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化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对我们研究的启示_心理学论文

差别化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对我们研究的启示_心理学论文

差异心理学发展历史及对我们研究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学论文,启示论文,差异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著名差异心理学家A.安纳斯泰司(Anastasi)对“什么是差异心理学”写道:“差异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差异的性质和根源。这些差异不仅存在于人类,在动物界也存在着。对从单细胞生物体开始,直到类人猿为止的动物行为的研究表明,在学习特征、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的其它方面都存在着个别差异。这些种内差异大到如此程度,以致有时候超过了种间的差异。”

差异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科学研究是近代的事。1911年,斯腾发表了第一本《差异心理学》专著。但差异心理学的思想却早已存在了。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根据自己的观察评定学生的个别差异,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这实际上相当于测量学中的命名量表和次序量表。比孔子稍晚的孟子也说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短长。物皆然,心为甚。”目前,我国的差异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和应用还仅仅是个开端,本文试从差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谈谈对我们研究差异心理学有何启示。

一、差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差异心理学在西方的发生和发展

差异心理学的兴起还得从历史上的一个“公案”说起。1796年,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皇家天文学家N·马斯基林因为助手金内布鲁克观察星体通过的时间比自己迟0.8秒,认为他“师心无用,不依法行事”而将他辞退。此事在20年后受到德国天文学家伯塞尔的注意。他调查了观察星体的数据,认为当时的“视听法”很难避免观察误差,并于1820年进行了实验(可以说是差异心理学的第一个科学实验)。他约了天文学家韦尔伯进行观察星体实验,连续观察5个晚上,两人相差1.04秒,从而证明差异是存在的,得出所谓的人差方程:B-A=差异。并认为人差是个变量。后来由于实验,差异数据的增多和丰富,人们就开始揭示人差的原因。当时解释人差的原因的学说有视网膜说、感觉说、心理说等,这可以说是对人差原因即个体差异最早的解释。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差异心理学的发展,英国是差异心理学发展的发源地。

高尔顿(galton)和英国的差异心理学。

心理学史专家G·墨菲认为,在高尔顿以前,心理学都没有研究过个别差异,是个盲点。优生学创始人、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弗兰西斯·高尔顿爵士于1869年出版了《遗传的天才》一书,提出人的能力是由遗传而来,并设想人的能力的分布是常态的,其差异是可以测量的。他在遗传调查的过程中,认识到有必要测量那些有亲缘关系和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们的特性,以确定其相似程度。高尔顿设计制造了一些测量差异的仪器,在1884年的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过。这些仪器可以测量人的某些身体素质和视听觉的敏锐性、肌肉力量、反应时以及其他一些简单的感觉、运动功能。高尔顿还是应用等级评定量表、问卷法以及自由联想法的先驱。他还将统计方法应用于个别差异资料的分析,不但扩充了古特莱特(Guetelet)的百分位法,还创造了一种粗浅的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高尔顿深受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一切知识来自感官”的观点的影响,企图由各种感觉辨别的测量结果,以推估个人智力的高低。

卡特尔和美国的差异心理学。

在心理测验的发展史上,美国心理学家J·M·卡特尔占据了一个特别的位置。卡特尔早年留学于德国,从师冯特。他将新兴的实验心理学与刚刚兴起的测验运动结合起来,不顾先生的反对,完成了题为《反应时的个别差异》的博士论文。1888年,在剑桥大学任教期间,与高尔顿过从甚密,深受其影响。回美后,执宾夕法尼亚大学之教鞭,合冯、高二氏之学,以各种心理测验来研究个别差异。他在自己的实验室内编制测定50个项目,包括测量肌肉力量、运动速度、痛感受性、视听敏度、重量辨别力、反应时、记忆力以及类似的一些项目。他于1890年发表的《心理测验和测量》一文,描述了这些测验。这篇论文首创“心理测验”这个术语。在此文中,卡特尔说:“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精确。”又说:“心理测验若有一普遍的标准,则其科学的与实际的价值一定可增加不少。”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因而有了专才训练与职业指导的需要,这也是促使测验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后来各种特殊能力倾向测验,更是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斯腾和德国的差异心理学。

斯腾(W·stern)曾从事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于1911年发表了《差异心理学》专著,这是第一本差异心理学的专著。据此,有人认为,差异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应该从此算起。

斯腾认为人的差异分为三类,即现象(Phenomala)、动作(Acts)和倾向(Dispositions),差异心理学就是研究这三类差异的(1)个体和群体心理差异的本质和范围。(2)哪些因素影响个别差异。(3)观察个别差异的特殊表现和其鉴别等问题。关于差异形成的原因,斯腾提出“辐合说”,即个别差异是由环境和遗传所造成的。

斯腾及德国差异心理学的研究推动了心理学在工业方面的运用。

比奈与法国的差异心理学。

著名学者波林(E·G·Boring)指出,在测验领域中,“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年代,90年代是卡特尔的年代,而20世纪的前10年代则是比奈的10年”。

比奈(A·Binet),1857年生于法国尼斯市,1895年与亨利联名发表文章,批评当时流行的测验太偏重于感觉,过于集中在测量简单的、特定的技能方面。他们认为测量比较复杂的功能,不必苛求其精确度,因为这些功能的个别差异是较大的。他提出心理测量的根本原理在于将个人的行为与他人比较以归类,这是近代测验理论的基本思想。比奈决心将心理测验的理论研究变为实际的应用,不顾众人的反对,极力主张用测验法去辨别有心理缺陷的儿童。经过细心研究,于1905年与其助手(T·Simon)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一篇论文,题为《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在这篇文章里介绍的就是第一个智力量表——比西量表。

(二)差异心理学在前苏联的发展

十月革命后,苏联的心理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如劳动心理学、审判心理学、病理心理学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差异心理学发展缓慢。1959年苏联召开第一届心理学年会,会上提交论文230篇,没有一篇是差异心理学的。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一是十月革命后,苏联心理学界忙于批判旧的心理学,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二是受到理论上的影响,当时科尔尼德夫因积极地批判切尔潘诺夫(心理学权威)而非常出名,但他根本将个体差异排除在心理学之外。三是30年代的大批判的影响,1927——1928年间形成的心理技术学就受到批判,而在1936、1935年批判儿童学的同时,彻底否定了心理技术学。四是当时的一些教育界权威如马卡轲输就轻视心理学。把它看成是唯心主义的。直到60年代,苏联心理学界才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心理测验的研究,70年代出现了心理诊断学。它的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不仅对个别差异进行测定,而且还解释个别差异的原因。苏联心理学界大量、全面地介绍西方心理学(包括差异心理学)的情况,并且进行分析,在发展差异心理学应用于实际的同时,重视理论上的探讨,这样使得应用于实际更加科学。

(三)差异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清朝末年,心理学由西方传入中国。1914年有人在广东测验了500名儿童的记忆和比喻理解。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院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所心理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在南京高师开设测验课,并用心理测验试测投考该校的学生,这便是我国正式开始的科学心理实验。1912年,他俩正式出版了《智力测验法》一书。1922年,比奈量表由费培杰译成中文,并在江浙两省的一些小学中进行过测验。1924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奈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30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1931年,中国测验学会成立。1932年,《测验》杂志创刊。据不完全统计,到抗日战争前后,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改编出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20种,教育测验50多种,解放前共出版心理与教育测验方面的书籍二十多种。

解放后的近30年,由于多方面原因,心理测验一直成为禁区,差异心理学没有多少发展。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1979年,林传鼎、张厚粲等参考国外资料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同年,中国心理学会在天津开会时,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了心理测验协助组,建议由湖南医学院龚耀先主持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1980年初,北京师大心理系首次开设心理测量课。同时决定由林传鼎、张厚粲主持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吴天敏主持修订比奈量表,我国还修订了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同时还编制了一些测验,如记忆测验、气质测验等。在组织上成立了一些机构,1984年12月中国心理学会在北京召开学术年会,由林传鼎教授担任主任。1985年4月辽宁省鞍山市成立了心理测量科学研究所,由东文博教授任名誉主任,目前差异心理学的研究正广泛地开展起来。

二、差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研究的启示

1.从差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它是适应社会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国外的研究和应用非常广泛,心理测验非常普及。近年来,我国的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和测验得到了医学界、心理学界、教育界、组织人事部门等多方面广泛重视,改革、开放的形势为差异心理学研究、心理测验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择业指导、选拔人才等,今后要大力宣传,让社会了解这门学科,并得到人们的承认和信赖。这样,差异心理学才能为社会各部门服务,而在应用过程中,又不断提出新问题,也就促进了差异心理学的发展。

2.从目前对心理测验的需要情况看,现有的一些测验适应不了客观的需要。如各种学习成就测验、各种工作成绩的评定测验、各类人员的选拔测验,在我国几乎是空白,急需补上。另一方面,从现有测验看,真正已属修订或编制完成的还为数不多,大多是处于试用阶段。这样,严格说来,它们是不能作为正式的测量工具而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因此,心理测验修订和编制工作是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在国外,心理测验研究历史长,成熟的测验多,因而能广泛应用,为社会服务。

3.由于使用心理测验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训练,心理测验的结果又直接应用于实际中,它涉及社会伦理道德、个人利害及有关政策实施等问题,所以,对心理测验的使用者必须有较好的专业训练,对心理测验的正确使用才有保证,对心理测验的书籍、资料的出版发行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与必要规定。否则,对心理测验误用、乱传则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外国在这方面的教训值得我们警惕。

4.科学发展的一个趋势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差异心理学也不例外,诸如年龄差异、智力差异,我们目前是定性描述的多,定量研究的少。今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多搞定量的研究,但也不放弃定性描述。

5.任何心理测验的结果都只具有相对性,因而一定要慎重使用。某个测验的进行受它理论的指导,而理论本身还在变化、发展着;另外,同一个项目有很多个测验,如智力量表有比西量表、韦氏量表等,各个量表测得的结果,也不完全一样;测验的进行还受到主体、客体及环境的影响,这些都会影响测验的结果。

6.关于我国的心理测验,目前是引进的多,而自己成熟的很少,这就需要对外来量表进行修订,因为很多测验受文化背景影响很大。我们在修订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等因素的影响,尽量多取样,这样既能使外来量表为我们所利用,而又有较高的准确性。

7.前苏联在大量引用西方心理学和资料的同时,注意了理论上的探讨,而与西方国家注重实际应用,而轻视理论研究形成对照。今后我们在学习和引进外国差异心理学和心理测验资料的同时,既要注意理论的研究,也要注意实际的应用。

标签:;  ;  ;  ;  

差别化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对我们研究的启示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