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学科是中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科目。新课标对该学科的性质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表述赋予语文教师必须承担的两个任务:一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 审美情趣
目前的语文教学,教师往往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有些老师更是一味地强调做题技巧、考场应对策略,做题模板满天飞,把语文课变成技术课,结果让语文课变得素然寡味,成为学生不喜欢的学科。语文老师如何肩负起语文教学的重任,更好地实现语文学科的价值呢?笔者认为必须从课堂入手改变教学现状。我的策略是:挖掘语文学科所富含的艺术与审美要素,用课堂的艺术之美来调动学生,使之热爱语文课,重视语文课,藉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一、让语文课堂形式具有艺术之美
教学是艺术。语文老师必须使自己的教学形式多变而具有美感,这就对语文老师个人的教学能力提出比较高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语文老师语言要风趣幽默,有感染力、有激情、有童心,表达能力要强;要能掌控课堂和调动学生参与,使民主气氛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而不仅是听讲者;要有新颖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讲解,学生探究学习,分组讨论法,也可以尝试组织学生授课,以主持人的方式来讲课。这些都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有效方式;语文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知识要广,涉猎广泛,课堂上才能应变自如,才能使学生感觉到听你的课不仅是学语文,更是一种艺术享受。
二、充分挖掘出语文内容的艺术之美
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就是靠教学内容中的审美对象来潜移默化实现的。教材中很多形象,颇具有审美价值。如毛泽东的指点江山,苏武的坚贞不屈,刘兰芝的忠于爱情,李白的豪放洒脱,杜甫的忧国忧民;又如形式优美的诗词,朴实隽永的散文,深刻犀利的小说无不让学生从内心发出由衷的赞叹。在学习小说《老人与海》后,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让学生记住小说中的名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语文课中,处处是崇高的形象、隽永的诗句、幽深的意境、艺术的语言表达。老师如果利用好这些资源,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正确的“三观”有着积极的功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安排有书法课,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插入古典文学的欣赏课,如唐诗鉴赏、宋词赏析、辛弃疾词作欣赏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艺术之美的能力
语文是实践课程。语文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光靠课内无法保证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培养。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调动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热情,并形成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审美表现能力。校园中常见的活动有:演讲比赛,辩论会,书法比赛,诗词、散文朗诵比赛,竞选主持人活动,谜语大赛,模拟法庭,各种文学社团,创办编辑校园刊物,课本剧编排等等。作为语文教师务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课堂上学习的语文知识,转化成语文能力,从中感受到语文之美,进而学会创造美。如学生学习白居易的《长恨歌》后,我指导学生把它改编成舞剧,在学校元旦晚会上表演,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语文老师用自身优势演绎各种不同角色
1.课堂上即兴表演。这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学生自主深入解读文章并进行有效生成的课堂学习活动,表演的内容来自教材,表演追求的是对文章主旨的感悟和表现,因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形式的生动性,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堂学习活动之一。
2.编成课本剧表演。如《愚公移山》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人物对比上,分析两个人物形象。把愚公妻子、智叟对移山的不同态度作为文本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疏通理解全文后,进行课本剧改编和表演。由于课文是文言文,与现代普通话有着距离,因而表演前合作小组在共同阅读文章、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后还要对原文进行语言上的改编,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及身体动作,进一步感知了文本的细致精彩,体会到细节描写的精妙。学生经过内化语言、试排等过程加强语文训练,再群体评议,深入巩固阅读成果。课堂表演通过生动的语言、表情、神态、动作,把智叟的讥笑嘲讽、愚公振振有词的驳斥、愚公妻子的关心担心、智叟的怀疑否定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而表演时加入的大量符合文本内涵的语言,更加丰富深化了文本内容,如表演的结束语“愚公精神就是排除万难、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今天我们的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让语文艺术之美付诸实践。让学生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既可锻炼他们的社会能力,也让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得到发挥。如义务书写对联,看望敬老院老人及留守儿童,参加节义务植树,当义务交通疏导员,给低年级做课外辅导,写一些通讯消息、小诗、小小说,向刊物投稿等等。学生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创造出语言文学艺术作品,既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呈现。
论文作者:刘桂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4月总第1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语文论文; 愚公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艺术论文; 之美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2017年4月总第1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