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雷波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四川凉山州 616550).
【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中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8年4月中的6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组后分别接受不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P<0.05;观察组治疗后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分别为(0.85±0.62)次、(3.44±1.06)分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1.27±0.65)次、(5.63±1.57)分钟,P<0.05。结论:急性心绞痛患者应用比索洛尔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020-02
急性心绞痛属于临床心血管内科中出现率较高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种,当前因为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生活、工作压力逐渐增加,饮食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使得急性心绞痛的发生率逐渐升高[1]。急性心绞痛的主要致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病变或者狭窄,使得管状供血缺乏,引起心肌严重的缺氧以及缺血,患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疼痛、胸部不适[2]。机体受明显刺激后出现情绪上的明显波动很容易引发急性心绞痛,这一疾病发病迅速、持续时间不长。一般来说,如果患者症状较轻,经适当休息就能够缓解,但对于比较严重的患者,必须接受心血管内科相关治疗以实现症状的改善[3]。本研究以我院心血管内科中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为对象,具体分析比索洛尔的应用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8年4月中收治的60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患者临床治疗实施的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包括17例男以及13例女,年龄平均(58.28±10.36)岁;对照组30例,包括16例男以及14例女,年龄平均(58.59±10.14)岁。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经患者知情同意。2组年龄、性别结果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心血管内科常规治疗,单独应用或者联合应用阿斯匹林、硝酸酯类、长效钙拮抗剂、普利类等药物治疗。持续治疗3个星期。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比索洛尔药物治疗,每天口服一次比索洛尔(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082),每次服用5mg。持续治疗3个星期。
1.3 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心绞痛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检查显示不存在心肌缺血情况;好转: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有减轻,心电图检查显示不存在心肌缺血情况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心绞痛临床症状仍然明显,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缺血情况仍然明显。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观察指标
在治疗开始前、治疗3周结束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心绞痛每天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
1.5 统计方法
通过SPSS22.0软件对结果实施分析,(x-±s)表示心绞痛每天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t检验,[n(%)]表示治疗效果,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绞痛发生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每天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有减少,观察组每天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出现进展性狭窄是心绞痛发生的重要机制,斑块表面突然破裂,形成的血栓导致原有冠脉狭窄程度更严重,是引起心绞痛的重要原因,斑块的组成以及脆性是影响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的最重要原因。不同心绞痛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轻者狭窄表现不明显,严重患者会出现左主干血管病变,可能是单支病变,也可能是多支病变[4]。心绞痛的狭窄程度一般是中度或者轻度狭窄,不过侧支循环不够发达,所以冠脉的固定狭窄程度并不完全决定心绞痛的成因。
近些年通过冠状动脉内血管镜、冠状动脉造影术、尸体解剖观察都发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中血栓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血栓主要是白血栓,同时具有分层特点,所以针对心绞痛的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抗血小板以及抗心肌缺血,具体使用硝酸盐抗心肌缺血,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用低分子肝素(或肝素)抗凝[5]。不过经过常规治疗后部分患者还是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胸痛表现,心电图检查显示出ST-T缺血性变化。当前不少研究都发现,心绞痛患者在接受上述常规治疗之外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能够使患者心肌缺血情况得到显著缓解。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急性心绞痛能够使心绞痛患者运动状态下、静息状态下的心室率明显降低,延长心脏舒张期,延长冠状动脉供血时间,帮助心室壁张力得到显著改善[6]。另外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急性心绞痛还可以使心肌收缩减轻,减低机体血压水平,帮助心脏负荷减轻,改善心肌耗氧量,实现心肌缺血的改善。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急性心绞痛能够再分配心肌内的血流,增加心内膜下以及缺血位置心肌的供血,增加心肌的有氧代谢,帮助心室颤动阈值得到提升,从而有助于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降低。临床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发挥良好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以及抗心绞痛效果。
比索洛尔是一类β1受体阻滞剂,具有高选择性,用于机体治疗中不存在内源性拟交感活性,比索洛尔的半衰期为15-20小时。该药物用于心绞痛患者治疗中能够使心绞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促使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同时可以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减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因为药物具有较长半衰期,所以患者每天只需要服用一次能够保证患者有更高的服药依从性。从本研究结果可以得知,观察组应用比索洛尔治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P<0.05;观察组治疗后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分别为(0.85±0.62)次、(3.44±1.06)分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1.27±0.65)次、(5.63±1.57)分钟,P<0.05。研究发现,比索洛尔主要是通过减低冠心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来实现心绞痛的改善,血浆C反应蛋白除了能够对机体补体的生成形成诱导,还可以有效调节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 的表达,并且也是上调黏附分子基因、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表达的重要参与者。不少研究都发现,机体中C反应蛋白水平高会使得心血管事件的出现可能性升高,比索洛尔经抑制细胞免疫反应,缓解炎症反应,对机体交感神经兴奋程度形成明显抑制,减低C反应蛋白水平,实现心绞痛的改善。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接受比索洛尔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心绞痛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和民.氯吡格雷运用在急性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9):49-49.
[2]乔锐,李茂辉.氯比格雷在急性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5):3040-3041.
[3]刘红阳,周雁花,王月香.老年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62-63.
[4]陈克富,杜丽坤.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43-44.
[5]张艳.比索洛尔在急性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98-99.
[6]李淑梅.心血管内科老年人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3):105-106.
论文作者:陈加贵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心绞痛论文; 患者论文; 比索论文; 心肌论文; 心血管论文; 内科论文; 持续时间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