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183;服务#183;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纪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纪要论文,代表大会论文,年会论文,中国论文,社会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塞上金秋,天高云淡,在这美好的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的代表近150人,于2011年9月27日-28日汇聚到美丽的凤凰城银川,参加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研讨会。代表们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五大系统,包括社科院系统、高校系统、党校系统、军队院校和新闻系统的图书情报信息工作者,大家共聚一堂,认真总结过去四年来学会工作的经验,共商学会发展大计,共谋学会的未来。
9月27日上午9点,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热烈、隆重的气氛中开始。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屈冬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宁夏社科院院长张进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黄长著研究员首先致辞。他指出,知识·服务·创新是一个时代的命题,体现着社会的进步。事实表明,信息时代已经终结,知识时代已经开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科学情报工作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管理手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求我们图书情报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的姿态迎接挑战。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从1986年成立至今,已走过25年的历程。按照当初制定的把我国社会科学情报五大系统团结、联合起来的要求,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成为我国社科情报五大系统进行学术研讨和工作交流的阵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以“进一步发挥学会作用,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贡献力量”为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她首先指出,本次大会是换届大会。会前,听取了学会领导就本届理事会的工作和新一届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候选人情况所做的汇报。作为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认为本届理事会所做的工作是令人满意的,新一届学会负责人候选人符合国家和中国社科院社团工作的管理规定。我相信,在新一届负责人的领导下,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将会取得更大成绩。武寅副院长简单通报了中国社科院实施创新工程的情况。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过数年的准备,于下半年启动了创新工程。我们希望通过创新工程的实施,在学术观点与理论创新、学科体系创新、科研组织与管理创新、科研方法与手段创新、用人制度创新等方面,努力走出一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路来,开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接着,武寅副院长就进一步做好社团工作提出几点意见。
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坚持正确发展方向。作为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着密切联系的全国性的社会团体,应当有阵地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和社会舆论导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2011年7月1日的重要讲话,认清什么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认清我们社团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认清我们肩负什么样的责任和任务?这是做好社团工作的首要前提。
二是发挥社团优势,为改革发展提供知识服务。社会科学学术团体具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人才荟萃。社会科学学术团体集中了大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其中许多人都是所在学科的领军人物。二是专业性强,联系面广。尤其是全国性学术团体,其成员来自全国各地,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覆盖了本学科领域的方方面面。三是拥有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定期组织学术活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学会要紧密围绕本学科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课题和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要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自己专业性强,跨部门、跨地区、跨系统、深入基层、接触面广的优势,从全局发展的角度提出课题,开展研究,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知识服务。
三是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学会的生命在于活动,在于高水平的学术活动。为了实现学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会要在提高活动质量上下功夫。学会的论坛、年会不仅仅是同行之间的联谊会,更应当倡导学术争鸣,成为思想交流,经验交流、理论创新、学科创新的平台。学会的学报、成果评奖应当为年轻学者展示才干,成长锻炼提供机会。努力做到通过学会活动推出成果、推出人才,使学会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舞台。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学会就要加强自身建设。首先是加强党对社团工作的领导。其次是领导班子的建设。学会的负责人不仅要求学术造诣深、声望高,影响力强,还要求有奉献精神,肯为大家服务,为大家做事,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号召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团结人、凝聚人,才能够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推动社团健康发展。三是勇于创新。当前社会科学学术团体的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人力不足和经费短缺是普遍现象。有些困难会随着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投入的增加而得到缓解,同时学会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办会方式和办会手段,增强学会自己的生存能力。
武寅副院长最后说:我们相信,有全国广大哲学社会学科工作者的关心和支持,有各学会的努力工作和积极配合,学会工作一定会迎来光辉灿烂的明天!
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秘书长刘振喜代表第六届理事会做工作报告(全文见本期第7页)。他详细总结了过去四年来在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学会在开展学术活动、促进工作交流、推进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做的各项工作,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学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思路。
接下来大会工作报告的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杨沛超主持。中央党校图书馆副馆长郝莉、山东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王晓明、国防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荣臣、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卢小宾、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蒋建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高自龙分别代表党校系统、社科院系统、军队院校系统、高校系统、新闻系统的图书情报信息部门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各自系统近年来在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文献信息服务与创新、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以及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学会学报《情报资料工作》在提升学术水平、打造图书馆学情报学精品期刊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学会秘书处的同志做了学会换届工作、学会经费使用情况的说明。
全体与会代表分成三组,就开幕式上领导讲话及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学会工作一直得到主管单位中国社科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院主管领导对学会工作非常关心,使得学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刘振喜秘书长所做的工作报告求真务实,讲成绩客观实在,讲问题中肯到位,谋划未来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可行。会上,代表们畅所欲言,对学会在吸纳会员、扩大影响、开展灵活多样的学术活动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集结了一批本学科领域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每次年会上,知名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会成为大家期盼的一个亮点。这次会上,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训练部部长戴维民教授作了题为“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图书情报机构应积极开展舆情信息工作”的报告;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朱庆华作了题为“Web2.0时代的社会化媒体研究”的报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刘耀工程师作了题为“从词表管理系统到汉语科技词系统——中信所信息技术支持中心的知识组织实践”的报告;超星数图公司副总经理叶艳鸣作了“基于云计算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的报告。
在9月28日举行的全体会议上,代表们一致通过了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通过了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及学会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见本期第9页)。在我国图书情报界享有盛名的黄长著研究员再次当选为学会理事长。在大家的要求下,他即兴发表了一点感想。他首先表示,连任理事长感觉担子很重,压力很大。作为参加过学会创办工作的老同志,对学会很有感情,结识了一批学术界的朋友,大家一起为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努力。中国社科情报学会的目标就是团结社科情报五大系统的同仁,汇集人才,集中智慧,研讨交流。通过学会这个平台,推进学科研究,促进事业发展。他表示,一定会尽最大力量,为学会多做实事,为推进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新当选的学会副理事长戴维民、高自龙、蒋颖也做了就职发言。他们一致表示,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学会多做实事,不辜负全体会员的期望。
本次会议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宣布学术征文评选结果并颁发获奖证书。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周晓英教授对此次征文活动进行了讲评。她说,此次征文活动历时3个月,共收到征文86篇。学会学术委员会经过初评、复评,最后集中讨论确定了最终的获奖论文。此次活动共评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51篇。此次征文活动得到了军队系统、党校系统、社科院系统的积极响应,征文的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能够反映当今学科和事业发展的现状。
连任的学会秘书长刘振喜作了总结发言。他说,这次大会的召开以及新一届理事会的成立恰逢国家“十二五”规划启动之年,也是国家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启动之年,预示着我们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不是简单地总结过去四年来的发展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开拓思路,共同提高,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本次大会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产生了新一届常务理事会和学会负责人,一批新鲜血液输入到学会工作中来,为学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完全相信,在全体会员单位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新一届学会领导和常务理事会绝不会辜负广大会员的期望,一定会为学会工作贡献出他们的智慧,把学会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取得更大的成绩。本次大会得到了宁夏社会科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借此机会代表学会和全体与会人员向宁夏社科院的领导和全体同志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本次大会务实高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知识·服务·创新”这一时代命题下,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一定能抓住机遇,站在学科研究和事业发展的前沿,为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究和事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