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影响与治理的系统思考
——《开放经济下中国通货膨胀研究》书评
米 军
通货膨胀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从人类发行纸币以来,经济运行中的通货膨胀一直成为人类反周期的重要方向。通货膨胀不仅牵涉到生活中的物价涨跌,同时还会影响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人们投资消费预期等一系列问题。由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各国政府对通货膨胀治理都高度重视。东北财经大学陈菁泉副研究员的著作《开放经济下中国通货膨胀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3月版)对此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提出有效应对之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
本书的理论基础是传统的通货膨胀理论与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分析理论、货币数量论、预期理论等。开放经济下的通货膨胀分析从三个角度展开。首先,分析开放经济的定义和开放经济对全球经济发展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根据开放经济下通货膨胀分析框架,将国际货币体系、全球新的分工范式纳入世界性通货膨胀的形成与国际传导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新一轮全球通货膨胀的形成是由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一是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使美元的泛滥成为必然,为全球通货膨胀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二是新的分工范式下,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通过向发达国家出口获得了美元,形成美元的积累;三是虚拟经济的发展,使全球的资本流动增加,增加了外来的货币冲击力量。
其次,对开放经济下通货膨胀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建立开放经济下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包括开放经济下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开放经济下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从我国通货膨胀形成机理来看,总需求结构失衡是通货膨胀形成的根本原因。总需求结构失衡,对出口过度依赖,这就导致了过剩产能无法淘汰,投资需求得到强化,带动了对矿产资源类产品需求的增加,形成了进口价格推动型通货膨胀;在外部出现持续的失衡下,现有总需求结构使总需求结构失衡强化,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导致了汇率升值压力,形成了货币冲击;在预期因素作用下强化了升值预期与通货膨胀预期。上述因素与机制共同作用形成了开放经济下通货膨胀形成机理。
此外,在施工阶段,技术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地在模型上完成测量、定位等工作,以配合现场施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
最后,在阐明通货膨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研究了短期冲击、长期因素与通货膨胀预期对通货膨胀趋势的影响,从改革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内需驱动式增长,改革汇率制度以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对中国通货膨胀治理提出政策建议。
本书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建立了一个综合物价、货币、预期因素共同作用的通货膨胀成因分析范式。第二,用计量方法建立了包括货币因素、物价因素、资产价格等因素在内的通货膨胀成因实证检验。建立了包括CPI、PPI、M2、CRB指数、人民币实际汇率、用电量、房地产销售价格、外汇储备及广义货币供应量等变量在内的VAR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了开放经济下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各部分因素的贡献。
(84)红枝剪叶苔 Herbertus huerlimannii H.A.Mill.杨志平(2006)
因此,从根本上应对通货膨胀须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将投资导向型和外贸依存型增长调整为以人力资本积累为基础、国内需求为支撑的增长方式。中国需要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一定的通货膨胀,反通胀并非意味着要将其完全消灭,而是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治理。
(作者系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标签:通货膨胀论文; 开放经济论文; 系统思考论文; 中国论文; 治理论文; 政府经济政策论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论文; 书评论文;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