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光雷
身份证号:232602198XXXX63211
摘要: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的有效落实,一方面能够巩固地方功能环境具备空间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从而确保整体方案体系自身具备稳定性的延伸条件;另一方面更能够基于完善的结构加固环境,为后续城市功能空间提供延续性巩固措施,以满足当前城市体系内部经济统筹需要,并提供了建筑空间构建成本需求。本文基于某建筑工程地下室顶板施工加固方案进行分析,在明确方案比较的优势和技术同时,期望为后续建筑工程相似项目的有效构建提供良好参照。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顶板;施工加固;方案比较
一、建筑工程地下室顶板施工概述
地下室顶板加固技术落实是基于当前建筑环境需求提供的维护技术条件,在方案制定过程中,既需要考虑到地下室空间施工的灵活程度,更需要依据地上荷载参数进行细致分析,确保整体作业具备质量完善条件,并能够降低整体工程成本,这样在方案制定过程中,才真正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其中,本文选用一处综合楼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进行比较,以实例落实相应参数的同时,加强整体数据比较的完整性。
某建筑工程类型属于商住综合楼,建筑高度属于高层建筑范围,且层数22层,地下室环境为3层,层高4.5米,梁下净高3.6米,柱间距8米,整体采用混凝土结构。由以上条件可知,在落实地下室顶板加固过程中,空间净高和柱网环境均会限制施工空间的灵活度。故而,在开展地下室顶板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吊顶作业的方法才能够确保整体环境能够被有效统筹。其次,基于高层建筑自身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落实施工过程中,不应对结构框架有任何影响,所以需要针对地下室结构环境提供矩管桁架承担荷载,这样才能够在顶板施工过程中,仍旧能够确保整体地下室环境具备荷载稳定传递的条件。
二、重载吊车作业荷载要求
由于工期方面的限制,本次工程为了加快施工效率便在地下室混凝土顶板浇筑没有得到龄期时便展开钢结构吊装任务,如此不但影响了整体建筑混凝土顶板自身的刚性环境,同时也对施工环境中的动荷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只有确保整体荷载条件能够满足地下室空间结构的承担条件,这样才能够避免建筑超载事故的发生。故而,在落实重载吊车作业的过程中,应当基于现有地下室结构形式和梁柱体系进行确切分析,并针对重点作业部位提供全面的支护结构才能够确保整体工作环境具备稳定的条件,并在地下室顶板吊装过程中,满足整体施工环境动荷载的应力需求。其中,针对重载吊车作业环境,需要考虑的荷载因素需要从区域路基箱荷载、地下室结构自荷载、表面回填土荷载、桁架结构自重荷载、履带吊车动荷载以及区域总荷载进行全面分析,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工作落实完善,并满足建筑结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需求。
三、地下室顶板施工加固方案分析
1.第一种方案
此类方案基于工期短且荷载大的特点,主要采取钢管满堂架的结构形式进行区域荷载加固。此种方案的优点是施工难度较低,且相应操作环境在荷载等方面也更容易掌控。其中,具体施工流程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地下室顶板预处理:在确定施工环境区域过程中,应当基于作业空间接触面进行回填土施工,如此既避免了作业环境对地下室顶板的刚性影响,同时基于回填土路基板的铺设,稳定了整体施工环境,为后续工作体系的开展带来的一定优势。
(2)落实地下室结构环境:在展开钢管满堂架施工过程中,施工设计人员需要针对县城地下室结构环境展开仔细分析,在确定荷载应力条件下,再通过采用Φ48×3.5的钢管对吊装区进行支撑,在对立杆进行布置时,应保证布置的均匀性。立杆的间距不能超过800mm,立杆与地面的距离应保持在200mm左右,在对扫地杆进行设置时,应沿着纵横水平方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该加固方案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技术易于掌握的优点,施工单位在测算的过程中,搭设满堂脚手架的费用比较高,而且花费的时间比较长。由于建筑工程的工期比较简单,在对地上钢结构进行安装时,地下室设备的安装由于需要进场作业,所以满堂脚手架会影响设备的安装,影响了施工的效率。
2.第二种方案
针对方案一的缺陷,同时一在考虑该支撑方案时地下室顶板梁板尚未浇筑施土,设计单位提出可利用顶板上部覆土厚度范围内做上翻梁(梁底己不可能再降),通过加大行走区域梁板承载力,靠结构自身承担行走区域施土荷载。具体方法如下:
(1)提高顶板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至C50,这样根据5月份的混凝土养护龄期和强度关系,就能保证混凝土浇筑7天后,该部分混凝土的强度能够达到60%,即能满足C30混凝土的强度指标,也能加快整体施土进度。
(2)为了不让施土荷载直接传到楼板上,同时一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将现有的顶板梁上翻至室外标高(根据规划馆总图的布置,履带吊车行走区域无大型植物,因此具有可行性),即将梁高提高至主梁(500×1800)及次梁(300×1500),同时结合吊车行走时一底部的钢龙骨垫层的做法,对楼板进行隔离,将钢龙骨直接铺设在地下室主次梁上,避免施土荷载直接传到楼板上。
四、方案比较分析
1.工期分析
方案一,因采取满堂脚手架,在吊车行走区域下的整个3层地下室均需设置脚手架,同时也必须待混凝土龄期完成后才能进行吊装,土效较常规模板支撑架降低2/3,地下室结构施土总工期延后12天。
方案二,因所有的施土荷载均由混凝土自身承受,施土方案所耗费的工期基本为正常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养护的时间,且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并使用早强剂,可以使地下室顶板能更早的承受吊车荷载,满足钢析架的吊装时间。工期上方案二优于方案一。
2.经济性分析
方案一,施土单位测算的满堂脚手架的造价,地下室加固面积合计为16593m2,满堂架支撑加固周转材料投入为146万元,常规模板支撑架投入为41万元,周转材料多投入105万元。方案一按最省的模板支撑架加固方式,合计投入为292万元。
方案二,将吊装区域地下室结构顶板做成反梁形式,构件尺寸增高600mm,增加土程量,通过设置结构反梁增加的总投入合计约为59万元。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虽然由十增加了梁高及荷载,导致顶板梁混凝土及钢筋的用量有较大增长,但较方案一的模板支撑架加固方式,降低措施投入233余万元。
五、结语
地下室顶板加固施工体系方案的有效构建,既能够基于当前建筑空间需求提供更加经济化且稳固化的条件,以促进整体建筑功能方面的构建,同时更巩固了方案自身的先进性,为后续城市功能体系构建提供了完善的改建平台,也确保了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具备技术稳定的优势,并且也基于地下室施工技术的优化,降低了安全事故出现的隐患。
参考文献:
[1]孙庆义. 某建筑工程地下室顶板施工加固方案的比较[J]. 中国科技投资, 2017(16).
[2]姚超. 某建筑工程地下室顶板防水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1).
[3]杜金光. 浅析大高差地下室顶板临时施工道路加固[J]. 中国科技投资, 2016(10).
[4]李江. 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场处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J]. 建筑技术开发, 2017, 44(6x).
论文作者:冯光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顶板论文; 地下室论文; 荷载论文; 方案论文; 环境论文; 作业论文; 混凝土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