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亚状态学习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论文_李 昌

中学生亚状态学习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论文_李 昌

李 昌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 158200  

所谓“状态”就是工作或学习中所表现的一种正常的态势。反之就是非状态,也称之为亚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了诸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诸如: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上松懈、懒散,思维不活跃,思路不清晰,茫然若失,无从下手……我们把这种非状态下的学习称为亚状态学习。这种现象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完全失丧了兴趣和进取心。为此,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造成学生这种亚状态学习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的策略。那么,造成学生亚状态的原因,到底有那些呢?

一、中学生亚状态学习的原因

我们知道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大体上可概括为两种,即学生自身的内因和对其影响的环境即外因。下面我们就从这两方面进行探究。

1.内因。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因,主要是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我们发现,许多学生智力因素良好,却因着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使学习陷入困境。换言之,相对于学生而言,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如兴趣与爱好、 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自信心与好强、胜心、远大的理想与目标、高抱负、焦虑、人际关系等)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媒体对中考高考状元的过度宣传,和录用人才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急功近利现象,导致学校和家庭过度地看重学生的分数,从而导致智力因素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严重失衡,学生在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多以学习为中心,从而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简单、枯燥,结果出现了为数过多的学生厌学现象。

2.外因。即外部环境对学生而言,一般可以理解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其主要主导因素可以概括为活动氛围和教育者。(1)氛围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和进步,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追求享乐也蔚然成风,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温馨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意志软弱,自信心与奋斗精神丧失,这种后果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可怕的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创新思维、个性的发展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2)教育者的影响。对受教育的学生而言,对其影响最大的就是家长和教师。笔者曾对一些学品兼优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人格塑造,他们对孩子的爱好与交友、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极为重视,也非常注意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总之,就是他们非常关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但事实上这样的家长是极少数的。其次就是教师。近些年来,我们加大了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但却常常忽略了对教师的精神建设,为此,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导致工作中对学生的心灵呵护不够,对学生的引导不科学,或不到位,责任心不强,教育教学随心所欲,甚至对学生起到了负面的影响。因此现代的教育,极其需要在建设教师精神与专业的同时,又培训家长,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体化的道路。

二、中学生亚状态学习的应对策略

1.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1)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向上的家庭教育环境;(2)构建一个和谐、健康、向上、富有文化氛围的学校教育环境。制定德育教育的发展规划,以养成教育为核心,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开展不同方式的德育,使学校的德育教育有规划、有针对性、有前瞻性、有计划性,定期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有深刻意义和实际内涵的德育教育活动。如成年仪式活动,激励学生担当责任,奋发向上;(3)改变现有的单一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的科学评价体系,力求评价促发展,力求评价能落实党的教育教育方针,本着重德育、抓体育、促智育的原则,使教育与教学能真正从关注学生心灵健康入手,既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培养,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认真调整德、智教育的失衡现象,科学规划德育教育活动。

2.做好两个沟通。即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学生与教师的沟通。(1)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我们要利用现代的信息手段,成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站,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预设问题,防患于未然。为此,我们需要从构建和谐的师长关系入手,加大对教师与家长的定期培训与科学的管理。努力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科学接轨;(2)学生与教师的心灵沟通。俗话说:“亲其师,才信其道。”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喜欢学习某一学科,很多时候是因为不喜欢这一学科的老师。为此,要促发学生奋发向上,其首要的任务是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生彼此的了解和尊重。为此,我们急需要在这一方面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疏导和教育。

3.尊重两个原则。(1)生命成长规律的原则。生命的成长既需要有阳光与春风的呵护,又需要有风雨的洗礼,方能茁壮健康地成长。因此对于一个孩子而言,经历一些艰难、困苦的磨练,打击与挫败的考验是极为必要的。所以,在教育学生中,我们既不能一味的赏识,也不要一味的批评,要引导培训教师赏识有度,爱有格,批评有方,使教师的教育有自己的特色,不茫从别人,以需要和实效为原则;(2)因材施教的原则。从研究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入手,求同存异,做到因人而异,相时而动。从课题研究入手,鼓励教师人人研究问题,人人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经验的总结与推广。

总之,要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使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我们必须潜下心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杜绝反教育的手段,及时调整错误的教育方向,使我们的一切教育方法都能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才能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

论文作者:李 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3

标签:;  ;  ;  ;  ;  ;  ;  ;  

中学生亚状态学习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论文_李 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