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中,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要想在如此的情境之下稳步发展,日渐壮大,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是其关键所在。如若在施工过程中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时甚至提前完成任务,就更有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向企业的发展目标不断靠拢。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在整个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起主导作用,优质的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是施工质量的必要手段。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也为工程技术带来质的飞跃,我们在看到其本质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应用的前景,要善于发现问题,全面考虑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以及相关的技术管理体制的完善,为优良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走好每一步。下面就对建筑给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重要性
前言: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保证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可以使施工现场保持井然有序,实现施工现场管理的规范化。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就要制定现场管理制度、管理标准,还要做到责任到人,利用签定保证书的手段和培训、考核提高施工人员的文明施工的意识。除此之外,外界监管机构也要介入到施工现场的管理中来。
1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1.1 促进企业可持续化发展
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复杂,施工人员来往不息,各种机械设备都在轰鸣地运行,建筑材料也都堆放在工程施工现场。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反映出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可以表现企业对规范化管理的重视,可以显现其管理能力,可以促进更多的工程开发单位与其进行合作,从而促进了业务的拓宽渠道,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保证工程施工进程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就要细化每一个管理细节,面面俱到,深入每一个项目之中,针对项目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配以专业的管理人员,使整个工程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分包单位的纠纷,会让施工现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这种流畅的管理体系的形成,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效率,保证了工程的工期。
1.3 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施工现场管理不仅包括现场安全管理、进度管理,还包括施工质量的监控及现场材料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就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也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任何一个单一项目的施工质量及所使用的施工材料都会对整个工程的最后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
1.4 保持施工现场秩序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可以让施工工人进行文明施工,将施工机械与施工设备安置在合适的位置,施工所用物品的摆放不能影响过往的车辆与行人,施工过程中,不能对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使整个施工现场保持井然有序、有条有理。施工现场秩序的保持,可以减少安全隐患,不仅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还有利于整个工程的管理。
1.5 实现安全施工的进行
近些年,国家加强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要求各个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例如在坑井的位置要设置警示标志,不允许乱拉电,在施工现场发现易爆物品时,要报请有关部门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安全管理条例,落实安全管理责任,都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工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措施
2.1 将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进行分类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防护管理,例如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施工现场的安全标志,施工现场的安检记录,安全防护教育记录、考核、成绩等。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管理,例如施工现场电工人员登记表、电气设备防火措施,临时用电管理制度等。施工现场机械管理,例如机械管理岗位责任制的建立、施工现场机械保养措施,机械设备台账等。消防保卫管理要对现场的季节防火要求、消防保卫责任、消防保卫检查评分进行记录。现场材料管理,例如材料管理的责任划分、材料节约措施、材料的防护措施等。还有现场环境管理,例如现场的污水排放、废弃物的处理等。对建筑施工现场所涉及施工现场管理进行分类,要考虑到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工作的分类要科学、合理,无重叠、无交叉。这也是将责任落实到人的依据。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经过分类后,混乱的管理内容变得有条理、变得规范,也改变了施工现场管理无从下手的状况。
2.2 制定严格的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
成立施工现场管理小组,将各个现场管理内容分配给小组成员。自上而下,从项目经理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技术防护人员到施工小组组长,都要有明确的现场施工管理责任。项目经理要对项目整个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负责,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督促。技术负责人负责施工期间由于施工技术而引起的安全事件的处理。例如脚手架的搭建,技术负责人要对已经搭建完成的脚手架进行严格的检查。安全技术防护人员要定期进行安全巡视,记录现场施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于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并第一时间上报给相关负责人。而施工小组组长就要在实际的工程建设期间,对本小组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的行为进行规范与指导。施工人员要在施工前了解施工现场的管理条例,对所从事工种的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解。严格的现场管理责任制可以时刻地提醒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职责所在,当由于施工现场管理问题而导致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相关的责任人,避免出现多个工作人员互相推诿、互找理由的现象。
2.3 制定施工现场管理标准
对一些施工期间防护材料的选用有一定的标准依据。例如临时用电的电线应在2立方以下,脚手架的立杆应做到无腐朽折裂,搭接下的有效长度不能小于1.5m等。施工安全防护标准的制定要科学、合理,还要考虑到防护所需要的成本开支。这些都是安全施工标准,也是安全检查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的依据。施工现场管理标准的制定为施工现场的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使施工现场管理变得更规范化。施工现场管理标准的制定,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负责,对于不同的工种,结合不同的施工规范来制定,做到标准制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4 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监管
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除了要由工程建设的相关方参与外,还需要社会上的其他监督机构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监督部门对每一次检查结果要进行记录,对一些建筑工地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及时地制止,严重的要进行停工整顿。例如很多施工单位常会出现的噪音污染问题,就要由环境保护部门来进行监管。一些施工现场的用电不规范问题要由电力部门进行监管。社会上的监督力量会给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会迫使其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也能促使其管理水平的提高。
2.5 注重施工人员素质的提高
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基础,标准的制定是依据,责任的划分是保障,保证书的签定是约束,而施工人员素质的提高才是根本。只有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让其施工行为发生变化。例如,环保意识提高了,就能在施工过程中对废弃物的处理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意识提高了,就能在施工过程中注意自身安全等。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可以通过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完成后,还要对培训效果进行检查,也就是对培训进行考核,对于考核成绩要记录,作为继续开展教育的依据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可以增加全体工程建设参与人员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意识,可以让每一位施工管理人员具备超前的管理意识,适时地调整思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用现代化管理理论来指导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不断地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康玉文.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创新[J].中华建设,2012,(11).
[2]吴宣伟.浅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建筑安全,2012,(11).
[3]李伟强.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之我见[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3).
论文作者:颜红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施工现场论文; 现场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标准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