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桂萍 四川省南部县大桥镇小学 637300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模块,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其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写作素材是学生展开写作的基础,素材的积累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写作质量。小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多数源于阅读和生活积累,其中阅读素材的积累是主要的并且有效的部分。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课外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加多元化,在开拓视野和提升学生的素材积累水平方面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为写作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笔者在文章中分析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意在强化学生和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4-185-01
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其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其他语文综合能力的直接体现形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起作文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纵观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普遍现状,笔者发展很多学生在作文教学课堂上表现出写作基础薄弱、素材积累欠缺、写作兴趣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该积极促进学生的兴趣提升,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通过课外阅读的积累,帮助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立意明确
语文里必然经历的过程就是听、说、读、写。写在读之后,说明在读后的理解上才有料可写,这个读就是吸收,目的不用太明确,不为有用而读,“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平时的教学中,以一些课外读物为辅助,让学生多多阅读,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在一个小故事后,他们或许并不能完整的复述故事内容,但一定能清楚这个故事最终表达了什么,这就是作文的核心立意。在小学语文课上,对课文的学习教师大部分时间是在有根据的讲解,由于时间有限,目的更明确,引导的部分则较少。在布置作文时,却会给学生很大的空间,如现在是秋天,最应景的作文题材便是以秋天为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他们各自眼中的秋天。题目宽泛,这是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秋天的多面性见仁见智。而这个时候,老师能做的就不能再是如课文般非常明确的讲解,只能引导方向或思路。如秋天的景色,秋天和其他季节有何不同?秋天的颜色是什么?你喜欢秋天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明白这篇作文主要要表达什么才最重要,无论他要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都需要围绕这个主题,尽管后来交上来的作文会参差不齐,也不会跑题太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明确作文提纲
纵观各种儿童读物,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多以故事的方式呈现,故事中有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其他的旁枝末节只为了渲染并突出主题。所以在作文中也需要把握这个中心框架,一篇作文的主题明确了,接下来就是框架,也就是作文的提纲。一篇作文的提纲就好比人体的骨骼,肌肉四通八达,有的人长成了胖子,有的人却非常清瘦,有的人身上是结实的肌肉,有的人则全是难看的肥肉,但他们的骨骼框架都大体一致。在小学初期的作文中,我们不要求写太多的自然段,但基本要求写三个自然段,通常第二个自然段是重点,这个重点又要第一个自然段来把它引出来,再由第三个自然段来总结,这样就构成了一篇短小但结构清晰的作文。这是一个给作文塑型的过程,有了这个型,才有接下来的美和丑。
三、通过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词语和成语使用的灵活性
有了明确的主题和清晰的框架,还得赋予作文“血和肉”。多数的儿童读物都是一本一个故事,这么厚的书页上除了色彩丰富的插图,还有不少的文字,这些文字远远高于我们对小学生作文要求的字数。在这些故事中有景色的描写、有人物形象的形容、有性格的描写、有人物关系的阐述、有细致到表情动作的刻画等。这些笔墨都为整个故事的枝繁叶茂立下了汗马功劳,让人一目了然的清楚故事中那么多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原因,这和作者流畅的语言文字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吸收到在什么样的情景下用哪个词语更合适,在不完全明了词语意思的情况下却能熟能生巧的运用,在一定的语境中去理解并掌握丰富的词汇量,在形容一个事物时,有的词语或成语能脱口而出,便能让笔下的作文灵动起来,同时,有了这些丰富的积累,也为将来写出更好的作文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通过课外阅读培养情感,让作文更有感染力
真情实感是一篇好作文的灵魂,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阅历太有限,写出的作文空乏就是非常正常的。但他们又非常喜欢听故事,课外读物中大量的故事引人入胜,与其让老师和家长讲故事给他们听,还不如让他们自己用眼睛去探索,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对小学生的作文要求中,不强制他们能有真实的体会,但最好能感同身受。故事上的人物都是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一看就能被吸引,他们没有大人看待事物的理性,于是情感才能起到主导作用。如在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成人看到的或许是狐狸的狡猾,我们会去理解那三个农场主,甚至在现实中我们或许会去扮演那三个在孩子眼里“可恶”的农场主。而他们眼里,看到的却是狐狸爸爸的爱,对小狐狸和狐狸妈妈的爱,和对其他小动物的爱,还有狐狸爸爸的机智,勇敢,临危不乱的冷静。童真的世界我们不干预,如果作文中能有他们侧重的情感,那这篇作文便是有灵魂有生命力的。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要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小学,2013(12):178.
[2]闫秀凤.“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6):90.
[3]宋霞霞.数字故事应用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
论文作者:蒲桂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课外阅读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生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故事论文; 秋天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