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浙江省县市(区)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省论文,县市论文,资金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
财政审计的视野和范围,在浙江省审计
机关上下已取得共识,此举有助于进一
步深化财政审计工作,对开展“上审下”、
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和“同级审”工作具
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全部政府性
资金审计有关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正确把握县市(区)全部政府性
资金的含义
狭义而论,按照预算法及其实施条
例规定以及预算外资金有关管理规定
等,县市(区)全部政府性资金应当由预
算收入加上预算外收入组成,其中预算
收入由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专项收
入和其他收入等四大类收入组成,按公
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
算和其他预算编制要求编制;预算外资
金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大致
包括未纳入预算收入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收入、政府专项资金收入、从预算内外统
筹单独设立的经济扶持资金、财政周转
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准备金、国有资产
处置收入等。县市(区)政府在实际操作
过程中通常把应纳入预算的国资经营收
入、社会保障资金、土地出让分成收入、
部分行政性收费收入、专项收入等在预
算外资金收支计划中安排。
广义而言,县市(区)全部政府性资
金除上述资金外,还应当包括以下资金:
1、政府性负债。预算法严格规定地
方政府预算不列赤字,实际上各县市
(区)政府通过政府性投融资公司、重大
建设项目等方式途径举债不少,应当纳
入审计视野。
2、其他法律法规以及新近出台的制
度规定由政府(部门)管理的资金。如住
房公积金、其他住房资金、国企改制提留
资金、农民保险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基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等。这些资
金,由政府(部门)组织管理或代为管理,
管理使用情况如何,关系百姓利益和政
府形象,也应当纳入审计视野。
3、国有资产。这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国有经营性资产,通过国资经营收益纳入到预算,已纳入全部政府性资金范畴。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属存量资产,按理可以暂不纳入政府性资金范畴,但涉及的管理、处置环节,影响到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的,可以作为此范畴予以考虑。
4、其他政府性资金。
二、全面考察县市(区)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安排、使用、管理、监督过程可以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1.决策过程。县市(区)全部政府性资金安排的决策过程繁简不一。资金的总体盘子、重大项目、重要事项、重要举措制度的出台,一般经过部门→政府→党委→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策程序。审计需要关心关注的是那些异常和个案现象,如各地经济扶持政策中“一事一议”、“一厂一策”事项,国企改制、土地出让、重大项目招标等事项中出现的政府抄告单,政府各种常设议事机构以及临时议事机构作出的决策事项等,有的程序简化,有的可能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有一定偏差,需要引起审计部门重视。
2.资金流向。县市(区)全部政府性
资金流向反映了资金的安排、拨付、使
用、管理过程。一般来说,财政部门处于
龙头地位,这也是县市(区)长经济责任
审计为什么附加财政决算审计的主要原
因。对财政收支行为和县市长经济责任
履行情况的审计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全
面。通常的做法还延伸审计土管、民政、
教育、交通、城建、经济开发区、政府办、
水利、投融资公司等部门和单位。至于全
面审计,有几种因素需要考虑:一是对一
个地方政府经济和社会有重要影响的财
政财务收支行为或事项;二是对审计而
言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大小;三是市
县长通常直接抓、审批、决策的重要事
项。因此,社会保障部门(医保、土保、社
保、失业保险等)、科技局、国资管理部
门、分散在各有关部门管理的政府性投
资公司、住房管理中心等有可能进入审
计视野,当然需要根据审计力量、审计目
标等相关因素进行选择。比如,经济较发
达地区经济扶持资金规模大,政策上有
一定灵活性,有的市县长直接参与决策,
应当作为审计重点,而事实上往往成为
审计盲点。
3.重大项目或重要事项。县、市
(区)全部政府性资金种类多,涉及部门
多,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时间条件下,不
可能予以全面审计。浙江省的通常做法
是对资金涉及的8-10个重要部门予以审计或审计调查。按照“二八定律”原则,
多数的资金使用规范的可能性较大(而
且市县长也较少决策、审批),少数的资
金使用可能有问题。如果按惯例对有关
部门进行程序性的延伸审计(调查),审
计工作量加大,审计风险也加大。抓住县
市(区)长直接参与决策、拍板的重大项
目或重要事项进行审计或审计调查,既
有利于增强审计针对性,又可以防范风
险,节省审计资源。
三、县市(区)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切入点
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指数。借
鉴目前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思路,审
计应增加对教育、科技、卫生、人才、环境
等方面反映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内容
的关注,以综合指数、分项指数的形式,
横向、纵向反映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便
于对比分析,考察领导干部经济工作业
绩。二是市县长直接决策或参与决策、过
问的重要事项、重大项目。市县长权力
大、范围广,经济责任审计抓住其直接决
策或参与决策、直接审批或干预、过问的
重大事项、项目进行审计或审计调查,可
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针对性,分
清市县长的责任与部门的责任、党委书
记的责任、分管副市县长的责任界限。三
是例外事项。政府决策一般遵循议事规
则。程序合法的、规范的决策事项不是审
计的重点,当然也不排除违法违纪的可
能性。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要在有限的时
间、人力、物力条件下作出客观真实的评
价,对一些例外事项如“一事一议”的事
项、未遵循程序的事项、迟迟不能竣工或
决算的重大建设项目,群众议论和反响
强烈的事件等决不能掉以轻心,有可能
此类问题是恰恰反映和评价市县长经济
责任的主要内容。四是监管制度。一个地
区的财政经济管理水平取决于各种因
素,在某种程度上,政策、制度、监管机制
才是真实反映和评价市县长经济管理水
平的硬指标。比如,某市建设市场比较混
乱,有没有健全完善的政府性投资建设
项目管理办法,有没有相应的职能明确、
运转有序的招投标管理部门、审价机构、
公建中心,可以衡量市县长经济管理的
眼光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