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公德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公德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社会公德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社会公德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提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同志也曾明确告诉人们,要把青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教育。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基本教育素质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其中,思想道德、社会公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起着主导的作用。笔者认为,社会公德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本质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社会公德状况如何,直接反映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素质,所以,从社会公德教育入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片面的学校教育造成社会公德的缺失

(一)重知识教育轻创新教育。传统的教育体制过多地强调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校最基本的责任和使命就在于传授知识,整个学校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点而展开。因此,学校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讲课方式而不考虑学生实际需要和授课的实际效果。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这种对教育方针片面理解的弊端是明显的,它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把知识仅仅解释为是一种承继关系,放弃了知识的创造、发现和发明功能。

(二)重知识教育轻能力教育。把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相分裂,只强调知识教育的重要性而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际上知识只是一种必备条件,一旦要得到体现或表现就必定要成为一种能力,否则知识永远不可能在处理事务中有所作为。

(三)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从中小学起,人们往往过多地关心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得失,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衡量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高低。高等学校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延伸了这种管理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最后导致高校学生考试能力的畸形提高,但整体素质却呈下降趋势,不仅仅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出现弱化,而且道德素质严重滑坡,直接对党的教育方针理解和执行形成威胁。

(四)重智商轻情商

高校从招生录取,到课堂考试,都无不强调成绩的重要性,只要考试成绩好,就能被选为班干部、团干部,还可以获得各种荣誉称号。怪不得有人说,大学生除了学习,似乎生活在象牙塔,所以,有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被人拐骗,有学生由于恋爱受挫或同学关系处理不当,有自杀者,也有杀他者。北京某著名大学一位博士生仅仅是出于生活习惯不适,愤然杀死室友,自己也跳楼自杀。事实表明,高校在引导学生处理人与人关系方面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学校不仅要教育学生科学的知识与文化,而且更应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人际素质,在个体发展有强势时不自满,在个体发展处于弱势状态时能自我调节,不气馁。

正因为上述几方面原因,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从理论上讲,高等学校组织应该有两方面的任务与职责:第一个方面是传授所需和相关的知识。它不仅传授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把文、理、工等各学科的研究历史加以归纳给予讲授,还在短期内较快地传播人类经验所积累和所认识的知识,减少知识产生和学习的时间,使人类的智力能在一般学习情况下较早地得到开发。第二个方面是发现和创造新知识和新观念。新知识的产生通常情况下有两方面的来源:首先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人类从自身的生产和生活的直接活动中发现和发明新知识和新判断,其次来源丁学校教学活动和学校科学实验活动。第二个方面是传播新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观念,服务于社会。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内学校组织的活动是有其明显的阶级性,无产阶级的学校是属于无产阶级性质的,资产阶级的学校是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同时,高等学校还有必要与主流的社会文化与社会规范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高等学校组织有其较强的生命力。

事实表明,高等学校必须充分完成上述两方面的任务与职责,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和合格的社会人。这实际上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具备必需的社会价值观,必需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规范。

在现实学校生活中,出现不少违背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不讲卫生文明。教室、校园和宿舍内随地吐痰者有之,乱丢杂物(纸屑、瓜壳和烟蒂等)者有之,而且,就厕时没有文明习惯,如大便后不及时冲水,在课桌椅等上乱涂和乱画现象仍很多等。2.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上课迟到、早退和缺席者不少,就餐时不遵守排队秩序任意插队,吵架与故意伤人案件不断,偷窃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轻学重商,考试作弊屡次出现等。3.不尊重教师、礼貌缺乏、礼节失度。尤其是男女生谈恋爱成为时尚,校园、教室甚至包括宿舍内男女生行为有失分寸。4.集体意识淡薄。班级活动、年级活动不关心、不参与,缺少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5.享乐思想有所抬头。生活上追求奢侈,大吃大喝,不讲节俭,同学间互相攀比穿名牌服装,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就餐时浪费米饭严重。6.不爱护公共财产。图书馆、教室、实验室、食堂、宿舍等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其设备是国家的财产,学生有责任爱惜和保护。但实际上,不少学生随意损坏公共财物,不节约用水和用电,公共财物无人关心。

如果一个学生掌握了各种专业知识,并且学有成就,有较大的学术发展潜力,但缺乏作为一个正常社会人和合格社会人员起码的素质与规范,不但对社会可能没有什么较大的贡献,而且将最终有损于社会,被社会淘汰,既不利于高等学校教育方针的执行落实,又无功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加强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具有内在的必然性与现实的紧迫性。

三、加强对学生社会公德工作的管理与领导

目前,高等学校所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一方面是社会整个大环境社会公德缺乏所造成的,因为学生既是一个学校内的成员,又是社会组织的一个成员,而且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与概率要远远多于、高于学校对它的教育,这样势必会对学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所以对高等学校内社会公德问题应选取客观公允的态度,不应该回避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社会公德造成的负面作用。当然,另一方面也是高等学校本身存在的对社会公德教育问题的忽视所造成的。针对后一种情况,学校有责任和有义务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变学生社会公德的落后状态。

(一)领导重视。学生社会公德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合格程度。高等学校各级领导应从思想认识上端正态度,严于律己,确确实实地给予重视、并体现在具体的行为上,避免口头重视,行动忽视这样的现象出现。

(二)全员育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任务,从领导到德育工作者,从教师到后勤服务人员,直到学生本人都要积极投身其中。师教生,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课堂内外言行一致,生生互教,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不恰当的言行,同学间应及时提醒制止并相互监督。学生自我教育,提高道德修养,要靠日三省吾身,做到慎独。

(三)健全组织。尽管高等学校先后都成立了精神文明办公室,但往往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在应付突击检查上,疏于日常的学校社会公德管理。因此,有必要发挥该组织的功能,明确精神文明办公室的职责,并落实到实处。与此同时,由于学生社会公德管理涉及到众多的部门和单位,这样,是否可以建立以精神文明办公室为核心,联合学校学工部、爱卫会、保卫部门、总务部门、学生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以各院系管理为辅的管理网络,形成有组织保证,有人员配备,各方同心协力共管不懈的良好局面。

(四)措施完备。人们常将社会公德建设误认为是高标准和严要求的一项任务,事实上,社会公德常体现为细小的事和具体的人,表现为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和行为规范。从高等学校管理制度着手,应制订详尽和具体的建设校园社会公德措施,制订的措施应保持一定的时间进度表,使单行措施和复合措施互为配合,相互补充,做到措施完备、得当,既有针对性,又有适宜性。

(五)长期不懈。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社会公德式微的影响,学生已有的不良行为和意识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以全部改变,是渐进式的过程,同时,高等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也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故高等学校学生社会公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相信通过高等学校师生各方的共同努力,学校内的社会公德状况将会有一个较大的改观,学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将与21世纪发展相匹配!

收稿日期:2000—3—23

标签:;  ;  ;  ;  

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公德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