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1]精准扶贫是我国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所采取的战略策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精准扶贫具有内在统一性,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统一为民生。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回顾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任重而道远。”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伟大征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与问题,最难消除的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顽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分割,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确保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我们要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梳理精准扶贫之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精准扶贫与以往那种简单化的扶贫方式不同,更加突出“精准”二字,在扶贫路径选择、扶贫干部选派、扶贫资金运作、扶贫产业开发、扶贫项目投入、扶贫对象帮扶乃至扶贫成效显现等诸多方面务必力争做到“精准”。但是随着脱贫攻坚战不断深入进行,扶贫领域里隐藏的一些顽疾也逐步显露出来,精准扶贫攻坚战业已进入更加艰苦卓绝的决胜时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2020年的日益临近,如何突破脱贫攻坚战决胜阶段一些难以攻打的牢固防线,提出一些卓有成效的应对之策,是社会各界都关注的重大问题。
本文在全党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的特定历史语境下,针对重庆市××区精准扶贫实施的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并运用文献分析、案例研判等研究方法,对精准扶贫的内涵外延、目标导向以及政策要求等进行深入的阐释,通过对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密联系进行剖析,进一步揭示了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对于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战略意义。针对重庆市××区当前精准脱贫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因果分析,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从而提出应对之策,特别是运用思想教育的功能解决扶志问题,必将对××区精准扶贫事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力争××区实现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区精准扶贫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扶贫质量不高,贫困户增收缺乏有力支撑
尽管近年来××区加大产业扶贫的力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总体来看,××区贫困镇街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农业龙头企业实力较弱,在科技创新、参与市场竞争、抵御自然灾害等能力方面亟待提高。部分贫困村镇虽然在推进集体经济壮大、股权化改革等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但效果不明显。一些产业扶贫项目诸如种植项目、养殖项目等后续管理乏力,经济效益不高,带动贫困农户增产增收的稳定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他们增产增收缺乏坚强有力的支撑。
(二)扶志力度不够,存在“等靠要”惰性思想
据笔者实地调研部分贫困村镇发现,贫困户劳动力较少,在寥若星辰的劳动力中,有劳动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欠缺。由于缺乏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技能,他们自甘平庸,甘于碌碌,企图从当地政府扶贫资金或者物资中得到救济帮扶,“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改变自我贫困状况的豪情壮志。
(三)扶贫硬件基础设施和人员配备跟不上
精准扶贫作为一项政府行为,重庆市××区为此成立了重庆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了扶贫干部深入贫困农户开展大量的精准扶贫工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基础硬件设施设备方面,信息采集系统等还需要完善,无法高效准确地实施“真脱贫,脱真贫”动态信息管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部分镇街未安排专职扶贫工作人员,仅指定本镇农业服务中心一名干部兼职做扶贫工作人员。精准扶贫人员配备远远无法适应脱贫攻坚的现实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区精准扶贫的思考及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曾经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2]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底线任务,是一个标志性指标。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庄严承诺。针对重庆市××区精准扶贫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笔者运用文献分析、案例研判等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些富有创新性的建议与对策。
(一)加大产业扶贫力度,赋予贫困农民“造血”功能
多措并举,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是一项基础性的扶贫举措,是贫困镇街农户获得稳定收入、彻底摆脱贫困,进而增强其“造血”功能的重要渠道,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使全区15个贫困村和5个困难村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产业优势,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实力不断壮大,贫困户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农民收入不断提升。在全区培育4家以上年营销收入过亿元的重点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发展扶贫产业,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扶志与扶智珠联璧合,助推精准脱贫攻坚
习近平同志十分关心扶贫开发工作,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他走遍了中国绝大多数贫困地区,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等扶贫方略。
(1)扶贫先扶志,脱贫要精神脱贫
何谓扶志?扶志即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政府部门要采取一些帮扶措施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昂扬斗志和勇气。王阳明作为一代大儒,对立志与人生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精准扶贫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对贫困户给予物资方面的帮扶,对贫困农村地区简简单单地投入资金进行硬件设施改造、配套升级。贫困群众所面临的贫困并非与生俱来,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部分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原因是他们自认为自己的贫困是命中注定的,是无法改变的,因而在思想意识上存在着“等、靠、要”等惰性思想。“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和理论体系来武装头脑,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去落实精准扶贫。”[3]利用微课、微宣讲、文艺节目表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多样的载体和途径扶贫困群众之志,鼓足其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勇气,使得其精神层面脱贫。
(2)扶贫要扶智,提升贫困地区劳动力综合素质
精准扶贫之扶智,以教育培训为主要手段,以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综合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互联网等载体,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力度,进而提高其职业技能、科技涵养等,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懂经营的新型农民,进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适应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大大适应当地农业现代化的潮流。
(三)不断完善扶贫硬件基础设施,积极优化扶贫队伍
当地政府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实现精准脱贫攻坚同样要依靠党的领导,积极优化广大扶贫干部的建设。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历史时期,要不断加强对扶贫干部的选派、培训和考核工作,在精准扶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精准扶贫干部队伍,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把精准扶贫工作推向高潮,从而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展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的精准扶贫问题对策研究.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6
作者简介:杨翔宇,男,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
论文作者:杨翔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精准论文; 小康社会论文; 贫困论文; 重庆市论文; 贫困地区论文; 攻坚战论文; 宏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