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中国资本市场发育与国有企业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改革论文,中国资本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一环,能否搞好国有企业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而国有企业的改革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可以说,资本市场是解决国有企业深层次问题的根本出路,国有企业必须真正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权益的全面流动与重组,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唯一出路。

一、理论分析:资本市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支点

在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加快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此种形势下,国有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的问题凸现出来。国有企业的亏损额增加,亏损面扩大,近来还出现了亏损企业的亏损额超过盈利企业盈利额的净亏损情况,全行业亏损数也在增加。据统计,1991年国有企业亏损面为29.7%,1996年上升到45%,并且一度发生净亏损。1997年第一季度,国有工业企业盈利只有70亿元,而亏损额却高达302亿元。 更为严重的是,国有企业进入90年代以来,开始大量破产,1991~1995年国有企业的破产案例有1520个,而1996年猛增到6443个。所有这些都说明,国有企业改革迫在眉睫。那么,改革出路是什么呢?这就是使国有企业真正进入资本市场。

1.资本市场的功能

资本市场的功能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1)筹资功能。 这是资本市场最基本的功能。资本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形成自己的价格,找到自己的买主或卖主,从而实现交换,为企业筹集大量资金。(2 )信息传递功能。资本价格的涨落反映的一系列信息,为供求双方的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3)评价功能。资本在资本市场上不断运动, 不仅能体现其内在价值,更能实现其内在价值,从而使资本在不同的所有者手中不断流动、不断增殖。此外,资本市场还具有服务功能和制约功能。资本市场的这些功能,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资本市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意义

(1)资本市场能够为国有企业筹集大量资金, 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国企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使之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为此就必须使国企拥有大量的资本金。没有必要的资本金,建设项目不能立项,银行也不能贷款,这是国务院的规定。而资金缺乏恰恰是国有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这又使许多在建项目无法继续下去,国家财政、银行投入的资金无法收回。在现有产权制度下,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的关系集中表现为低效率的非市场性债权债务关系和政府支持下的国有企业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倒逼,使国有银行陷入对国有企业“资金无限供给陷阱”之中。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国有企业由于对国家和银行的依赖心理极强,对资金的利用效率不够重视,其结果只能是财政、银行给的资金越多,企业反而愈感资金的缺乏。而资本市场则不同,它所提供的资金要求国有企业必须高效利用,而且这些资金只能是国有企业以完全独立的经济主体身份进入资本市场才能获得的。自主性与高效性必然促使国有企业在获取大量资金的同时,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2)资本市场有助于国有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一直以粗放型为主,这与国有企业的间接融资方式不无关系。一旦国有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资本市场的评价功能将使经营者面临股东、债权人、市场竞争等多重压力,从而主动强化生产管理,改善经营,千方百计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与运作效率,使公司持续发展,以满足股东高额回报的要求并及时偿还债权人的本息。其结果必然使投入产出效率大大提高,进而扩大内涵再生产,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促使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与经营方式逐步向外延式为主向内涵式为主转变。

(3)资本市场是国有企业甩掉高负债包袱的重要契机。 据有关部门1995年对30万户国有工业企业的调查,全部国有资产为7.5万亿元, 负债为5.2万亿元,资产负债比率为69.3%。如果加上潜亏和挂帐6700万元,资产负债比率则上升到76.1%。高负债已使国有企业举步维艰。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这一重要契机。通过资本市场,国有企业可以大量直接融资,增加自有资本。同时通过企业间的收购、兼并使国有企业产权得以流动、重组,最终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资产,用好国有企业增量资产,消化国有企业不良债务,从而减少银行不良债权,改变目前国有企业自有资本率过低、负债率过高的状况。

(4)资本市场是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它有利于大企业的成长和新分工合作体系的形成。发展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界的大企业(集团)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商品市场的竞争给企业“长大”在生产、技术、销售、管理、品牌诸方面打下了一个初步基础,但是,若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持,企业扩张的速度将相对缓慢,有的国有企业可能停滞于原有的水平上。国际上知名的大企业都有良好的金融支持系统,比如,它们几乎都是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不仅按市场规则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而且能够使大量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有一个分工协作关系重新整合的过程。因为现实中大多数企业是中小企业,而且按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勒的实证分析,所有在竞争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有其规模上的合理性。这样,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主要并不在于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而在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率的衔接。解决这一不合理现象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收购、兼并、破产和托管等方式重建大中小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不仅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最具优势的。

(5 )资本市场有助于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合理化和内部治理结构科学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合理化意味着产权边界必须明白确定,否则一切改革都无从谈起。而内部治理结构的科学化则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充分发挥股东的作用、严格监督经理阶层的行为、切实评价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所有这些都以资本市场为根本性的解决办法。没有资本市场,产权的价值边界不可能清晰化,产权交易也无从进行。所以,有了发育良好的资本市场,长期困扰我们的产权和企业组织结构方面的诸多难题将得到相当程度(即使不是全部)的解决。

二、现实状况:资本市场难挑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梁

1.我国资本市场的概况

我国资本市场出现较晚,而且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展一直较为缓慢。1981年国家发行48.66亿元国库券, 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萌芽。1990年底前后,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真正的资本市场已经诞生。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包括股票市场、国债市场、基金市场、资产交易市场等在内的资本市场体系。 据统计, 到1997年底,我国累计发行各种有价证券13000多亿元,沪、 深两地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已达763家, 发行总股本1869.52 亿元, 市场总值达到18779.54亿元。此外,全国各地已建立了180多家产权交易中心。沪、 深两交易所的网络遍及全国,交易手段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投资基金也有较大发展,目前国家已批准75家,其中有5家上市。 由于资本市场规模的迅速发展和市场工具的创新,使得传统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增强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能力,实现了金融资产的多样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同时还强化了对企业的约束力,增强了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此外,《证券交易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股票承销业务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出台,也使我国的资本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

2.我国资本市场在满足国企改革需要方面力不从心

(1)规模发展缓慢。我国资本市场近年虽然得到迅速的发展, 但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深化”的速度相比仍显缓慢。据资料显示,我国金融资产占GNP的比重,由1978年的94%上升为1995年的220.8%,增长1.26倍,而股票、 债券、 保险等非银行金融资产占GNP 的比重由1978年的0.38%上升为1995年的22.3%,仅增长21.9%。显然,这与国企迫切希望打开资本市场通道的需要是不相符的。 因为, 我国目前有9200家国企经过股份制改造,而上市公司仅有700余家, 若按目前资本市场,特别是计划额度控制下的股票发行速度计算,股份制企业再有20年也难以完全上市。另外从资本金需求来看,国有企业改革要想降低资产负债率,使资本金及净资产占总资产的50%,则需补充资本金近2 万亿元,如将负债转化为资本金,国企需要转化的资金多达3000亿元。如此巨额的资金,上市申请由有关地方政府审批,而且中央政府对A 股上市总额有规定,中国资本仅靠财政投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加速资本市场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已成为中国国企改革的客观要求和国企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2)管理方式的行政化和计划化。 中央政府所属国有企业的上市申请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审批,而私人企业和地方政府所属的企业的上市的发展实际上仍摆脱不了信贷计划控制的阴影,直接管理的矛盾十分突出。债券的票面利率也由政府管制,存、贷款利率也受政府控制。政府还通过诸如用公告刺激股票回报上升等方法影响不同证券的回报率。总之,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尚未真正实现市场化,受到国家计划等多种非经济因素影响。

(3)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不规范,市场价格形成不合理。 因为我国的资本市场流动性较差,而市场参与者又是少量的机构投资者,机构大户操纵市场,轮番炒作,过度投机,银行违规资金入市,证券机构违规透支等现象较多。从国有企业方面来说,信息披露不充分,投资者并不能根据真实的信息作出反应。所有这些,都造成股市波动剧烈,比如,美国股市在最动荡的1986~1988年中波幅为23%,日本在同时期为19%,而1994年我国B股市场波幅为26%,A股市场波幅竟达84%。

(4)对资本市场监管不力。 资本市场对国有企业的事中监控机制可以弥补银行对企业事后监控的不足,有利于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绩效,但是这又以对资本市场本身的监控为前提。离开了对资本市场的监控,资本市场就不能有效发挥它对国有企业的监控功能。应该说,中国证券监管法规本身并无太大问题,许多证券法规的细则与国际通用原则基本一致,但问题在于政府的监控无论从机构设置还是从其职权授予上看都不合理。我国虽然设立了证监会和证券委,但后者并非国务院的正式组织机构,权威性不够足。权威性不足的结果只能导致对资本市场进行监控时的权力分散于地方和各级主管部门,政出多门不可避免。另一方面,监管的涉及面也过于狭窄,对于市场的某些部分,尤其是对证券商和机构投资者事实上缺乏监管。对公司债券的转让与交易的监管,也是尚未涉及的灰色领域。

三、未来建设:完善资本市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理论上资本市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意义,与现实中资本市场的力不从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告诉我们,中国资本市场亟待完善,国企改革也必须围绕资本市场才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这事实上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这种要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培育、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

1.用全新的观念理解资本市场

虽然我国资本市场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较强筹资功能的重要渠道,但至今仍有人视之为异己力量,认为它充满了剥削、投机和泡沫,会导致私有化。这种错误的观念若不能转变,势必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和国有企业改革。现代市场经济表明,作为资本市场建立和发展前提的股份制根本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我国的实践也充分证明,股份制是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配置的重要形式。因而,对资本市场不应该持排斥、反对的态度,而应该像当年接受市场经济一样,去了解它、认识它、利用它并完善它。

2.以资本化为核心,严格按照《公司法》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

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在利用资本市场的同时,必将推动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目前要以资本化为核心,结合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改造,使上市公司的产权结构更合理、运行机制更灵活、法人治理结构更健全、财务状况更透明、产品更具竞争力,为资本市场,从而最终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创造条件。

3.强化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运作

这又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1)适当加快股票市场的发展。 我国的股票市场虽然自改革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的股票市场虽然自改革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规模仍然很小,处于低水平上,在国有企业、居民、政府三个经济主体的迫切要求面前仍嫌逊色。因此,要选择效益好、有优势,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国有企业上市发行股票,以推动股票市场扩容。(2)积极培育中长期债券市场。企业债券既能为企业筹集大量低成本的资金,又能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对于资本市场的稳定有积极的作用。因而,要使债券利率的形成市场化,流通方式全国性网络化、公开化。(3)大力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与单一个人投资者不同,它拥有雄厚的资金、集中的股权、大量有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在此基础上它比较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注重长期投资,追求稳定的效益,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国有企业的发展。而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发育严重不足。如美国1995年底各项投资基金已达1.6万多家,资产总额达2.8万多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银行的存款总额。而我国到1996年底,全国只有78个投资基金,47亿基金凭证,募集资金75亿元,上市交易的63个,其中,在沪、深两个交易所挂牌交易的25个,市值仅近100亿元。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壮大发展,必须强调规范,大力发展投资基金,提倡理性投资,克服分散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现象。

4.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督管理

这要处理好两个关系,把握三个内容。两个关系是:一为纵向关系,即各级证券管理部门,如证监会与证券委、证监会、证券委与地方证管机构的关系,取消现行的由中央和地方两级主管部门构成的双重监管体系;二为横向关系,即证券市场管理部门同政府其他部门的关系,要建立独立、权威的管理机构。三个内容是:(1)对信息披露的监管, 要求发行人对投资人公布所有的真实财务信息,克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现象。(2)对金融活动的监管, 主要是对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的查处。(3)对证券经营机构的监管, 一是要对证券机构活动的范围、方式作出规定,对其从业资格进行审查,只有合格的机构才能从事相应活动;二是要对证券机构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管理;三是要对从业人员进行资格管理。

5.适度开放资本市场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日趋深入,这就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应该从仅仅立足于国内筹资转向国内筹资与国外筹资并举,同时对外投资,以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但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刚刚起步,在有限的自由汇兑情形下,应谨慎地鼓励外国证券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减少财政对外国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如对外国投资者的活动范围和方式作出必要的限制,以保护本国资本市场的健全性,防范国际资本投机带来的风险。

标签:;  ;  ;  ;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