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莫璧宇 李文璟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530000)
摘 要: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现在的学生无疑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需求,信息化技术作为网络时代下出现的新型技术手段,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听课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笔者以《从“设计制造”到“设计智造”的高职室内教学模式的教改与研究》为课题,从信息化技术相关概念解析入手,对信息化技术教学全面分析其价值意义,旨在探究信息化技术在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高职艺术设计类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
1 信息化技术的概述
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而信息化技术主要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我们生活在数字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教育”势在必行。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从国家重要政策文件中不难看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将发展的重点方向。
2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2.1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
传统课堂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对设计思维的训练受到限制。课堂教学的作用十分有限,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他们更乐意接受线上教学的方式,通过信息化的教学过程,让过去的“说教式”教学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发生转变,营造一个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让学生及时地查漏补缺,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
道德,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一个体现,道德也是衡量我们自身行为的一个标尺。纵观目前的社会,无德之人不在少数。屡次出现的幼儿园虐童事件、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使得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培养出这些残忍无情的人呢?
2.2 突出能力培养,优化教学效果
智慧教室与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切换,整合教学,加强了项目与专业之间的产学融合,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策略和师生、生生的全面良性互动。通过练习,学生很快掌握知识技能,实现多元化评价,得到客户高度认可,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将本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最大化,构建线上线下参与式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延伸了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要根据实际教学建设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优势实现学习资源共享。
(4)选择适宜间距的导向装置紧贴试件表面,握住刀具,使刀垂直于试样表面,对刀具均匀施力,并以均匀的切割速度移动刀具,使其在涂层上形成规定的切割数。所有切割都应划透至基材表面;
3 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
3.1 建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在线教育的内容在技术手段的筛选淘汰下更优质,而且互联网的不断更新保持了优质内容的活性,不再是传统地让“经验主义”主导教学。教师作为教育内容的输出方,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力量,保证输出内容的高质量。同时,信息化技术降低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压力与隔阂,给师生之间提供平等的交流平台,在线课堂的学生更具互动性,能更大胆地提出问题并讨论,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并且收集信息,找到真正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案,为后续优化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因此,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教师要深入学习信心化技术,通过不断充实资源共享平台,才能更好地展学生的知识面,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进而使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工作取得新的进步,教学模式也会发生变革,向新的阶梯迈进。
3.2 促进课堂教学信息化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是通过学生作品取得教师单方的评价,结合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应该建立健全学生评学机制,将考核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和教师对于考核的关注度。教学评价主要从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学生成绩、考勤结果方面综合评价,学生评价方面将传统的单一考核机制拓展为多元化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专家点评、客户评价。采用不记名评分机制,增加学生互评和教师互评栏目。
总之,现阶段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行业的兴起,社会更加需要符合“互联网+”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通过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改革,从而调整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不断去完善现阶段课程体系,使之更具实践应用性,结合实际应用去调整实践项目,建立起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考评机制。
3.3 重视课程教学设计融合信息化技术
我国早在2000年就开始实施了国库管理制度。这一项制度的实施就实现了国库资金的统一管理,同时,还实现了将财政资金进行直接的划拨。例如税收和非税收的缴费都统一纳入财政专户之中,国库管理制度的实施,规范了财政资金的收支,提高了财政资金的管理效率。与此同时,对于预算的执行也建立了动态的监控机制,从而对其进行全面的监督,这能够有效地对预算的执行起到警示的作用。
3.4 健全教学评价和学生评学考核机制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人,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艺术设计类课堂中的应用会不断加强。在软硬件设施上提档升级,建设更多的智慧教室、一体化教室及信息化实训基地、大幅提高校园网速度等,为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最基本的支持和保障。
4 结语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了学习过程的中心,手机签到、游戏、抢答、讨论、头脑风暴、视频投屏到开弹幕,在实际的参与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这样的课堂改革完全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需要的是教师有前瞻意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合理使用手机,利用信息化技术全面增强课堂互动性,远程连线行业专家,引入市场项目,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因材施教,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王汝文教授指出,好的教学设计应该使“教”、“学”双方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与课程评价等,重视课程教学设计,使学生认可并喜欢教师的教学,措施就是课程设计与信息化手段合适的融合。
艺术设计类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对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相关领域学术资源的整理开发,建设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慕课、微课等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库,为广大师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优秀成果。共享平台应该建立教师资源库,收录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课件、作业、测试体系,艺术设计技术信息日益更新,着力将专业信息及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数字化,为学生们提供最优质的在线教育服务,充分满足数字化教学的需求,使教学平台真正起到辅助乃至提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作用。
2) 通讯部分:一部分是S7-200 PLC与变频器的通讯,PLC内部程序设置采用轮询方式向各从站变频器发送指令,从站变频器应答,将数据返回,实现主机与从站之间的通信。S7-200 PLC与变频器之间依据变频器的通讯协议接入PLC的不同通讯端口,本系统结合工程上常用变频器的具体情况,支持modbus RTU协议以及USS协议;通讯部分的另一功能是S7-200 PLC与人机交互界面的通讯,PLC将读取的变频器相关参数状态信息发送给人机交互界面显示;同时,PLC接收人机交互界面发出的控制指令和参数设置相关信息。
该文系广西区级教改项目(高职)“从‘设计制造’到‘设计智造’的高职室内教学模式的教改与研究”(GXGZJG2017B046);主持人:李文璟。
参考文献
[1]奚惠鹏,王 源.浅谈学会工作信息化[J].科协论坛,2009(7):29-31.
[2]崔培东.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5):224-225.
[3]侯荣伟.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0):155.
[4]王凤英,杜利明,董洁.信息化技术在建筑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校园(上旬刊),2017(7):111-112.
[5]王 磊,谭 芬.试探信息技术在教学反馈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2018,5(39):164-166+176.
[6]张茜.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1):324-325.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038(2019)31-0128-02
收稿日期: 2019-09-24
作者简介:
莫璧宇(1987-),女,汉族,广西永福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传播学研究、高等教育工作。
全域旅游即在一个区域内,高度整合旅游资源、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服务、基础设施等所有要素,将整个区域作为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进行规划布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素合理流动、产业融合发展,进而统筹带动区域发展的一种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因此,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针对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教育需要结合全域旅游的理念进行培训。
李文璟(1989-),女,汉族,湖南湘潭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工作。
标签:信息化技术论文; 艺术设计类论文; 课程教学论文;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