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二医院 山西 大同 037006)
【摘要】目的:探究颅内血肿微创救治重症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收治重症老年脑出血患者中,使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出病例数80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40例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视为对照组,另有40例患者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手术,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手术治疗重症老年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较高,值得推荐。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手术;重症老年脑出血;临床疗效;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136-02
如今,我国已经步入老年化社会,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发病率逐渐提高,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例数也在不断的增加。其中,脑出血作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速度快、病情危及等特征,很多脑出血患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或护理,其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威胁。该疾病是导致临床致死率较高的疾病,需要引起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相关重视。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手术治疗重症脑出血逐渐取得较高的应用效果,在传统治疗过程中,多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但是该手术方式效果不佳,逐渐被临床上所淘汰。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开展研究,对其进行不同的手术方法,探究颅内血肿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以下是正文内容。
1.资料、方法
1.1 病例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80例重型老年脑出血患者均为本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将这8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病例数为40例。所有参与者均符合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经CT诊断为幕上出血,排除出血性梗死、混合性卒中、脑炎出血等疾病。对照组患者实施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观察组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病例数为23例,女性病例数为17例,患者年龄范围62岁~77岁,平均年龄值(69.8±5.3)岁,基底节区出血患者20例,脑叶出血18例,小脑出血患者2例。其中共有30例患者存在高血压病史。
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患者年龄最小的为63岁,年龄最大的为78岁,平均年龄值为:69.7±5.1岁。基底节区出血患者18例,脑叶出血19例,小脑出血患者3例。其中共有31例患者存在高血压病史。
将两组脑出血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并无较大的差异性,能够进一步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对患者进行全麻,使用气管插管,借助显微镜,开颅清除血肿。利用CT检查患者血肿部位,选择合适的位置作长度5~6厘米的切口,利用显微镜清除血肿,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观察组患者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手术,同样根据CT定位部位,计算出距离患者最近的血肿距离,常规备皮、头皮消毒。使用电钻钻透颅骨以及硬脑膜,让后插入钝头的一次性塑料针芯,使其垂直进到血肿中心,在拔除针芯后,拧紧盖帽侧孔接引流管使用5毫升的注射器,缓慢抽吸血肿,抽吸时添加生理盐水冲洗液置换,待冲洗液清亮以后,注入尿激酶1~2万U、肝素100mg、氟美松2毫升组合的溶凝药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病死率、血肿清除率、术后感染率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对所有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当组间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时,以P<0.05表示。
2.结果
2.1 两组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情况相比较
观察组重症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6.62±5.30(min),显著低于对照组重型老年脑出血患者的80.83±5.19(min),手术时间经统计学处理:t=20.6414,P=0.00;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32.19±8.37(ml),与对照组的112.48±10.98(ml)相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t=36.7789,P=0.00;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23.68±3.21d(对照组)>18.37±5.49d(观察组),组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t=5.2807,P<0.05。
2.2 两组重型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比较
在对照组重型老年脑出血患者中,其术后共有8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为20.00%,对照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为75.00%(30例),随访半年后共有10例患者病情加重或病死,病死率为25.00%;相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其术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为2.50%,共有38例患者血肿清除效果较高,清除率为95.00%,而且随访半年后,观察组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病情加重或病死(1例加重、1例病死),病死率为5.00%。将上述两组脑出血患者的感染率、病死率、血肿清除率带入统计学软件中对比,结果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针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原则是做好止血处理,预防血肿对患者脑组织造成二次或多次损伤。目前手术治疗是解除血肿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很多脑出血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延长其生命时限,也有部分患者因为预后康复效果不佳导致死亡。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虽然能够有效清除血肿,但是该手术方式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创伤,对患者的脑细胞造成原发性、继发性的伤害,增加患者致残或致死的风险性[1]。
临床上针对脑出血患者提倡尽早进行手术治疗,而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微创手术的逐渐广泛应用,该手术以其高效性、低创伤性、操作简单等特点被广大患者以及医者所认可。颅内血肿微创手术直达患者血肿部位,有效清除患者血肿。微创手术能够迅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创伤性较少,容易使得患者尽快恢复意识,避免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十分明显[2]。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脑出血患者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手术治疗后,其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鲜明:P<0.05。
总之,颅内血肿微创手术能够快速有效的清除患者血肿,术后病死率较低,而且操作方便简单,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尹常春.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3):2032-2034.
[2]王志恒.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1):16-19.
论文作者:郭亮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患者论文; 血肿论文; 脑出血论文; 手术论文; 微创论文; 对照组论文; 颅内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