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非言语教学论文_李春华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非言语教学论文_李春华

李春华 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 404000

【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课堂教学行为策略和辅助教学行为策略同等重要,据一些研究者估计,在辅助教学行为中非言语交流占我们全部交流的80%。因此,非言语教学行为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将从非言语教学行为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入手,结合教学实践逐一论述分析,旨在深化非言语教学行为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认识,以便更好的发挥非言语教学行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 非言语教学 行为 策略 体现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5-158-01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实验得出以下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从数据上分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非言语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什么是非言语教学行为呢?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教学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人的动作、表情、目光、距离、辅助语言等来进行人际间的信息传递,是与言语教学截然不同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策略。非言语教学行为是教师灵活巧妙地运用非言语进行表情达意,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在教学中学会运用非言语教学行为策略,根据小学音乐学科的艺术性与独特性特点,非言语教学行为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如下:

一、声像刺激行为

声像刺激行为,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行为活动中,通过声势或图像的刺激来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大致分三种。

(一)、声势语

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教师通过表演(演奏、演唱、动作)或组织游戏性活动,给学生以音乐或节奏声响刺激,并暗示所要学习的主要节奏要素。 通过这类活动刺激学生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使学生自然投入,保持专注或警觉状态----聆听和随机准备做出反应。声势语在小学音乐教学行为活动中常以拍击节奏作为重要体现,主要有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表现,这种声势语常用在教学的起始阶段,也用于组织教学或解决教学的节奏难点等。

例如:在需要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时,声势语的作用会体现得淋漓精致。起初教师可拍一条简单的节奏,让学生模仿,当声响整齐后,在后面的几条节奏拍击中教师变换拍击不同的节奏,甚至加上脚上的踢踩声响节奏,以逐步增加声响模仿难度,此时,学生为了拍击正确,注意力会非常集中,聆听的能力得到大大培养,整齐震撼的拍击声会刺激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大大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凝聚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图谱语

图谱语的运用常在学习旋律和器乐演奏活动中,当学习一首歌曲时,不同的音高与节奏按照不同的强弱规律表现出来,此时的旋律感就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如何把听到的音乐用图谱语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学生此时可以画出旋律的高低线或用一副图来展示音乐所表达的意思,教师也可以利用图谱语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旋律难点句,先依次点出旋律的高低点,再勾画出各点而形成旋律线,这时,学生就会从抽象的旋律感受中,看到实实在在的旋律线条,结合教师对难点句的弹奏,以及学生的听辨与图谱感受,难点就自然突破了。

(三)演奏语

演奏语是音乐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常通过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演奏,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使学生能很敏感的扑捉到声音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以及音乐所表达的基本情绪,如:钢琴、竖笛等;其次打击乐器也是学生们很喜爱的学具,常用于为歌曲伴奏,如:双响筒、三角铁、鼓、镲等。动听的演奏语,能使音乐效果更加丰满,音乐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二、体态律动行为

众所周知,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音乐教育体系风靡欧洲,用动作作为音乐的“化身”,学生听到音乐后,把心中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体态律动是音乐的“化身”。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行为中,教师的体态律动语言也会处处可见。

(一)、体态语

头、臂、手和其他身体部位组成的体态是广泛的非言语交流通道。 站立的姿势能够交流信息。说话者的身体方向(正面朝向)也可以交流信息,直接面对学生暗示着对学生的喜欢或友善。身体接触是一种很有效的非言语通道。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无须用语言表扬,只是对其面带微笑竖起大拇指或抚摸学生小脑袋,就会给学生莫大的鼓励。再如:教师在合唱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呼吸,一个垫脚、一个干净利落的指挥动作等体态信息表达,都会影响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和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在音乐教学中起到一个的暗示、引导、激发的作用。

(二)、律动语

律动语是音乐教学法之一,原是指由音乐伴奏,以身体动作作出反应,从而训练音乐的节奏感的教学方法,对儿童而言,通过动作来发展其对音乐的直接感受和体验是最佳年龄接受期,教师可以通过歌曲的韵律,编排出适合学生律动的舞蹈,也可以启发学生理解音乐,分组编排展示,以培养学生动作协调、身心和谐、平衡发展的能力,使情感更加敏锐、细腻,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行为策略中,作为言语教学行为的重要补充形式,非言语教学行为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表现形式繁多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将教学信息的发送与接收主要通过言语教学行为和以声音、体态或情境等非言语教学行为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必定能大大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精通言语表达的教学交流方式,更要有高尚的情操和扎实的音乐专业素养,通过多种途径的非言语教学行为引导学生体会学习音乐文化的真正乐趣,惟其如此,非言语教学的实践成效才能最优化地表现出来,更好的优化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从而达到非言语教学行为策略的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理解教学》主编:靳玉乐编著:张家军等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著:蔡觉民杨立梅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编著:李妲娜修海林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论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非言语行为》作者:范云祥雷新来源: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

论文作者:李春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5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非言语教学论文_李春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