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英
光合文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海绵城市理论是个全新的理论,城市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应该基于海绵城市的科学理论,充分发挥风景园林景观的自我调节能力,从道路、水池、建筑物、绿植等全方面来规划设计,充分发挥它们的渗水蓄水能力,以充分提升园林景观的生态环境效益。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海绵城市理论;应用
1 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海绵城市主要是将城市发展为具有海绵特性的城市建设,其主要功能在于对城市内雨水、积水、内涝等不利因素的吸收和存储、利用效果。海绵城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可以理解为,在园林设计中同样具有海绵的吸水功能。相比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更有利于城市的排水和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下,海绵城市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地应用到园林设计的道路、绿地、广场等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中,能够让这些载体具有对水资源的高效吸收作用,从而真正实现水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园林设计中包含很多的绿地、植被种植,降雨时可以吸收一定数量的雨水,能够有效缓解雨水的汇集,避免城市内涝等现象的发生,更好地为人们提供安全出行条件。另外,通过对雨水的收集、过滤处理,用于园林绿化的灌溉等方面,进一步保护水资源。
2海绵城市作用机制
在这种新的理论支撑下,城市如同海绵一般,既具备一定的吸收能力,同时也具备相应的弹性,能够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调整,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自我调节功能,实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自然灾害发生以后,海绵城市能够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水等水涝问题,海绵城市通过城市的地下排水管道、城市绿地等,能够实现部分吸收余水的功能,以减轻洪涝灾害对城市的负面影响。海绵城市的“弹性”,主要在于它能够科学有效的保护城市中的原有生态系统,比如城市绿地。作为海绵城市的“肺”,绿地既能够实现雨水的吸收利用,同时也能够实现一定的截水功能,避免雨水进入城市主干道,影响交通,影响行人。同时,海绵城市的“弹性”还在于它能够有效修缮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重新焕发城市生态系统的能力。海绵城市具有特殊的属性,在生态系统的修缮和完善过程中,会督促人们基于其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方式,避免保护不力或者因保护而造成的二次损害。
3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
风景园林规划的目的在于营造城市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城市的生态效益,科学全面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传统的风景园林规划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仅仅符合了城市环境的保护,对于城市自我调节能力的发挥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来重新梳理风景园林规划,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内容:
3.1园林道路规划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道路规划是非常关键的,同时道路规划也是占地面积较大的规划内容。传统的风景园林道路规划,仅仅注重人与自然的贴近性,仅仅注重道路规划的美观性,忽略了道路规划的生态保护功能。在海绵城市理论的作用下,道路规划应该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同时结合实际风景园林的建设方案来科学规划。一方面,在风景园林道路规划设计中,应该减少道路对绿地的占用,将传统的直线型道路规划,调整并改变为曲线或者环状设计。同时,在道路规划设计中,应该规避传统的密实铺路法,积极采用间隔性的铺路法。比如两块地砖之间间隔10cm的空隙,以有助于雨水的下渗,发挥道路吸收雨水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风景园林道路规划中,一般人们喜好运用整齐划一、具有乘凉功能的高大树木来营造“曲径通幽处”的氛围,这虽然也有助于环境保护,但它吸收雨水的能力有限。因此,应用海绵城市的理论,应该在道路两侧设计大面积的低矮绿化植被,并保证这些植被之间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充分发挥它的生态环境局地效应。此外,在风景园林道路规划设计中,对于道路铺砖材料的筛选也应该慎之又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的石材、板材等吸收雨水的能力非常有限,渗透性能不佳,不符合海绵城市的科学理论。因此,为提升道路自身的渗水能力,应该在价格合适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渗透性好的材料。
3.2园林水景规划
水景是风景园林规划中的重点内容,水景的存在,本身就能够发挥水的吸收、降温、保湿等诸多功能。但传统的水景规划,人们为了便于及时换水作业,同时也便于科学管理,所以往往将水景独立封闭起来。特别是在一些大的水塘的规划设计中,水塘的底部及四周被混凝土水泥封闭起来,使得水塘成为“一塘死水”,难以充分发挥它的交换功能,也不利于它与自然界的物质置换。这样的水景规划,在南方多雨的季节下,可以充分发挥它的蓄水能力,实现对雨水的净化和利用。但在北方年降水量稀少的地区,该水景设计的功能就无处发挥。因此,在风景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论,应该优化水景设计。一方面,在水景位置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利用地形地势上的天然优势,来引导雨水自动蓄积。比如将风景园林景观中海拔最低或者存在坑洼的区域,确定为水景所在地,利用地形条件来修筑蓄水池、蓄积渠道,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另一方面,在水景的规划中,若需要建立大型的水池,则需要规避水池的全封闭性,而应该在水池的适当位置预留一定的开放区域,以实现水池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也便于雨水渗透。
3.3在城市公共区域设置渗水装置
城市公共区域的渗水现象,也是影响城市良好运行的主要问题。应用海绵城市理论,选择渗水性良好的地砖铺设城市公共区域的路面,并在路面下方设置雨水存储运输装置,将雨水运输到城市风景园林的灌溉系统中,可应用城市积水灌溉城市的园林。在城市公共区域设置渗水装置处理了城市积水问题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城市水资源的消耗量。当下北京市的奥林匹克公园充分地应用了“海绵城市理论思想”,通过有效设置城市公共区域渗水装置,实现了应用城市雨水进行城市园林灌溉工作的开展。同时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带”的有效创建,也实现了北京市的部分雨水资源的有效转化。
A3.4园林建筑规划
在风景园林的规划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论,还应该注重建筑物的科学规划和利用。建筑物对于雨水的渗透能力也是比较优良的。传统的园林建筑规划,过分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特别是屋顶,采用抗渗性能优良的材料,来减少屋顶渗透问题,这与海绵城市理论是相悖的。因此,在园林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应该基于海绵城市的科学理论,从两方面来着手:一方面,在园林建筑物的规划建设中,可以建设一定的排水渠,并将雨水引入园林的水景或者直接引入绿化植被中,以有效实现雨水的利用和积蓄。
3.5园林绿地的规划
应用海绵城市的理论,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应该着重处理园林绿地的规划。园林绿地的规划,要注重自然规律和人工作业的充分融合,在实际的绿地规划中,要减少对自然地形的破坏和修整,而是充分基于地形地势的自然条件,合理配置不同密度、不同高度的绿植。同时,基于对不同绿植根部的深入研究,来精准进行蓄水池位置的选择。
结束语
开展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实现海绵城市理论的环境保护效用的真正有效发挥,可以使得我国在环境友好型发展理念下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理想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赵栩.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30):64.
[2]李明.风景园林规划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8):138-139.
[3]陈小锋.研究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及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29):67-68.
[4]项青.“海绵城市”在中国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0):176.
论文作者:韩国英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理论论文; 道路论文; 水景论文; 风景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