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镇痛及预后效果探讨论文_吴君波

(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浙江宁波3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下肢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实施下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照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术中阻滞效果、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苏醒时间、血压的变化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中阻滞效果及术后疼痛评分观察组据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肢手术中,采取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能够获得更好的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且缩短了苏醒时间,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超声;股神经;下肢手术;阻滞;预后

下肢手术的常见原因为下肢骨折或关节病变,手术用时较长,故对麻醉的要求较高。麻醉的历史悠久,通过神经阻滞为手术患者减少疼痛感,随着现代医学的创新进步,麻醉的方式也在不断发展,术中术后的镇痛效果均在不断优化。在下肢手术中,连续股神经阻滞因其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等优势较常使用[1],传统采取解剖定位及股动脉搏动来进行穿刺,成功率仅在四成左右,超声引导[2]能够无创为麻醉过程中的穿刺及留管提供实时图像,保证了穿刺的效果及效率,术中麻醉应用较广。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手术中较常使用,其阻滞起效快,但阻滞持续时间较短,术后镇痛效果一般。现对实施下肢手术的患者进行不同麻醉阻滞方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实施下肢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纳入标准:知晓同意此次研究并显著同意书者,无麻醉使用禁忌者,术前未使用过抗凝血药物者,未合并严重脏器并发症者。其中男57例,女33例;年龄25-69岁,平均(43.4±4.8)岁;其中踝关节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32例,膝关节病变15例,髋关节病变13例,其他24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中一种及其以上者3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照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现病史、合并症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均给予心率、脉搏、血压、SpO2等体征监测,同时均给予鼻导管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给予500ml左右复方氯化钠或乳酸钠林格快速静推,并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

1.2.1、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左侧卧位,以L2-3或L3-4为穿刺点[3],行穿刺针作蛛网膜下腔穿刺,见脑脊液后缓慢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1-2ml,速度控制在1ml/min左右,留置硬膜外导管,改为平卧位,观察阻滞效果5min左右后加注5-10ml0.75%布比卡因,若手术时间较长可在术中分次加注2%利多卡因。

1.2.2、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取仰卧位,将超声探头置于腹股沟韧带下侧股动脉搏动处,频率控制在10-12MHz,滑动寻找到股动脉后向外侧寻找阔筋膜及髂深筋膜,在局麻基础上与皮肤平面呈60°角进针,在超声图像引导下进行调整,穿过筋膜时有显著突破感,回抽无血后注入10ml左右的0.5%罗哌卡因,超声图像可见麻醉药物扩散,并在超声引导下置入导管,便于术中及术后进行麻醉药物的注入,延长镇痛效果。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术中阻滞效果、术后疼痛评分、苏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等。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观察组阻滞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具体见下表1。

3 讨论

下肢手术常需固定或置换等操作耗时较长,对麻醉的要求除却阻滞效果好之外,还需要持续性阻滞,腰硬联合麻醉是应用较广的麻醉方式,在腹部及下肢手术中较常使用,阻滞效果较好,但持续时间短,术后出现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可能性较大[4],患者的满意程度一般。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经过多年的临床实验,肯定了超声有效显像能够提高股神经阻滞的成功率[5-6],该阻滞方式在下肢手术中应用广泛,能够清晰显示进针视野,避免了传统解剖定位进针时对血管及神经的损伤,提高了穿刺效率,减少了穿刺失败引发的并发症[7]。同时清晰的影像可以进行临近神经的多点注射,提高了阻滞效果。股神经阻滞可选择单次阻滞或置管持续阻滞,实现了长效镇痛效果,对患者了早期离床及功能训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该麻醉方式需要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易因患者体位的改变移位甚至脱出,要在固定的同时,提醒患者及其家属留意导管情况。

本次研究选取90例下肢手术患者进行不同方式阻滞麻醉,结果显示,腰硬联合麻醉阻滞持续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多,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能够有效提高持续镇痛时间,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同时不良反应较少,与李晓霞[8]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同。在下肢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效果较好,值得在手术中采用。

参考文献:

[1]沈文生,任志伟,邵瑾,等.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膝部手术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1,33(7):997-999.

[2]Wadhwa A,Kandadai SK,Tongpresert S,et al.Ultrasound guidance for deep peripheral nerve blocks:a brief review[J].Anesthesi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2011:2011.

[3]张志强.以Toll样受体为靶点的药物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4,19(5):457-461.

[4]吴强,江伟.经皮电刺激引导在下肢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6):474-476.

[5]Ponde V,Desai AP,Shah D.Comparison of success rate of ultrasound-guided sciatic and femoral nerve block and neurostimulation in children with 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Pediatric Anesthesia,2013,23(1):74-78.

[6]Beaudoin FL,Nagdev A,Merchant RC,et al.Ultrasound-guided femoral nerve block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0,28(1):76-81.

[7]Warman P,Nicholls B.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s:efficacy and safety[J].Best Practice Research Clinical Anaesthesiology,2009,23(3):313-326.

[8]李晓霞,王维明.下肢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坐骨神经阻滞的镇痛与阻滞效果分析[J].治疗与观察,2016,10(20):189-190.

论文作者:吴君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  ;  ;  ;  ;  ;  ;  ;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镇痛及预后效果探讨论文_吴君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