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栖霞市臧家庄中学 265300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极为精辟地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既要学而且思,又要思而且学。学不好数学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只看不学的人;一种是只闭着眼睛学而不思考的人。同学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主要是自己不断深入思考的过程。希望大家今后在上数学课时,不论老师讲新课,还是复习课、讲评作业、习题课,都能使自已注意力高度集中,边听边积极思考问题,捕捉有用的信息,随手记录,随时抓住萌发出的灵感。对于没弄明白的问题,一定要当天解决、主动解决。听讲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习成绩的好坏。
针对如何提高效率,笔者提出如下几个建议。
一、课前预习
知识上的准备主要是新课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应主要抓住难点,明确听课重点。上课要接受新知识但也要温习旧知识。预习的过程,是一种旧知识的温习过程、准备过程,也是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过程,即温故纳新的过程。学习某种新知识,要运用哪些旧知识,联系哪些旧知识,哪些要做到重点准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在听课中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体系之中,形成崭新的知识结构。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没有发现问题的地方在老师讲课后应理解得更加深刻。
二、合理安排听课过程
学生听课,老师讲课,是一个双方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要合理安排听课前的知识储备、听课要重点听什么,对哪些需要记笔记、哪些需要做标记,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一节课下来,收获满满。
1.做好课前准备。
物质方面,利用课前2分钟铃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书、同步课堂练习本、学习用具等,避免宝贵的上课时间内找东西而影响听课。精神方面,课前让自己静下心来,不要做过于激烈的体育活动。
2.听讲要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大家知道聪明的“聪”字怎么写?正好符合“耳到”、“眼到”、“心到”“口到”的要求,同学们再做到“勤奋”,无论你基础多差,只要做好“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都可以取得很大的进步。
另外,专心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老师要教给学生听的方法:要求他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告诉学生,听时要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自己先独立想一想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听后要用“我明白了”、“我同意你的看法”、“请您把它再讲一遍好吗”等语言表明自己的听的结果。
3.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老师讲课中常常会对些重点和难点作出某些语言语气甚至是动作的提示,你要学会抓住“重点”。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会与不会都有的可想。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4.注意每堂课的开头和结尾。
老师讲课的开头,一般陈述一些承上启下要点,对于课堂学习很为重要,一定要专心听好,同时并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5.重在听思路、学方法,而不是记答案。
认真把握好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三中考除了考察基础知识,还十分重视对能力和数学方法的考察。我们要在听课过程中“听出”每种方法,它所适用的题型,以及解题的基本步骤。
6.做好笔记。
笔记不是泛泛记录,更不是抄书,而是将听课中的要点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记录下来,以便课后复习消化加深理解。
7.“兴趣”和信心是学好数学的最好的老师。
这里说的“兴趣”没有将来去研究数学、做数学家的意思,而主要指的是不反感,不要当做负担。“伟大的动力产生于伟大的理想”。只要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你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并逐步对数学感到兴趣。有了一定的兴趣,随之信心就会增强,也就不会因为某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而泄气,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你的信心就会不断地增强,你也就会越来越认识到“兴趣”和信心是你学习中最好的老师。
论文作者:张文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7
标签:知识论文; 老师论文; 过程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的人论文; 课前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