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理念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论文_王圣心

人文理念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论文_王圣心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23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骨架——道路的建设与更新变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多数城市的基础建设已较为完善,但在很多城市道路的设计中,交通量与机动车成为了主要的考虑因素。直到近年来,行人安全、无障碍设计、景观的协调性、非机动车道的合理性等人文因素才逐渐成为重要元素而被考虑到道路设计中。本文从道路元素中的人文理念着手,分析和明确了城市道路中人文理念设计的主要因素及意义,希望对道路设计人员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人文理念;城市道路;绿道;非机动车道;无障碍设计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istic concept in urban road design

Keywords:Humanistic Concept;Urban Road;Greenway;Bicycle Lane;Barrier-free Design

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响遍神州大地,经过多年的高速建设,我国的道路设施已经完成了对于欧美国家的“弯道超车”,高标准、高质量、高密度的城市路网已经远远超越很多发达国家。但在处理人、车、环境三者的关系与处理方式上,我们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1人文理念的含义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出了“行人优先”的原则,明确了对人性化交通的总体要求,确认了今后我国城市道路建设“以人为本”核心思想。

要将人文理念融入到城市道路中,则需要了解道路使用者的需求与体验,针对行人、驾驶员等各类具体使用者的向往来明确人文的核心思想。而将人文理念应用到城市道路中,能在提升道路服务水平的同时,给使用者以精神上的满足感,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城市道路的人文关怀。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提升了城市的软实力。

2国内城市道路设计现状

近年来,部分一、二线城市的道路设计已逐渐将人文理念融入其中,但不少设计人员对人性化设计的理解相对单薄,或是将主观的理解加入设计元素中,或是将发达国家的人文设计生搬硬套。导致尽管人文元素得以实践,但实际效果低于预期。而在大多中小城市,人文理念在道路建设中仍未得到应用。城市道路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也是其软实力的体现。现就对人文理念在城市道路中的运用阐述一二,希望能为道路从业者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3人文理念在机动车道的应用

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近年来呈飞速增长的态势,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18年7月16日发布,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9亿辆。

1、道路标志牌。在不少城市的主要道路以及尚未完成升级改造的旧路,拥堵已经成为常态。当前我国城市道路的设计大多仍采用传统道路标志牌,传统道路标志牌相对于近些年兴起的电子标志牌[1],优势在于耐久、维护方便,但缺点同样明显,除了指路功能外不能提供更多信息。而在交通拥堵的城市中,电子标志牌不仅可以提供相同的指路功能,更多的是利用大数据对前方道路实时路况的汇报,从而驾驶员能够根据自身的出行需求选择更加合理科学的路线,以达到更好的出行体验。

2、红绿灯。机动车道上红绿灯的设置应选取适宜的高度。有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通常为了达到在较远处获取红绿灯信息而选取较高的红绿灯灯杆,却忽略了部分红绿灯设置在道路里程较小或处于转向后的视线盲区附近,这也就导致了部分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驾驶员错过了红绿灯信号,或是在观察信号灯时无法观察到地面行人的信息,从而引发交通违章甚至交通事故。建议交通设计人员进行设计之前在类似的道路上收集驾驶体验,从而在确定信号灯高度时全面考虑到各类因素,避免设计误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交叉口的设计应做到简洁明了[2]。在交叉口范围内应尽量避免设置影响驾驶员判断的道路装饰,以达到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范围前能够有效快速地获取车流、信号灯、行人过街等信息。

4人文理念在非机动车道的应用

当前绿色环保已成为交通建设的主旋律之一,但设计人员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往往还是以满足汽车需求为主,这也致使许多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名存实亡:例如广州海珠区江南大道某街道设计为2m宽的非机动车道,部分路段隔离栏严重偏离,宽度仅剩不到1.5m。在广州海珠区沙园某街道,设计1.5m宽的非机动车道在一个公交站港湾后消失,非机动车汇入机动车道,不仅影响道路通行能力,更无法保障非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进行非机动车道设计工作前,建议设计人员先行收集类似道路的非机动车驾驶体验。从而能够将安全、环保、便捷融入到设计中去。这样在设计时,可能原本隔离非机动车道的标线就改为了隔离栏甚至绿化带;原本宽度为1.5m的非机动车道可能就压缩掉部分中分带而改为2m;原本因征地等问题导致的断头路口就变成了与人行道的缓坡顺接;原本只有机动车道有的停止线也出现在非机动车道,使得交通更加安全有序。

5人文理念在人行道的应用

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以及越来越多以人为本理念的倡导,人行道在道路设计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将人文理念融入到人行道设计的同时,需要考虑更多复杂的因素:

1、绿荫。人行道植树的位置应尽量放在路缘石一侧,这样既能同时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提供树阴,又能使人行空间最大化。在布置间距时,尽量避免以固定的间距植树,应当多考虑周边的商超、路口等因素,使得在行人享受树阴的同时不失便利。

2、休息长椅。休息长椅应尽量设置在树荫下、商超旁或幽静的支路上。材质宜以木材为主,刷抗腐蚀油漆,这样既能使行人在休息的同时获取较大的便利体验及舒适感,又能保证设施的耐久性。

3、人行道铺砖。以前许多城市在人行道上的设计多为小型铺砖,且在缝隙的处理上不严谨,导致在使用一定年限后砖下腐蚀镂空,铺砖翘起,致使很多行人在雨天很容易“踩地雷”弄脏鞋裤,甚至扭伤脚踝。人行铺砖宜采用大块铺砖,铺砖完成后缝隙较少、较小,保证人行道的平整度与舒适度。花纹图案宜在砖块上体现而非仅依靠铺装后的整体效果。

4、绿道[3]。在保证成本与用地的前提下,尽量多地设置绿道,既能减小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通行压力,又能达到道路的景观协调,实现绿色人文交通。

5、无障碍设计。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道路的无障碍通道不能实现其功效:或被占用,或在路口设置不平顺、或产生断头路[4]。在进行无障碍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周边环境考虑是否需要设计非机动车停车区以避免其占用无障碍资源。保证植树与休息长椅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以达到人行道与无障碍通道的空间最大化。在公交站区域,宜设置轮椅专用坡道。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公交车均设有伸缩坡道以便轮椅上下,考虑到我国国情,宜采用加铺轮椅专用坡道,以达到在给予残障人士通行便利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与等待时间。

6结语

希望道路从业者在今后的设计中将更多的人文理念融入其中,使人们在日常通行中能感受到更多更舒适的人文关怀,让人们更好地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晓楠、陈扶崑,人性化的交通策略探讨.《交通运输研究》,2009

[2]宋欢宇,人文关怀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城市建筑》,2015

[3]张建宇、靳思佳、柳潇,城市林荫道概念、特征及类型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

[4]陈浩、刘毅,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公路交通科技》,2018

论文作者:王圣心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  ;  ;  ;  ;  ;  ;  ;  

人文理念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论文_王圣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