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患者足部疾病的总称,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会逐渐恶化,甚至影响到整个下肢,使患者面临截肢危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减轻该病对糖尿病患者身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就需要做好日常护理工作,文章对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几点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324-01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软组织和骨关节系统,因为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而出现正常功能被破坏或者畸形形成,进而引发糖尿病足。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大约占到了总人数的15%以上,且糖尿病足致残率高,经济支出高,临床治疗和护理难度大。因此,对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1.健康教育
因为糖尿病足的治愈难度大,所以,就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医护人员通过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对糖尿病足发病原因、危害以及基本护理知识进行详细讲解,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预防意识,在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监测等手段,学会科学地自我管理,有效而严格地控制血糖、血压、脂质代谢紊乱,戒烟限酒,选择合适的鞋袜,养成每日检查双足的习惯,正确地做好足部卫生保健,每半年至一年到正规医院进行下肢血管、神经专项检查,及时发现糖尿病足各种早期临床症状,及时联系糖尿病足病医生,做到早期预防,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率。
2.心理护理
现代医学证明,焦虑、易怒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之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全身微血管小动脉收缩,胰高血糖素释放增加,血糖升高,从而加重病情。而健康、良好的心理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康复起重要作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糖尿病足治疗周期长,根治难度大,复发率高,并且容易出现截肢风险,医疗费用昂贵,糖尿病患者面临着心理和经济双重压力,很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悲观情绪,不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甚至自暴自弃。针对这种现象,医护人员应该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在认识到糖尿病足疾病危害的同时,对先进的医疗手段抱有信心,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给患者以精神鼓励,强调精神因素对血糖值的影响,并让患者参与治疗方案,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好转情况,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2]。
3.饮食护理
血糖高低是影响糖尿病足治疗的主要因素,通过严格控制患者的日常饮食,可以使血糖值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对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复发现象。在日常饮食中,糖尿病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控制总热量,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多食纤维素高的食物,严格限制各种甜食,以及高热量、高脂肪的摄入。同时,为保证足部伤口快速愈合,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鸡肉、牛奶等食物,以及大量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蔬菜,如西红柿、黄瓜、菠菜等。根据血糖控制情况摄入水果,可少食多餐,同时应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另外,糖尿病患者食物中所用食用油,应该尽量选用植物油,减少动物油的使用。
4.运动护理
糖尿病患者足部血管受长期压迫,是引发糖尿病足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就需要做好下肢护理,促进患者血液循环。糖尿病患者应该穿较为宽松、柔软、透气性良好的平底布鞋或者软皮皮鞋,使足部保持较高的舒适度,袜子应该以棉袜和毛线袜为主,不能出现破洞,严禁袜口处有松紧带。每天患者都需要用温水泡脚,水温不能超过40℃,泡脚时间一般为10min左右,以此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气温较低时,糖尿病患者足部如果有取暖需求,可以穿两层袜子或者使用护脚套,严禁使用火炉、热水袋灯直接取暖。另外,患者每天应该进行适当的行走运动,每天行走0.5h~1h,分两次完成,行走时不能忽快忽慢,保持步伐一致。如果脚底出现鸡眼、水泡时,可以适当缩减行走时间,但是需要在床上对下肢进行锻炼,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患者家属应该帮助患者每天按摩三次,每次时间大约为10min,控制好按摩力度[3]。
5.创面护理
糖尿病足创面护理是糖尿病足治疗中的重中之重。医护人员进行创面护理前,应对创面进行全面评估,进行创面护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根据溃疡局部坏死组织及分泌物情况,进行清创,当创面较大较深时,可多学科协作进行清创,然后选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对创面进行反复冲洗,自伤口周围边缘向外皮肤用碘伏消毒,视创面情况清除分泌物,将已溶的坏死组织锐性剥离去除[4],可选用纳米银、水胶体等新型敷料敷于创面,有效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包扎伤口使其与外界隔离,避免细菌侵袭,保持创面适宜的温度、湿度等,创造最佳愈合条件。根据创面渗液及感染情况确定换药频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减少细菌繁殖和分泌物对组织的刺激,给予连续的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结语
近些年,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糖尿病足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升高趋势,在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还对其造成了更大的经济负担。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能够对治疗糖尿病足疾病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既可以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缩短治疗周期,又可以防止出现复发现象,降低截肢率,实现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潘东红,吴秀燕.糖尿病足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6):148.
[2]吴萍.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8):46-48.
[3]刘彩凤,郭艳丽,闫晓玲.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8):228-229.
[4]鄢华珍.心理护理等综合措施治疗糖尿病足的体会[J].医学信息,2015(36):356-357.
论文作者:杨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4
标签:糖尿病足论文; 患者论文; 创面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足部论文; 下肢论文; 血糖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