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长春 130000;3吉林大学 吉林长春 130021
【摘 要】目的 观察电磁式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探索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制。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至今诊治的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电磁式冲击波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传统按摩手法对照组)3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治疗后冲击波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电磁式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电磁式冲击波;传统按摩手法;肩周炎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中医又称为“漏肩风”或“肩凝症”。临床上,中医常采用传统的按摩手法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电磁式冲击波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应用冲击波疗法治疗肩周炎越来越受到患者的认可。本院从2015年起至今采用电磁式冲击波治疗肩周炎,并采用传统按摩手法治疗进行对比,旨在探求治疗肩周炎的特效疗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
1.1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肩部疼痛,可为钝痛或锐痛,疼痛逐渐加重,昼轻夜重,不能睡于患侧,可有或无外伤史、受寒史;(2)肩部活动受限,以上臂上举、外展、后伸、内旋为明显;(3)疼痛部位可局限于某一点,也可呈片状;(4)X线检查无特殊发现,病程长者可见骨质疏松。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病程、性别不限;(3)自愿参加临床观察且配合治疗和随访。排除标准:(1)合并可致肩部疼痛的其他疾病;(1)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病患者未经有效治疗,病情不稳定者;(3)凝血功能障碍、外周神经病变以及安装心脏起博器等不适宜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患者;(4)中途改变治疗方法,未按本研究方案规定治疗的患者。
1.2 临床资料与分组
病例来源为本院门诊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磁式冲击波组与传统按摩手法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3仪器设备及药品
深圳市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电磁式冲击波骨科治疗机(型号:XYS.GU-1S),耦合剂为威海西施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消毒型医用超声耦合剂。
2方法
2.1治疗组
采用电磁式冲击波骨科治疗机,治疗时嘱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肩部后涂抹耦合剂,以局部压痛点为中心分别从横、纵方向进行冲击治疗,并对患者疼痛较为明显的部位集中冲击。根据患者的病情长短及患者耐受力,合理调控工作电压及冲击次数,每次治疗800-1000次,每次治疗冲击次数可根据病情增减,隔日治疗一次,持续治疗10次。
2.2对照组
采用传统按摩手法。患者端坐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术者主要是先运用㨰法、揉法、拿捏法作用于肩前、肩后和肩外侧,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法,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以充分放松肌肉;然后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手,作牵拉、抖动和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肢作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解除肌腱粘连,帮助功能活动恢复。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2]。
2.3疗效评定及方法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具体操作为: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治疗前后使用同样的方法即可较为客观的做出评分,并对疼痛治疗的效果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然后根据治疗前后的疼痛减轻程度,决定评分。以前后VAS差距≥5为显著好转,3≤VAS差距<5为好转,VAS差距<3为效果不显。
2.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量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说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程度均比治疗前减轻,但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电磁式冲击波对治疗肩周炎有效,见表2。
4讨论
目前肩周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通常认为是随着年龄增长,肝肾渐衰、气虚血亏、筋脉失于儒养、局部组织退变,加之肩部外伤劳损或肩部缺乏活动而发病。该病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肩周炎的治疗长期以来公认的是运用保守治疗手段,但都存在疗效不稳定、症状易复发的缺点。电磁式冲击波通过振动、高速运动导致介质极度压缩而聚集产生能量的具有力学特性的声波。冲击波通过藕合剂经过皮肤进入机体,产生许多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电磁式冲击波对病灶和疼痛部位在肌肉、肌健、肌健附着点及筋膜处有明显的松解作用、缓解疼痛的作用。因此可以证明电磁式冲击波治疗肩周炎有显著的效果,并且电磁冲击波治疗是一种创伤性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2]王和鸣,黄桂成.中医骨伤科学[M].第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285-286.
论文作者:徐兴臣1,李跃飞2(通讯作者),胡一博1,朱宇生1,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冲击波论文; 肩周炎论文; 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电磁式论文; 肩部论文; 疗效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