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县第一人民医院 辽宁本溪 117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慢性呼吸道疾病,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为疾病状态,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脏对有毒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也是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转归。本文对于临床上选取的病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活血制剂,并观察其疗效,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呼吸内科住院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患者共94例,年龄 55-86岁。治疗组 45例,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选取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符合第五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全国会议制订的 COPD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肿瘤、意识障碍患者,以及行辅助通气治疗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常规临床治疗,氧疗基础上按病情需要加用抗生素、解痉平喘(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及雾化治疗。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制剂静滴,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测定治疗前后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情况(见表1)和肺通气功能FEV1和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作为疗效判定(见表2)。两组患者均治疗9天后统计疗效。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标准拟定。临床治愈:咳、痰、喘、发绀症状基本消失;显效:咳、痰、喘、发绀症状明显好转;有效:咳、痰、喘、发绀症状好转;无效:咳、痰、喘、发绀症状无减轻。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慢阻肺是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相关联的有气道阻塞的疾病,属于中医“喘证”、“肺胀”范畴。患者属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久病咳喘,迁延失治,致使肺、脾、肾正气亏虚,卫外不固,津液输布失常,行血无力,导致瘀血阻络,痰浊内生[3]。西医研究认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缺氧、感染、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导致微血栓的广泛形成。在病理结构方面,与细支气管伴行的肺小血管有炎性改变,中膜平滑肌变性和坏死,管腔狭窄乃至完全闭塞。由于肺泡破裂和炎症的侵蚀,肺毛细血管床数量及横断面积减少[4]。亦属于中医血瘀范畴。临床分析指出肺系病中活血化瘀药的用药以丹参、桃仁、赤芍、当归、红花、川芎、地龙、郁金、丹皮、水蛭用药频数较高,通过病案统计表明其对于肺系病血瘀证的治疗有确切疗效[5]。中医理论肺与心脉相通,肺气辅佐心脏运行血脉,肺虚治节失职,则血行涩滞,循环不利,血瘀肺脉,肺气更加壅塞,造成气虚血滞,血滞气郁,由肺及心的恶性后果,临床可见心悸、紫绀、水肿、舌质暗紫等。很多医生在慢阻肺合并心衰的时候才会选用活血药,其实肺系疾病只要存在血瘀证,即可应用活血药物对症治疗。本文观察组所用中药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活血药制剂,能够起到改善循环,加速代谢,对于肺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40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002:54-55.
[3]陈志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56.
[4]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42.
[5]高振,李风森,杨剑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6):286-288.
论文作者:杨海燕,李艳春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呼吸论文; 症状论文; 活血化瘀论文; 中药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