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学数学是一种思想,旨在提升教师指导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
落实明明白白学数学的目标,一是展示教师思考(确定学习结果、评量学习结果、制定学习计划);二是展现学生思考(会想会说会用数学),想是思考,说是展示,明明白白学数学,也就是从想数学、说数学、用数学,达成从环节有效到课堂的高效。
一、教师先要思考。备课时思考: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去哪儿)、如何达成目标(怎么去)、学生学的如何(去了吗)怎么评价等?课中不断的思考:刚才学生学的如何?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这是一个长久目标,需要我们老师的坚持才能实现有思考的课堂。
1.确定学习结果。----我们要带领学生去哪儿?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课标中有怎样的规定?(2)教材中有哪些主要内容?(3)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4)这些知识和技能要达成怎样的理解?(5)哪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确定学习结果就是制定学习目标,基于以上五个问题的解读可从知识、技能、理解、思想方法四个维度制定学习目标。
2.评量学习结果。----我们如何知道学生到哪儿了?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所有期望的学习结果都被适当评量了吗?(2)是否制定了针对各学习结果的评量标准?是否关注结果的本质而不是形式?(3)学生通过哪些实作任务可以表现出自己的学习行为?成为学习结果是否达成的证据?
该阶段把“评价设计”前置,以学生的行为表现表征学习结果,其实是站在学生立场使学习结果变得更清晰,再逆向设计相应的实作任务及达标标准,使评价与结果走向一致。
3.制定学习计划。----我们如何带领学生到那儿?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如何导课?(2)安排哪些学习事件(教学活动)?(3)如何监控学生的学习和给予及时的反馈?
以上三点是新学年教师备课要求,备课力求突出要点。建议每册每单元至少要研发2个符合要求的集体备课(一个是单元学习策划,一个是课时学习计划),由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到教师共享使用备课到不断修改完善备课。各单位要基于校本教研、理解教材背后的价值,运用逆向设计先确定学习结果、再评量学习结果、最后制定学习计划。
二、展示学生思考。“围绕要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怎样?”每个环节都让孩子们思考:刚才学习了什么?怎么学的?学的怎样?培养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让学生爱上思考。
(一)想数学。落实让数学思考真实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把握。
做好及时回头看。反思也是思考的体现,回头看也是一种反思,也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学习过程中适时(如突破重难点后,解决完例题后,做完堂堂清,课结前等)让孩子们回头看,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评价到哪儿了,培养学生不断思考、会思考,进而实现深度思考会学习。建议我们的课堂通过这样的小思考、大思考,引领教师和学生从会思考到习惯思考!
(二)说数学。落实让数学板演会说话。这是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体现。
学生层面:做好三会。
1.会写。板演是对学生思维的展示。课堂上尽可能的让学生板演、书写,这是对学生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会板演是通过学生的书写展示(书写认真、布局合理)等即可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到哪儿了。
2.会说。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就是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的思考习惯,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
3.会问。问的过程就是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课堂上要看到孩子们会合作合作学习和交流。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要求,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创造学生展示的机会、生生之间互动交流、讨论、辩论、质疑的机会。
教师层面:会梳理。要借助学生的板演和教师的板书梳理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回头看,既能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区别,又能构建数学思想方法学数学,可以是知识地图形式,可以是是思维导图形式,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这也是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有效手段。
(三)用数学。落实既重过程方法又学以致用。这是学会到会学的素养展示。
新课标最重视的是数学的建模与用模问题,其他如生活化、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活动与思考等等都是为数学的建模与用模服务的。
1.建模。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学习数学。数学建模重视探究的过程。课堂中要重学具的直观操作、重亲自经历和体验,重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实现真正的理解,才能实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才能达成“怎么去”的教学目标。才是体现数学本质的课堂(重学生参与、重体验过程),才是体现数学味的课堂(重思想方法)。
2.用模。用建构的模型方法解决问题。方法收获比知识收获重要。用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发挥建模的作用,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用途和益处,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课堂中习题的设计与练习形式重建模的应用和推广,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3.脱模。用数学的素养学会工作学习。基于对学习的标准的把握(课程标准、单元标准、课时标准)定准目标。基于对学生学情的把握、预设,学情分析的体现为学习目标服务。基于对重难点知识的把握,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突破目标。教师层面落实好教学研究,实现有效备课和高效课堂。学生层面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作业和高效学习。
希望我们每位教师在追求理解的教学道路上,为理解而教,学会思考,让孩子们实现为理解而学、明明白白学数学。
论文作者:李世栋,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目标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评量论文; 过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9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