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70年向阳而生的新“三农”
新中国成立70年,郑州市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产品供给已经由长期短缺向充足有余、丰富多样转变,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大幅改善,农民生活实现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重大历史性跨越。农业的持续稳步发展,给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
因为串头太多,葡萄根部的营养输送跟不上,致使果粒散且小;而串头大的,因为舍不得疏剪掉一部分,到成熟的时候,内部有些果粒被挤破,接着霉烂,感染整串。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多发疾病,病患主要表现为高血糖,临床症状为多食,多饮多尿等。发病原因主要为患者胰岛素分泌出现缺陷,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方法较多,多数采取常规尿液检查,但因此检测方法准确率不高,因此被临床诊断逐渐淘汰,该文以该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来该院治疗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生化检验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现报道如下。
推动农业产业化
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郑州市构建都市生态农业,发展龙头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近5年来,郑州市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共安排了3批150个、0.93万hm2的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以培育休闲农业示范县、打造休闲精品线路、评定星级企业、打造美丽乡村为抓手,推动农业由单一功能向休闲、生态、养生、文化等多功能拓展,促进产业融合、农民增收。截至2018年年底,郑州市已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全国十大精品线路1条,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国十佳农庄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67家。2018年,郑州市休闲农业接待达3499万人次,完成营业收入40亿元,带动农民就业28.65万人。
以扶优扶强农业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不断完善农业发展产业链、利益链、组织链、服务链。截至2018年年底,郑州市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2家、省级龙头企业54家;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31个,其中省级集群19个、市级集群12个;培育首批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9个。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了三全、思念、好想你、白象等一批农业知名品牌。目前,郑州市农业龙头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3个、河南省著名商标52个。
打赢脱贫攻坚战
“不落一户、不落一人”“走前头、出特色”,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郑州市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机制。郑州市明确了“转、扶、搬、保、救”的基本路径,建立了以对人、对事、对时、对责和对账为工作抓手的推进机制,形成了具有郑州特色的扶贫路径。郑州市直19个行业部门分别出台了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脱贫攻坚方案,形成了郑州市“1+19”脱贫攻坚政策体系。郑州市还探索实践以“N+2”为主线的精准扶贫模式,一人一策,为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帮扶计划,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截至2018年年底,郑州市18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9.7万人减少至1785人。剩余的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占43.8%,因残致贫占41.2%。2019年,郑州市将实现除政策性兜底外存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
其次,提请宪法解释的主体不明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没有关于谁有权提请宪法解释的明确规定,而《立法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都规定了特定的立法提案主体,在参考上述规定的前提下,《宪法解释程序法(专家建议稿)》又吸纳了《立法法》关于法律解释提请主体、法规审查提请主体的相关规定,将提请宪法解释的主体规定为各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提请主体范围较广,对于推动我国宪法解释工作开展具有较强的推动力,但也需避免因提请主体过多,影响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问题发生。
2014年以来,郑州市以旅游扶贫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抓手,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8亿元,撬动4.3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区域建设,打造了新密尖山风景区旅游扶贫项目、登封仙人谷项目和登封大熊山革命老区旅游扶贫项目等27个区域特色经济项目。其中,新密尖山伏羲山大峡谷跻身国家4A级景区,新密神仙洞、登封仙人谷跻身国家3A级景区行列。区域特色经济共辐射带动42个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吸纳近4300人就业,带动脱贫9000人。
共建田园好风光
2015年启动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以来,郑州市和各县区两级财政拨付专项资金,支持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对村庄道路进行硬化、美化、亮化、绿化,对具有价值的传统建筑、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进行修复,村容村貌得到提升。截至2019年上半年,郑州市级财政投入6.15亿元,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项目达42个,打造出一批“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二七区樱桃沟村入选全国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成为4A级景区。新郑市泰山村、新密市黄固寺村、巩义市水道口村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命名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牟县十里铺村、登封市崔岗村等村庄环境不断改善,初步实现了“宜居、宜业、宜游”,成为市民的度假好去处,形成了“雁阵效应”,对其他村庄进行环境改善和村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按照规划,到2022年,郑州市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将达50个,通过典型引路,连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群,示范带动农村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全方位改善提升。
农村从封闭走向开放,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农民从贫穷走向小康,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来源:http://nynct.henan.gov.cn/2019/09-02/949991.html 2019-09-03)
标签:国家中心城市论文; 总体小康论文; 农村基础设施论文; 农产品供给论文; 三农论文; 历史性跨越论文; 丰富多样论文; 农村和农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