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选考保障机制政策的实施背景
据相关数据显示,继浙江省教育厅于2014年出台《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的新高考制度施行后,浙江省2017年新高考选考物理的人数呈现断崖式下滑:浙江全省共有高考考生29.13万,但是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物理作为理学、工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学科,事关国家科技发展核心竞争力。但若物理选考人数以此趋势下去,使得如今高分选拔出来的“理科生”多数仅有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远低于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这将对人才培养造成极不利的影响。对此,于2017年11月,浙江省又公布了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方案,实行选考保障制度(即当物理选考科目某次考试赋分人数少于6.5万时,以6.5万为基数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该制度从从2018年4月选考起实施。
从物理选考保障机制提出到现在已经实施一年多的时间,浙江省各所高中都对该政策做出了相应的措施,学生、老师和家长对于物理科目的看法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本次调查,在于调查物理选考保障机制对物理遇冷现状改变程度的大小,了解当前的物理选考情况,以期能确切的帮助高中生们减负减压并且使得高考更加公正公平。
二、学生情况描述性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描述性分析
在我们所回收的748份有效问卷中,男女比例相近,问卷的可信度较高。其中,有416位学生来自浙江省普通高中,332位学生来自浙江省一级重点高中,说明所调查的人数水平较为平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学生们七选三科目的统计中,物理占比27.14%,相较于1.0版本(2014年出台的物理选考政策)选择物理的人数较为增多。因此,从学生的基本情况中我们可以得出,物理选考保障机制的出台,对物理科目人数的下降具有缓和作用,使得人数有稍微回升。
(二)对选考科目公平性的影响
我们从物理选考保障机制对物理科目本身和自身的影响对公平性展开调查。对于物理科目来说,此政策使得一些因为不满意新高考赋分制而不选择物理的同学重新选择物理,对于他们来说,使新高考变得更加公平。但物理选考保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他科目造成冲击,这对学科倾向明显或已开始进行职业规划而物理单科成绩不突出的学生来说,是一件不公平的举措,他们所选择的学科没有得到保障,在赋分与排名中的压力也随之变大。对此,学生要放平心态,努力提升自我,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变得强大。
(三)新政策下的考试与学习压力
我们统计了各高中生的第一次选考成绩与满分相差大于几分,他们会选择参加第二次高考来分析学生们的考试压力。所调查的学生大多处于中上水平,相差10分以内会参加第二次高考。说明大家对自己的要求较高,但从而承受的压力也较大。在学习压力方面,我们发现物理选考保障机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压力几乎没有改变。由于政策没有落实到位,这些学生对该政策并不了解,使得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对于自己的压力问题,学生要学会调节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当压力太大时适当的放松对自己的学习也是有好处的。
(四)新政策的支持情况
在对学生们选择物理科目时的心态调查中,近17%的学生因为物理选考保障机制报考物理,显然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原本对赋分制有所畏惧,不敢报考,害怕分数低的学生,因为有了这个保障机制,他们勇于迈出人生中重要的一步,追逐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在未选择物理的学生中,75%以上的学生认为选择物理这门课对自己来说很吃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新高考的赋分制度对物理学科人数下降确实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中也不乏对物理有兴趣的学生。这是一个看重成绩的时代,但学生们不应该被分数束缚,应该为了兴趣天赋而学习。同时,结合大家对选考改革的意见,为求学生多方面发展和符合学生的兴趣,教育政府会继续改进考试政策,为学生服务。
(五)对物理学科的满意度情况
首先,我们对物理选考难度与时间安排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发现两者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即选考难度与时间并没有联系,新高考在时间安排上还是较为合理的,而对物理选考难度的满意度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形式。然后,在物理学习兴趣与压力的满意度调查的中,大多数学生对物理科目是有兴趣的且压力的分布也较为平均,且二者之间呈正相关线性关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压力也能产生积极的动力,因此动力越大,兴趣与压力也就越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在对物理课程安排和授课方式上,重视物理的学校安排的物理科目也就较多,老师的授课方式也是影响学生选择物理的重要因素,对于授课方式生动有趣的老师,学生们对物理的兴趣也就越大。
三、为更好发展的建议
从本次调研结果看,物理选考保障机制的实施所呈现的效果差强人意。一方面,新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学生和家长不了解此机制;另一方面,物理选考保障机制在保障了物理科目,使得学生在赋分制上不吃亏的同时,又对其他科目造成了不公平的影响。为应对物理选考保障机制政策中的疏漏点,本文从学生、家长、老师和政府4个层面出发,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层面
(1)自信面对新政策的公平性问题。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公平,对于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学生应放平心态,树立正确的成绩观,努力学习,提高自身学习水平,只要自己的能力变得足够强大,不管是物理科目还是其他科目都能从容应对,无所畏惧。
(2)学会调节自我。高考竞争十分激烈,在科目选择时与选择后的坚持时,学生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同时,也要学会适当调节压力,做到松弛有度。
(3)正确认识自我,以兴趣为基础学习。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学生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要懂得留意自己的兴趣与天赋,尝试自己做职业规划。珍惜每一次能够与兴趣相结合的学习,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为达成自己的最终目标而奋斗。
(4)合理规划,高效学习。学生对自己学习,要有初步的规划,可以根据科目考试的顺序或者其他方式,要认清每门科目的难度问题,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有针对性的复习。
(二)家长层面
(1)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结合孩子的天赋特长,同时还要了解孩子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给孩子提出一些有利的意见。
(2)对孩子所在学校科目进行了解,观察孩子擅长科目,给孩子指引方向。
(3)及时与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学习动态,对孩子给予信心和鼓励。
(三)老师层面
(1)认真贯彻理解新政策内容。向学生传达更积极的信号,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
(2)以学生为主。老师对学生选择科目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当学生出现迷茫时及时开导学生,以学生的意愿为主。
(3)加强自身教学能力。学生选择科目有时会受到授课老师影响,教师应该努力提升的教学素养,找到一个既适合自己又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
(四)政府层面
作为高考政策的执行者,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宣传物理选考保障机制,确保浙江省各高校认真贯彻理解政策内容,并鼓励各高校开设新政策宣讲课堂,使老师、学生及家长深入了解该政策。
其次,政府需进一步深入调查物理选考保障机制实施的满意度情况,并对于调查结果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最后,教育政府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为浙江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将高考改革向着积极、阳光的方向推动。
参考文献
[1]张鹏,周向玲.新高考模式下物理选考“遇冷”的成因分析和干预途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05):70-73.
[2]冯成火.新高考物理“遇冷”现象探究——基于浙江省高考改革试点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10):25-30.
[3]童大振,周胜林,邢红军.选考物理的“冷”思考——基于“2020年拟在京招生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8(10):60-64.
论文作者:王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物理论文; 学生论文; 科目论文; 自己的论文; 浙江省论文; 保障机制论文; 压力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