建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思潮迅速涌动,并随之产生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理论成果。

三、未来发展前景:“现代政治经济学”评说

要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现代政治经济学”进行评说,首先必须研究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在改革创新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前提下还存在哪些缺陷或不足。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与研究和学习全国诸多著名专家论述的体会,可以大致概括如下:第一,在理论体系方面,传统政治经济学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部分,两个部分显得有些前紧后松,基本原理基本上都在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只罗列了几条规律(有的现在已被否定了)比较单薄,具体政策层面的东西较多,而理论经济学不应涉及具体的政策,应为政策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传统政治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没有形成那种一统到底的概念、范畴和基本原理,这是一个学科理论上不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重新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主旨所在。第二,在研究对象方面,传统政治经济学较注重经济制度分析突出阶段性特点,对经济运行、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有涉及,但没作为研究重点,或者资本主义部分涉及了,社会主义部分忽视了,这与一定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实际上,经济运行、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都属于经济运动规律的范畴,是题中应有之义。第三,在学科重构方面,20世纪90年代初期又出现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取代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的倾向,缺乏本质揭示和理论深度。第四,在方法论方面,没有继承马克思经济学高度重视数学方法的优良传统,缺乏定量分析;有简单照搬西方经济学的范畴和理论的倾向,缺乏科学的创新精神。

针对传统政治经济学存在的这些缺陷或不足,全国各类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潜心研究,认真收集素材及各种资料,分工协作,紧密结合教学实践,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批成果(见下表1)。

表1 现代政治经济学代表性教材一览表

项目 编写出版 字数

书名

主编

(或工作) 出版 出版社 章数

单位 时间 (单位:万字)

*政治经济学上海财经 上海财经

教程新编裘逸娟 大学 1995.8大学2136.8

中国人民 上册17

51

经济学 魏杰

大学

1995.9高等教育

下册19

51

现代经济学 南开大学

论纲魏埙等1997.9山东人民14 35

新编政治 王全火等 1997.12

对外经济1437.6

经济学教程

(编著) 贸易大学

#现代经济学

洪银兴

南京大学 1998.4江苏人民18 36

政治经济学王守梅

山东师范

北京师范

通论

翟留栓 大学 2000.10 大学

1946.6

山东大学

政治经济学

于良春 等2001.3 经济科学18 54

#中国社会主 陈福生

中国劳动

义经济学

(著)2001.5 社会保障1233.8

钱伯海

经济学新论

(著)厦门大学2002.5 中国经济1670.2

政治经济学 苏东斌深圳大学

的现代形态 袁易明

等2002.8 中央编译 8 55

现代政治 上海财经

经济学简本 程恩富 大学2002.8 经济科学18 45

陆立军

新政治王祖强

经济学(著) 2002.11浙江人民1635.6

(带*者为资本主义部分,带#者为社会主义部分)

上表中所列的“现代政治经济学”教材,是我见到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代表性教材,其中有三种是只写资本主义或只写社会主义的,当然体系上也有根本性的变革,其余九种完全是新体系。

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我认为上述“现代政治经济学”新教材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指导思想。正如南开大学魏埙教授所说:“我们认为,要创立现代经济学,就要在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它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为基础或指导,紧密结合当今世界和我国经济的现实,充分吸收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合理成分,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建立起一套新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不是别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或者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注:魏埙主编:《现代经济学论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4页。)这个概括既准确又全面,既指出了创立“现代政治经济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指出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从上述新教材的实际情况看,基本上体现了这一点。2.理论体系。现代政治经济学建立起了崭新的理论体系,摈弃了过去两部分的写法,采取了逻辑上的一贯到底的方法,全书建立了统一的概念、范畴和基本原理,为了便于揭示不同经济制度的阶级属性及其实质,一般采取“范畴一般与范畴特殊分析法”来阐述。例如由程恩富教授主编的《现代政治经济学简本》就是采用了“五过程体系”。全书除了导论和尾论之外,第一篇分析直接生产过程,第二篇分析流通过程,第三篇分析生产的总过程,第四篇分析国家经济过程,第五篇分析国际经济过程。由于良春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除导言外则共设了六篇,第一篇社会生产过程,第二篇社会经济制度,第三篇微观经济运行,第四篇社会经济发展,第五篇宏观经济运行,第六篇国际经济关系。钱伯海教授的新著《经济学新论》,70余万字,其中除总论外,也是分为五个部分:Ⅰ.基础理论,Ⅱ.市场经济,Ⅲ.企业经济,Ⅳ.国民经济,Ⅴ.国际经济。钱伯海先生的《经济学新论》集50余年教学与研究之经验,无论在理论体系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独到见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从以上例证看,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虽然还没有完全统一,但已经取得了不少的共识。3.研究方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在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合理成分。例如有的新教材仅引入新的概念、范畴就达几十个之多。新教材在采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和数量分析等方法上,也有较明显的进展。4.资料采用。经济理论研究从根本上讲应该采用最新资料,这样才能紧密联系实际,进行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但是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资料工作长期滞后(国外资料的引进尤甚),以至于人们习惯于采用落后的资料,20世纪90年代编的教材引用70年代的资料的情况屡见不鲜。现在,在现代政治经济学的新教材中,这种情况已经不见了。

关于“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名称问题,有的称为“现代经济学”,也有的仍称为“政治经济学”而不冠“现代”二字。我认为称“现代政治经济学”比较好。原因是:其一,马克思、恩格斯都是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的,看不出这一名称有什么不好。其二,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一步庸俗化,研究重点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的实证研究,而不再侧重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分析,在这种背景下,有些经济学家感到有必要把“政治经济学”改称为“经济学”。到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出版其《经济学原理》一书时,才真正确立了“经济学”这一名称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西方经济学领域又出现了回归“政治经济学”名称的思潮。可见,名称问题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阶段相联系。而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发展则关系不大。其三,西方的所谓“经济学”其实就是“政治经济学”。例如王振中先生曾指出:“政治经济学就是政治经济学,现在风靡世界的所谓‘经济学’一类的书籍其实就是‘政治经济学’。”(注:王振中主编:《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王先生举了不少例子证明这一点。我国有的经济学家说政治经济学很重要,但是凡是在改为“经济学”的地方,都不见了“政治经济学”的踪影。可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经济学”其实就是“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前冠以“现代”二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时代精神和内容上的革新,显示新理论体系的魅力。

愿“现代政治经济学”这颗幼苗在众多经济理论工作者的辛勤浇灌下茁壮成长,相信它的未来一定会更完善、更美好。

标签:;  ;  ;  ;  ;  ;  ;  ;  ;  ;  

论新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演变与发展_政治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