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河道整治中的水污染治理方法论文_李韬

试述河道整治中的水污染治理方法论文_李韬

楚雄彝族自治州环境监测站 云南楚雄 675000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各领域各行业的污水废水排放量也与日俱增,河道污染程度加剧,如何做好河道中污水治理已成为当前的一道难题。本文结合一定理论依据,详细分析河道整治中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希望能为类似工作的开展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河道政治;污水治理;方法

河道整治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污水治理是河道整治中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污水排放量也日益增多,一些生产生活污水未经过专业处理便排入河道,使得河道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也受到影响【1】。下面联系实际,首先就河道中污水产生原因做简要分析。

1、河道中污水产生原因

分析河道水污染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首先,工业生产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道,造成河道内水污染严重。尽管近年来我国环保制度逐步完善,环境治理力度逐渐增大,但部分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仍存在偷排偷放行为,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被排入河道,导致河道污染加剧,河道内生物死亡,区域内空气受到污染,同时也使人们的身体、心理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次,河道内部分污水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洗衣、做饭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中含有氮、磷等物质,这类物质于水体以及水中生物有害,会造成水体污染。除生活中产生的液态垃圾物质外,一些固体废弃物在自然环境中进行降解分离时,也会产生相关污染物质最终造成水体污染。最后,农业生产污水也是造成水体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经雨水的冲刷、携带进河道造成水体污染;若农作物中含有较多农药、化肥,在生态系统循环作用下,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也会以固体、液体等方式进入河道,提升河道内水体污染程度,使河道治理难度增加。农业生产污水导致河道水污染程度加剧的典型案例就是河道区域出现大量浮萍,这些浮萍迅速繁殖的主要原因为,化肥使用过度,使得水体富营养化,从而为浮萍的生长与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2】。

2、河道水污染危害分析

水是生命之源,水污染不论是给人类还是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做好水环境保护是保护地球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近年来,河道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且这一问题使得区域内工业、农业以及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影响人体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等,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水体污染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带来影响。水是生命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河道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滋生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这些有害物质随水体扩散、传播,一旦饮用,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水体污染会使河道多项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河道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丧失。如河道内水体污染后,水质变差,空气质量下降,河道的景观功能直接丧失,另外水体的功能用途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河道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河道区域内的农业、渔业、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河道水污染也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会导致各个产业发展速度放缓,同时水体污染后需投入大量物力、人力以及财力进行治理,又进一步加大了经济负担,限制了当地经济发展【3】。同时,污水治理技术的研发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更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在这一时期内,当地经济及其各方面都将深受水污染问题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河道水体污染的另一严重危害在于,水体污染会破坏河道及其当地各类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使得生物生存难度增加,甚至会造成生物死亡、灭绝,生物多样性降低。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各类生物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因而如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给多样性生物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这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进行河道水污染治理的主要目标之一。

3、河道水污染治理方法论述

3.1物理治理法

一般情况下,水体中污染物质不外乎以下三种形态:胶体、溶解态以及悬浮态。其中,污水中呈悬浮态以及胶质物质能在物理作用下与水体逐渐分离,之后利用一定的过滤设施将其从水体中过滤出来,最终达到污水治理的目的。具体而言,在进行污水治理工作时,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受污染区域设施沉淀池、沉砂池等设施,并利用水与悬浮态污染物之间的密度差,利用重力作用将水体与污染物分离,达到去污提质的目的。除此种方法外,在受污染区域设置格栅、筛网等设施,利用过滤隔离的防范,将水体中的悬浮态污染物进行集中、过滤,确保水质清澈【4】。总体上来说,物理治理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同时也不易对水体以及周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安全性与经济性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种方法无法从根源上治理污水,采用物理治理法治理后的污水循环利用率低,整体效益不高。

3.2化学治理法

运用化学治理法治理河道污水时,主要是利用某些化学反应实现水污染治理。当前常用到的中合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以及化学混凝法等均属于化学治理方法的范畴,所应用的是同一原理。与物理治理方法相比,化学治理法更适用于治理污水中难以降解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入党污水中存有难以化解的微小悬浮物、胶体等物质时,采用化学混凝法满足法,根据水体实际被污染程度,于水体中添加一定量的混凝剂以及助凝剂,能快速分离水体与污染物质,达到降低污水程度,提高水质的目的。但此种污水治理方法也存在一定弊端满,如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使得河道周边生态环境再次受到损害,同时该种治理方法成本较高,需要一定的资金、物力以及时间成本投入,因此,在污水治理工程中,相关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科学应用化学治理方法。

3.3生物治理法

利用生物治理污水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某些特定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达到讲解水体中污染物质,提高水质的目的。当前,生物治理法在污水治理中应用的较为广泛,因这一治理方法不仅生态环保,而且经济安全,资金投入少,能耗低,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治理效果好。目前在河道污水治理中常用到的生物治理技术有投菌技术、曝气技术等,这些技术均有各自的优势,值得在现实生活中推广应用【5】。如我们当前常见的蚯蚓滤池污水处理系统,也是基于这一治理原理,通过将蚯蚓引入常规滤池,利用蚯蚓的过滤、消化分解作用达到污水处理、净化与再利用的目的。在这一污水治理系统中,蚯蚓能够吸食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污染物质进入蚯蚓体内后与体内中的细菌进行反应,并排出反应物,被排出的反应物在滤池中为有机物提供生长营养,促进有机物大量繁殖、快速生长,最终利用有机物消灭污水中的微生物,从而降低污染程度,确保水质纯净。

4、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水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河道多重功能的使用,影响了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安全,因此,对于河道水污染问题,必须结合具体情况,科学采用物理治理法、化学治理法、生物治理法等相关污水治理技术予以治理解决,以保证水体以及生态环境安全。此外,除文中提到的几种污水治理方法外,做好污水处理、排放管理,加快推进河道周边生态建设等同样是提高污水治理效率,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源头处的管理与控制,能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效果,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建耀.河道整治中水污染治理方法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7):80.

[2]魏茂魁.河道整治中的水污染治理方法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6):168-169.

[3]杨美荣,李树慧,肖振华.河道整治中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6):167.

[4]刘顺娟.河道整治中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7(24):86-87.

[5]俞永梅,徐展强,高文安.河道整治中的水污染治理方法探讨[J].上海水务,2007(02):26-27+30.

论文作者:李韬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试述河道整治中的水污染治理方法论文_李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