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的探讨论文_陈赛碧

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的探讨论文_陈赛碧

中山市检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展开了探讨,介绍了建筑材料检测的内容及方法,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工作的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事业正处蓬勃发展时期,建筑工艺的不断发展,也必将推动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也对加强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把好建筑材料质量关。做好检测工作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建筑材料 检测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帮助。

1 建筑材料检测的内容及方法

1.1 建筑材料检测的项目内容

(1)混凝土;

(2)建筑钢材;

(3)水泥;

(4)混凝土掺加剂;

(5)粉煤灰;

(6)细集料与粗集料;

(7)防水材料。

1.2 建筑材料检测程序方法

(1)取样:因建筑材料规模及数量较大,难以开展全体检测,所以需进行采样处理。抽样检测,也就是指按照随机化方法抽取需进行检测的建筑材料,通过样本特征来估计和推测总体建筑材料的状况。抽样结果应进行规范的报告总结,尤其要准确登记抽取的样品对象。因抽样采用随机化 原则,样品应尽可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由此防止由于取样误差导致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降低。

(2)外形观察:也就是通过观察建筑材料的型号、外表面、种类、颜色等来判断材料是否出现翘曲、凹坑、缝隙、裂纹等缺陷问题;此类问题的甄测主要通过双眼进行,不会采用各类设备仪器,因此其测量标准的稳定性较差。

(3)仪器检测:是指选用相应的仪器设备对建筑材料实施检测;仪器检测时限性特征较强,其主要通过收集检测材料的各类特征数据来估计材料的特性、质量及运行状况,由此完成对建筑过程的整体控制。

(4)无损检测:是指在不对建筑材料造成永久性损伤的状态下,通过电磁波、激光、光电等技术手段检测建筑材料,以分析材料内部是否存在结构不均匀、缺陷等问题,同时还可诊断缺陷类型、大小、数量及位置灯。此类以无损性、不破坏建筑材料使用性能为特点的检测技术统称为无损 检测。

(5)有损检测:是指利用高性能检测设备对材料进行测试,重点分析及化学组成成分及类型,以保证材料质量性能在规范标准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加强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2.1 恰当确定检测项目

准确恰当的检测项目是建筑材料检测的关键环节,其对于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会存在各类建筑材料,在开展检测时技术监管人员应依据建筑行业规定标准对材料适当项目检定。如在水泥材料鉴定时,应依照水泥批次对水泥的凝结周期、细度、安 定性及强度进行检测;若工程选用C30等级的混凝土,应重点测定混凝土的压碎性能;若选用质地相对疏松的粗骨料,则应实行坚固性测试等。

2.2 降低试验误差

在工程材料检测试验中,常会产生因人为因素引发的较大试验误差问题,这同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及经验存在一定程度的关系。所以为尽可能降低甚至消除试验误差及违反规定的问题,应规定测验人员依照建筑材料检测标准严格开展试验,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如在钢筋拉伸 试验过程中,需将试件拉伸至断裂状态时才可准确确定钢筋拉伸系数;而在需测定伸长率的拉伸试验中,部分技术人员近将钢筋拉伸至劲缩状态后就终止试验,这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3 提高取样的规范性

作为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环节,试验取样过程需要更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相应的技术人员也需熟悉各类操作技巧,具有更强的责任心,选择科学有效的取样手段。在实际取样过程中应依据建筑材料检测的各类标准,确定合适的取样方案,并按照随机化原则设置取样点的数目。如在对袋 装水泥进行检定时,应依照生产时间、生产编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标准将同类型水泥放在一起实施检测,同时单个批次的总量应控制在10kg以上、150t以内,抽样检测点的数量也应不少于25个。若同类编号水泥在1000t左右,应平分成两部分实施检测,且同批次水泥的抽样间隔应按 照20t进行选择,通过对建筑材料取样试样的程序进行严格规范来提升材料检测的有效性。

2.4 控制环境条件影响

各类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对建筑材料的性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对于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因其性能条件受环境温度条件影响较大,在开展拉伸试验时,环境温度需调整在20~25℃之间。根据有关测试数据分析发现,由同一总体中抽取的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若在28℃ 的环境温度下采用同种抗拉力试验方法进行检测,则相比规定环境温度条件其抗拉强度会降低约3.65%,而若环境温度为15℃时,检测得到的抗拉强度会提升约2.88%。所以在建筑材料实际检测时,应恰当调控环境条件,特别要降低湿度和温度条件的干扰,以确保获得的检测数据稳定可靠。

2.5 合理分析数据

(1)因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离散性较大,所以在检测结果数据分析前应先做好预处理。如对水泥胶砂抗折强度的检测,若检测数据中存在部分远高于或低于平均值10%的数据,则表明此类数据的误差相对较大,应先剔除此部分数据后在对剩余数据进行计算评估。(2)在对同种建筑材料采用 不同的技术方法或仪器设备进行检测时,其检测数据结果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误差。如在对钢材试验中,将同批次钢材划分为两个相等样本,一份由建筑单位自主检测,另一份由相关质量监督部分进行检测,在对比两份检测数据时若发现其偏差较大,则应全面考虑产生偏差的原因,以 采取合理手段进行改进。(3)另外,仪器设备的精度、技术人员的检测水平、材料质地的均匀性、检测环境条件等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若所得数据误差超出标准固定范围,应采用重复测量方法对材料进行再次检测。

3 结束语

建筑材料的质量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保障建筑材料的质量,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就起到了极大的帮助。综上所述,本文就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作了系统的探讨,旨在能为类似的检测工作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黎伟财.浅析房屋建筑材料检测及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4(10).

[2]王志勇.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8).

[3]曾超府.浅谈如何加强我国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J].经营管理者.2013(19).

论文作者:陈赛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  ;  ;  ;  ;  ;  ;  ;  

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的探讨论文_陈赛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