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建筑的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实际需求。然而建筑的组成结构,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加强消防安全技术的合理运用,优化其服务功能,扩大其实际应用范围。同时,为使消防安全技术能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要加强对建筑结构特点的深入理解,充分考虑其使用中安全性能的各种需求,增强消防安全技术的适用性。本文对建筑工程防火安全技术系列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火安全;技术
建筑中必须运用合理且有效的建筑防火安全技术,良好的建筑防火安全技术可增强居民建筑的防火质量与能力,还能给人身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带来保障。所以应不断完善建筑的防火安全技术,从而增强建筑的疏散性与安全性。引发建筑火灾的原因有很多,为尽量杜绝或降低火灾发生,应以建筑工程的设计整体作为落脚点,考虑周全各个环节的设计与维护。
一、消防安全工作的意义
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科学性和社会性的工作。消防安全工作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与否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建筑的数量日益增加,电器和装饰品等可燃物品较多。若建筑材料或装修材料不符合消防规定的标准、建筑工程实施不符合最初设计规定的要求、消防设备系统与控制系统不合格、建筑物的电器寿命到期等多种因素都可能会引发火灾。而且,家庭、公司和单位部门的消防安全区域都具有相似性,一般情况下,比较常见的消防安全区域有厨房、配电室、消防控制室、化学用品储存室等。一旦起火,就会面临救火难、伤亡大、损失大、危害性大等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必须对消防安全加以高度重视,提高建筑的消防安全技术,普及消防科技知识,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识,才能降低火灾的危害,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筑工程防火安全技术系列研究
1、防火分区分隔技术。从建筑安全角度,为防止火灾的蔓延,需将一栋面积较大的建筑物有机地划分为若干个小的防火区域,即防火分区。就是建筑物的某一空间发生火灾,火便因热气体对流、辐射从内楼板、墙壁内部烧损处或门窗洞口向其他方向蔓延扩散开来,最后发展成整座建筑物的火灾。因而就大型建筑或多层的建筑物而言,在一定时间内把火势控制在规定的区域内非常重要。防火分区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水平防火分区和垂直防火分区两种方式。水平防火分区是阻止火灾沿水平方向蔓延的一种分隔方式;垂直防火分区是防止火灾沿内空间垂直方向蔓延的一种分隔方式。两者均需留出满足使用功能的一些通道、门、窗、洞口,这就需防火分隔构件来解决洞口的断火、阻火功能,实现真正的一个独立空间。
2、完善消防给水系统。从消防给水系统的方面看,建筑物应有相对经济合理供水的方式,来保障消防给水的系统安全和性能的稳定性,尤其是减压阀供水方式,站在使用的角度看,这种给水系统设计比较简单,造价成本较低,相关操作管理也比较方便快捷,所以建筑的消防给水系统宜采取这种方式进行供水。
3、安全出口设计。针对某些特殊情况,例如根据两安全出口的距离对丁字形走道距离进行分析与考虑。此外,对安全出口的设计必须要合理,对相邻防火区之间的疏散口可否作为安全出口,设计师应重点进行把握。根据有关规定指出,无特殊情况下,单个防火区均应存在两个安全出口。通过上述的规定可知,安全出口设计最主要的是一定要通向室外,因此,仅在特殊的一些情况下,防火门才被提倡作为安全出口使用。
4、防火卷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防火卷帘是针对较大室内空间的一种水平防火分隔设施,它可与选配相应的火灾烟雾报警探测器、火灾温度感应探测器、自动报警及联动闭锁控制系统配套使用。对面积较大的防火卷帘,如何提高其耐火极限值和确保在火灾中自动落下,保证阻火的功能是今后科研的重点。
三、建筑结构抗火技术
1、对变配电所变压器的建筑防火要求。变配电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的变配电室的耐火等级也应为一级,变配电室应设在单独的房间里;且一个房间只允许设一台变压器。若多台变压器相邻设置,应用耐火3小时的隔墙将多台变压器隔开,且隔墙上不允许开门。进入高层主体建筑的所有变压器室和配电房均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变压器室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与变压器无关的管道不允许进入或跨越变压器室。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穿墙板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窗应有防止小动物进入的措施,应有防雷措施等。
2、变配电所变压器的用电要求。消防用电设备与消防电源应采用一级负荷,并由两个电源供电(两路电源),两个电源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是供电电源中最可靠的最高级电源,当两个电源中任何一个发生故障中断供电时,对另一个电源的正常供电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供配电系统运行实践证明,变压器、高压配电柜、低压配电屏、电线电缆等,都是比较可靠的配电原件,一般使用单位在检修或发生事故时,不考虑再发生事故,即使有也是极少数情况,可通过加强管理等手段予以解决。
3、建筑结构抗御火灾设计的方法研究。建筑结构抗火是指由建筑材料构成的,建筑空间骨架受力体系在火灾中保持一定荷载的能力。具体对策包括:对构件进行防火保护,延迟结构材料的升温时间,从而达到提高结构构件耐火时间的目的;或通过计算保持火灾荷载效应,对结构进行抗火设计,使其在一定的外荷载条件下满足规定结构构件耐火极限要求。
4、新型建材组合构件的耐火性能研究。作为结构用的新型材料在近年来发展较快,对这些新材料需要进行大量的抗火性能试验与理论分析研究,从而确定其在火灾情况下的结构力学性能,并为今后标准及规范的编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5、加固所有构件的抗火性能研究。由于建筑物加固改造工程中加固材料的不断创新以及加固方式不断的改变,也为加固后构件抗火性能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多年来对加固后构件的防火保护实验研究工作的缺失,导致对加固后结构构件防火保护措施的认识模糊。因此,对这类构件的耐火研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6、火灾后结构系统损伤及修复技术的研究。火灾后建筑物结构均面临损伤度评估及修复设计的问题,其涉及的主要工作有:1)火灾荷载及结构损伤现场的确定:2)整体建筑火灾在线数值模拟;3)火灾后建筑力学性能评估方法试验验证;4)修复加固设计方案,评估结果是火灾后修复加固设计的直接依据,设计单位可根据评估结果与工程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实施的修复意见。
四、结语
建筑防火是一门新兴的综合交叉学科,它涉及建筑工程的所有专业。随着现代建筑的出现,我国的建筑防火研究在系统化、实用化方面有巨大的变化,无论在安全质量上,还是安全性能上,现代建筑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火灾科学的进步,同时,建筑防火安全也是建筑工程设计必须考虑和处理的核心安全之一。
参考文献:
[1]宋鹏.浅议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J].中华民居,2015(7).
[2]程静.建筑防火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7(02):43.
[3]张庆宇.建筑消防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论文作者:路统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火灾论文; 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变压器论文; 消防安全论文; 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