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文字与书法美学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阿拉伯论文,美学论文,书法论文,特征论文,文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书法是一门技法性很强的艺术,从广义上讲,全世界每一个民族只要有文字,都会有书法这门技艺。阿拉伯书法的发展是与宗教紧密相联的。由于禁止绘画,书法艺术的内在价值受到重视。在伊斯兰初期,产生了以抄写《古兰经》为特点的书法艺术,因为在伊斯兰美术中,除书法外其他均不得接触《古兰经》的经文,这也就是书法在阿拉伯美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伊斯兰教严禁崇拜偶像,这是它严格一神论的必然结果。
伊斯兰教义学家认为,表现人类和动物是真主独享的权利,侵犯则是大不敬。因此在建筑装饰中只有阿拉伯文字、植物和几何图形,这种画饰后来发展为别具一格的绘画艺术,体现在清真寺及阿拉伯手工艺品如地毯、帷幔、坐垫、天花板、墙壁和帽子的装饰上。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宗教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寺内绝无偶像供奉、动物图形之装饰。中国清真寺大殿无论华丽还是淡雅,饰以彩画还是素雕,大都以《古兰经》经文作装饰,从而形成中国伊斯兰教装饰艺术的一大特色。很多人注意到,在回族穆斯林家庭堂屋墙壁中或门楣上,都书写或悬挂着一段《古兰经》经文,它由中堂和条幅组成,或单独使用,中堂用杰利三分体书写,雍容端庄;条幅由菱形库法体书写,方整雄健。书写在门楣上的经文叫“经字都阿”,即阿拉伯文祈词,常见的有清真言、作证言、太司迷耶、求护词等。经字都阿形式上虽与汉族家庭门楣上的斗方相近,但内容大相径庭。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千百年来,大量书法优美,装帧精美的《古兰经》抄本在中国穆斯林中流传。光绪二十一年(1895),著名经堂教育家马联元在云南穆斯林的资助下,再刻《宝命真经》三十卷(中国最早的《古兰经》木刻本),由云南著名经师、阿拉伯文书法家田家培哈吉净手书写,共用雕版1946片,计3571页面,现存昆明南城清真寺。这部木刻本,具有中国装帧古朴典雅的工艺特色,中国体阿拉伯文书法,遒劲雄健、赏心悦目。
阿拉伯书法分几种基本字体,早期的正规字体称为“库菲克”,这种字体形式简单,易于写在羊皮纸或刻在石头上,继而出现了“流畅的库菲克”体,较前种字体更为美观。最后出现花体草,名为“苏鲁思”,书法家用墨笔写在纸上,这种字体同今日的阿拉伯文印刷体十分相似。
“苏鲁思”体的特点是古朴中飘秀逸、清劲中含洒脱,易于书写,因而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为常用体,凡受过现代教育的阿拉伯人都能辨认它。
杰利三分体的特点是结构自然,线条变化多姿,用笔凝重流畅,笔与笔之间气血贯通,通篇布局紧凑而错落有致,具有稚朴天真的古拙情趣。该体多用于清真寺或穆斯林家庭堂屋的中堂,书写的内容为《古兰经》经文或祈祷词句。
船形迪瓦尼体,是由库菲尔体演变而来的,作品将阿文进行合理组合,构成一艘扬帆远航的船体,给人以搏风击浪、不畏艰险之感。它的结构合理,形象逼真,是阿拉伯书法中的装饰性书体之一。
花叶形库法体,又叫花体库法体。穆斯林将花草交错在一起,凭想象勾勒出错综复杂的书法图案,具有抽象性和形态变幻无常的特点。这种熔花叶图形和书法为一体的表现形式,在阿拉伯建筑装饰及手工艺品中较为常见。如691 年建于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及圆顶寺周围的库法体铭文,是保存至今最为古老的伊斯兰铭文之一。库法体秀丽多姿、瑰丽古朴。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那就是因为它不再停留在字的间架、结构、线条、墨感等观念上,而是书法家在创作时,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将意境、格调、情趣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书法家贵在熔万象为“意”,欣赏者贵在从“意”里悟出万象,书法艺术“形象”塑造的奥秘就在于此。“阿拉伯图案”这种艺术风格在清真寺及各种工艺品上得到体现。
熔圆形,菱形几何图案与阿拉伯文字为一体的三分体,多用于装饰。用菱形三分体写的条幅与中堂相配,更显得堂皇、典雅,多见于“经字都阿”和清真寺柱头的经文装饰方面。圆形或菱形三分体,结构谨严、点画规矩、意淡态浓、线条多姿。
篆刻是书法艺苑中的一朵奇葩。篆刻家以其个性特征和传统篆刻艺术精髓为基础,不断探索和创新,让各种书体都能登上这块方寸土地。
阿拉伯书法艺术,在其漫长的各个发展时期,一大批文化人大胆突破旧藩篱,代之以逐渐完善,相对独立的书法艺术思维空间体系。这种由繁入简、由紊乱到统一的逐步更新,给书法艺术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书法创作的表现力。同时,也提供了构筑书法艺术体系的基本条件,诞生出无愧时代的书法杰作。
二
书法重在艺术价值,阿拉伯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有以下三方面的美学特征。
一、流动的线条美
阿拉伯书法艺术是线条的造型艺术,它的美,体现在线条变化上。尽管各种字体的笔画由圆圈、曲线、横直线的重复,用静拟动势彼此相联,用竹笔或木笔等独特的书写工具按均衡、稳定、对称、和谐等形式美的特征巧妙地组合起来,相互呼应、协调,把各个独立、高低、粗细、长短的线条贯穿于有机的统一体中,形成线条的力度感。这种力度称之为“笔力”,也就是线条自身的美。笔力表现为运笔、转笔到位,到位则有力度和气势,反之则无。另一方面,运笔、转笔是按力学规律运动的,符合规律则增强书法的生命力,不符合就可能破坏或削弱生命力,并直接影响线条的质感美。润厚饱满、力透纸背、骨肉相和为线条质感美的表现,而虚飘浮夸、肥而臃肿、骨瘦如柴、软弱无力就谈不上质感美了。
阿拉伯书法有其自身的特点,书法家们充分发挥阿拉伯文字的形象性,灵活运用笔墨技巧,渗情入法,于法中见情,通过线条点画抒发思想感情,创造出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的意境。任何一幅高超的书法艺术作品,首先是以线条美来感染人,并进一步令人领悟抽象的字外意趣。因此,更富于特有的气势,意境越深,艺术性就越强烈,正所谓意境蕴含于线条美之中,线条美来自深厚的书法基本功。
二、内在的韵律美
书法艺术以全方位的艺术信息反映新时代的节奏。阿拉伯书法艺术也肩负着弘扬阿拉伯文化,开拓艺术新形式的使命,它以各种各样的艺术信息满足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体现着新时代的节奏。阿拉伯书法艺术的思想价值和象征意义与时代的发展轨道有着密切关系,它是穆斯林的精神产品,体现着时代的精神风貌。
节奏韵律是音乐艺术用语,书法是介于音乐和绘画之间,趋向音乐而远离物象的。当我们欣赏一幅精美的阿拉伯书法作品时,从那曲折波动、盘绕往复、跳跃交替、疏荡聚散的线条中,不难领略到一种美的韵律和节奏。
内在的韵律美与阿拉伯字母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阿文字母结构别致,使其书法形式变得多样化,让不同的字与字组合产生出不同的节奏。
三、和谐美
阿拉伯文字,具有和谐、均衡、顾盼、相依、文静、儒雅等美的因素,无论是库法体、苏鲁思体、杰利三分体,还是迪瓦尼体,都含跃动、激越、奔放等神韵,这些和谐美的因素,加上书法家的个性和感情,于是就创制出多种多样的书法体来。真可谓“万般情怀一寓于书”。
综上所述,当我们欣赏阿拉伯书法作品时,透过那流动的线条、内在的韵律和通篇的和谐美的表象时,即使不懂阿拉伯文字的读者,也会被那博大豪放的气势所感染和陶醉,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阿拉伯书法这门艺术,在无数艺术家辛勤汗水的浇灌下,发展、衍化、丰富、壮大,对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永不消退的魅力,至今仍是阿拉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